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咱们接着说陈海贤老师的新书,《走出黑森林:自我转变的旅程》。那什么是黑森林?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困境的隐喻。很多人可能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就是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一片黑森林一样,对前途感到迷茫,对未知感到恐惧。
那么,我们该怎样走出这个状态呢?陈海贤老师这本书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为了帮你更好地了解这本书,今天我们专程请到了一位特别的领读人,谁呢?就是陈海贤老师本人,请他来说一说怎样做才能够走出黑森林。
来,有请陈海贤老师。
你好,我是陈海贤。
我的新书《走出黑森林:自我转变的旅程》最近刚刚上市了,这是一本我酝酿了很久的书,也是我认为自己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代表作。我总觉得,它是中国版的《少有人走的路》。因为它是从我们这个时代出发,从每一个身边人的困境和转变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转变之路。只有从我们熟悉的经验里长出来的书,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书。
为什么我会想要写这本《走出黑森林》呢?
近一点的因缘,是我在得到图书出版的第一本书《了不起的我》。这本书里有一章讲的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期。很多读者跟我反馈说,这部分内容触动了他们。他们中有些人跟前老板闹翻,离开了公司,正在寻找新的事业;有些人告别了多年的婚姻,正在艰难地适应一个人的生活;有些人遭遇了创业的挫折,正在琢磨如何东山再起……他们看了这一章后都表示惊讶,居然有人真的能够讲出他们所经历的、难以对外人讲述的心路历程。而且,我还看到了转折期对他们的意义——他们在转变中努力寻找新的自我。
他们的共鸣让我觉得,“自我转变”是个重要的主题,值得我花更多时间去理解、去研究、去总结,去找到转变的出路。
还有一个远一点的因缘,是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重要的转变。很多年前,我从大学里离开。虽然这是我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可是,我依然感到失落。我挣扎了很久,想要努力理解,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我只是换了一份工作吗?不是的。多年以后我才理解,我所经历的,是从外在的评价标准切换到自我评价标准的转变。从大学离开后我跟自己说:“现在,我能依靠的只有我自己的名字和我会的东西。”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它们比我想象的更可靠。因此,对于那些正在转变中、感到迷茫的来访者,我想从他们的对面走到他们的身边。
当我经历转变的时候,我发现,我跟那些正在转变中、感到迷茫的来访者站在了一起。因为我深知,他们的生活好像忽然断裂成了两半,他们被留在了断层中,惊慌失措,无法自拔。我希望,我对“自我转变”的理解与总结,能够帮助到他们和更多人,就像帮助到曾经的我。于是,便有了《走出黑森林》这本书。
虽然我用“黑森林”来形容转变期,好像很神秘,但其实,走出黑森林的方法是有迹可循的。它可能是,你从归属于一个群体到归属于另一个群体的过程,是你从一段关系转移到另一段关系的过程,是你从一种应对现实的方式改变成另一种应对现实的方式的过程,是你从一种价值判断到另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
无论是什么,转变的最终结果,都能够帮助你从别人的期待、从世俗的眼光中、从根深蒂固的好坏成败的标准中,建立起你自己的标准。当你建立起自己的标准后,你就可以说“我活出了我自己”。可以说,生活的变化,正是这条成长道路的催化剂。
那么,从黑森林里走出来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
我听脱不花讲过一个故事。美国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作为重要的公众人物,虽然年纪越来越大,却一直在大众面前保持着自己的优雅和体面。直到有一次,她参加一场盛大的活动,在迈过铺着红地毯的台阶时,她的大脑以为自己能迈过去,身体却怎么都不听指挥。结果,在无数镁光灯的闪耀下,她直挺挺地摔倒了。
她摔倒的照片立刻成为很多媒体的头条新闻,这对一直保持优雅的她来说,简直是噩梦般的时刻。但有趣的是,这尴尬的时刻,竟然变成了醒悟的时刻。
她说:“在我将要摔倒但身体还没有着地的那一刻,有一个念头在我的头脑中闪过——我已经老了。”
以前肯定有很多人跟里根夫人讲过,“你老了,年纪大了”这样的话,甚至她自己,也许都跟自己叨叨过。但是,这些话没有变成她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直到她倒下,肉身和地面的碰撞,让头脑中的自我和现实也发生了碰撞。这时候,“老”才从头脑中的概念变成一种经验,又变成了自我的一部分。
这也是很多人经历的转变历程:他们和现实的碰撞形成了新的经验,又演变成了新的自我。
可是,这种转变究竟有什么用呢?毕竟,“老了”也许不算什么好事。但认识到“自己老了”,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无论你是否接受,现实就在那里。只有当你选择接受现实,你才能进一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它,你才能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一些原本没有的可能性。
