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要在开年特别节目中插播一期,讲一讲刚刚落幕的2025年CES。1月7日到10日,2025年的消费电子展,简称CES,在拉斯维加斯举办。这是全球科技领域规模最大的展会之一,也被称为科技界的春晚。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全球科技展会那么多,CES是怎么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展会的?
一来,CES本身历史很悠久,已经举办了57年。1967年开办第一届的时候,它还不算是专业展会,只是芝加哥音乐展的一个附属活动,展出音乐和影像相关的产品,在纽约希尔顿酒店举办。后来,CES慢慢发展出了夏冬两次展览,夏天在芝加哥,冬天在拉斯维加斯。之后的几年,芝加哥夏季展览慢慢失去人气,而冬季展览越办越红火,从1999年开始,展览固定每年1月在拉斯维加斯举办一次。到2005年,CES吸引了15万人参展,正式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第一大会。
二来,CES一直在发布先于时代的科技产品。多数科技产品在正式售卖之前,都会先在CES上首发。比如,1970年,飞利浦在CES上推出了第一款家用的磁带录像机。1981年,索尼和飞利浦在CES发布了最早的CD机。1996年,最早的DVD技术在CES上推出。2001年,微软在CES上发布了游戏主机XBOX。还有不少游戏也在CES上首发,比如俄罗斯方块,第一次亮相就是在1988年的CES。
每个时代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往往都是在CES上发布概念或者样机。CES也因此成了科技领域的风向标。
2025年的CES有来自166个国家的4500多家企业参展,比去年高出300家,参展人数超过15万人。而中国也有1400多家企业参展,撑起全场将近1/3的数量,这个数字也是最近五年来的新高。今年展会的主题是“dive in”,翻译过来可以叫做“沉浸其中”。在科技领域,这个短语往往还有一种比喻意味,意思是潜心投入,深入探究某种东西。
那么,规模如此大的一个展会,应该从哪看起呢?接下来,咱们就说说这届CES上的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CES的开幕演讲,来自英伟达的CEO黄仁勋。
开幕演讲是CES历来的传统。能上台的,往往都是时下最重磅的科技企业。比如二十年前的微软、十几年的三星、七年前的英特尔,以及如今的英伟达。过去一年,英伟达的市值增长了两倍,波动中几次登上全球第一的宝座。
得到课程《全球科技产业报告》的主理人,科技产业投资家王煜全老师去了CES的现场,据他说,黄仁勋的演讲开始前,门外观众的队伍恨不得排了一公里长。黄仁勋依然穿着他标志性的皮衣亮相,并且一上来就发布了一大批新产品,比如新一代显卡RTX 50系列,高端型号5090上集成了920亿个晶体管。再比如全球最小的个人AI超级计算机,上面可以直接运行2000亿参数的大模型,两台这样的电脑串联起来,你就能在家运行世界上绝大多数AI大模型。
不过,按照王煜全老师的总结,比产品更重要的是,黄仁勋释放出的两个展望信号。
一是,“扩展法则”依然有效。扩展法则指的是,大模型的性能会随着模型参数规模、训练数据量和计算资源的增加而不断提升。这个规律最近经历了不小的挑战,有人认为,大模型训练的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越来越差,扩展法则濒临失效。
但黄仁勋认为,扩展法则的生命力依然强大。面向未来,人类产生的数据量在指数级增长,这些数据都可以用来训练大模型。同时,AI自身的强化学习机制,能更高效地利用数据资源来解决问题,用更低的成本生成更准确的答案。
二是,AI智能体与物理AI的到来。AI智能体,也叫“主动式AI”。黄仁勋说,2025年是AI替代工作的重要一年,AI智能体将实现主动与客户互动,理解客户意图,通过自主检索信息和调用工具来完成工作。而所谓物理AI说的是,AI不再只生成虚拟的内容和服务,而是能真实地跟物理世界互动,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好,这是本届CES的第一个重点,来自黄仁勋的开幕演讲。
这届CES的第二个重点是,对2025年作出技术预测。而本届大会透露出的2025趋势很明显,这就是,AI的全面渗透。
去年的CES展上,很多公司带来了他们的“AI脑洞”,展出了很多神奇的AI小硬件。但这些技术只有小样,还不能大规模落地。而今年的CES释放了一个更强烈的信号,2025年,AI将全面渗透进各个领域。AI+一切,将成为2025年的关键趋势。
首先,在芯片领域,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全面布局AI。
80%的主流芯片厂商在CES推出了专为AI运算优化的新品。除了英伟达的新一代显卡之外,高通发布了新的骁龙X芯片,专门支持笔记本和迷你台式机上的AI任务。英特尔发布了几款AIPC移动处理器。AMD也推出了一个专为AI计算优化的显卡系列。同时,全球AI芯片的市场规模正在向1000亿美元迈进,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速预计在24%以上。
其次,科技产品领域,AI已经全面爆发。
比如,今年AI眼镜扎堆出现在CES的展会上。智能眼镜领域过去几年的进展并不算理想。但就在去年,Meta的智能眼镜卖出了100万副,今年的CES上,雷鸟发布了一款AI拍摄眼镜,搭载的是通义定制大模型。Rokid也推出了新的AI眼镜,主打智能语音交互、实时信息查询。还有闪极和歌尔,也发布了搭载AI功能的智能眼镜。
再比如,AI机器人正在全面开花。比如,扫地机器人和割草机器人都开始搭载AI,它们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的劳动效果。
今年还出现了大量的定位于情感陪伴的机器人。比如,大象机器人推出了AI仿生宠物,就像智能版的毛绒玩具,它能和你对话,还能根据你的触摸作出反应。还有一家以色列公司展出了一款AI桌面机器人,主打的是和老年人聊天。
除此之外,家电厂商展出了能识别食材、自动推荐菜谱的AI冰箱。教育企业展出了AI学习伴侣。医疗科技行业正在把AI和健康监测结合。
换句话说,万物+AI,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除了AI,今年CES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有趣产品。
比如,三星展出了一款可伸缩屏幕。过去的屏幕再怎么复杂,总归还是平面的,而这款屏幕可以往外凸起,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冲出屏幕”。比如画面里是一条鱼在往前游,这条鱼就会向外突出,给人的感觉就是鱼把屏幕顶起来了。假如画面是俯瞰一座山,这座山也会突出,相当于在物理意义上把二维的画面变成了三维的。
再比如,日本的麒麟公司,展出了一把能让人尝到咸味的电子盐勺,只要用正确的姿势握住它,它就能通过小电流把钠离子集中在舌头上,即使饭菜里没放盐,人也能尝到咸味儿。味觉一直是难以电子化的感觉之一,但现在也有了进展。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减少人的食盐摄入量。
再比如,一个叫NAQI的耳机公司,发布了一款“意念控制”耳塞,塞进耳朵里,就能识别你的大脑电波和微动作,然后转化成对其他物体的操作。比如,你咬咬牙,就能把某个机器关了,你转转眼睛,就能把灯光的颜色给换了。
好,这是本届CES的第二个重点,关键技术与关键产品。
第三个重点,是中国公司的表现。
今年,中国企业的参展数量创下了新高。黄仁勋在开幕演讲中说,“最大的震撼是来自中国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比如小鹏的分体飞行汽车,吸引了大量观众围观;宇树科技的机器狗,开展第一天就全都被预订,连样机都卖完了。
总的来看,中国公司在这届CES上展现出两个趋势。
其一,中国公司在AI应用上没有掉队。不管是AI眼镜、AI电脑、AI屏幕还是AI机器人,中国企业都是主要参与者。借用王煜全老师的话说,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会是这轮AI革命的终点,下一波更大的浪潮是AIGS,也就是人工智能生成服务。在不久的将来,各类基于AI的机器将逐渐能够胜任实际工作,人类将步入服务规模化时代。而中国企业在这一阶段具有独特优势,我们擅长技术的降本增效,并且能迅速把它投入实际应用。
其二,中国科技企业正在实现高价值出海。中国公司过去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我们擅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今天,在质优价廉的基础上,我们在技术方面底气也越来越强。比如优必选针对美国市场推出的割草机器人,极氪和高通联合发布的智能座舱,等等,都是本届CES上的焦点产品。中国科技企业在机器人与新能源车等方面,已经开始进入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位置。
最后,总结一下,今年的CES,主要围绕着AI展开,各个领域的产品都在与AI结合。中国科技公司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假如说2023年和2024年是AI概念的爆发年,那么2025年,很可能是AI应用的大规模落地年。
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先说到这。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