承认现实,总是意味着承认失去,这也是转变最难的地方。对里根夫人而言,当她承认自己老了,她就失去了那个幻想中永远年轻、充满活力的自我。可是,承认新的现实,常常会打开新的可能性。比如,现在她可以思考,如何做一个“优雅的老人”,如何放下别人眼光的束缚,如何在有限的时光里,重新编排自己生命的轻重。这个新自我也许不比年轻的、有活力的自我好,却一定比沉溺于“永远不老”的幻想、并拒绝承认现实的自我要好。
这就是转变的意义。很多时候,现实是艰难且不可逆的。就像人生有时候会走下坡路,我们会有很多的失去。可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总是从失去中得到的。我们从艰难的现实中学到的智慧,会永远成为新自我的一部分,它是黑森林的礼物。
为了帮你顺利走出黑森林,我在书里提供了一张完整的转变地图。这幅地图包括四个阶段,十五个关键节点。它会告诉你,每个阶段的关键节点在哪里,容易卡住的地方是什么,以及如何走过这个关键节点。
接下来,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幅地图。
地图上的第一个阶段叫“响应召唤”。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平稳的生活开始重新走入动荡,平衡被打破,种种变化对自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第二个阶段,我把它叫作“脱离旧自我”。你在转变中遇到的伤痛、后悔、迷茫和恐慌,大部分都发生在这个阶段。这些复杂的情感让你想逃回转变还没有发生的过去,可是,你发现自己回不去了。
于是,就有了第三个阶段——“踏上新征程”。当你接受了失去,告别了过去,你就开始在现实的迷茫中寻找新的出路。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新旧自我并不是一刀两断的。你开始从旧自我中寻找新的资源,你开始寻找自己更为认同的新群体、更能接纳你的新关系,你开始通过实践来找到更多可能性,并在这些可能性中摸索出新自我。
第四个阶段是“获得新自我”。你可能会问:怎么才算获得新的自我呢?从外部来看,也许是你通过不断实践获得了一份新的工作、一段新的关系、一种新的身份认同,但更重要的变化发生在心灵深处。当你获得新自我,你的经历和磨难开始凝结成新的智慧,它们开阔了你的胸怀,变成你新的信仰和人生准则。
不过,就算地图上已经把每个阶段和站点都标注清楚了,地图毕竟不是道路。最终你根据自身经历所走的路,不会完全跟这幅地图相同。所以,我经常说:“不要寻找答案,而要去寻找道路。”因为,转变不是靠一个答案,而是靠一条道路才能完成的。
当然,我知道,转变的道路并不好走。身处其中的你,一定深有体会。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经历转变,或者已经完成了转变,我恳请你,把《走出黑森林》这本书里关于转变的重要知识,告诉你身边正在经历转变的人。每一个正在经历转变的人,都需要知道自己在经历什么、将要经历什么,才不会那么困惑和迷茫。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要去经历这些转变?为什么我要去忍受这么多的挑战、不确定和磨难?我非要去寻找新的自我吗?它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从更广的角度看,“自我转变”背后,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普遍的发展议题。比如,我们要怎么找到“我想要”?怎么实现自我的潜能和价值?怎么面对他人的眼光?怎么突破“成败”标准的限制?怎么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属于我们的选择……
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就像我说的,重要的问题通常没有简单的答案,需要我们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才能理解。
其实,转变是我们早晚都会经历的事情,无论你是否愿意。而寻找理想我的自我,获得自洽的人生,也是我们每个人毕生的功课。在完成这个功课的过程里,你有一个最基本的资源可以利用,就是你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它会帮你克服恐惧、适应矛盾。
前段时间我去拜访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是一个经历过很多转变的人,既经历过少年成名、一夜暴富,也深陷过财富清零的人生低谷,晚年又重建了自己的事业,受人景仰。可在讲起自己的一生时,他说:“我赚的钱,我创立的公司,其实都不算什么。 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度过的时光。”这是经历过很多转变的人,才有资格说的话。
所以,无论你正处于什么样的境遇,面临什么样的选择,你已经或即将经历什么样的转变,记住,你最好的作品,也将是你度过的时光。希望你能创造属于你的美好作品,用你度过的时光。
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谢谢。
好,内容听完了。
现在这本《走出黑森林》已经正式上市了。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走出黑森林”,就能够看到购买入口。现在购买还可以享受优惠价,普通版是49元,而陈海贤老师的亲笔签名版是69元。
这本书也非常适合作为礼物分享给周围的朋友。现在正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咱们一起通过这本书走出黑森林。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