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于,顾衡老师的新书《西方艺术史》。眼看到年底了,假如你想带着家人出去走走,或者是看看展览,那么这本书推荐你一定读一读。因为这本书,能够帮你解决一个问题,这就是看懂世界名画,即使你之前在艺术方面没有什么积累,这本书也能够帮你,快速搞懂其中的门道。
为了帮你更好地了解这本书,今天我们为你请到了一位领读人,就是这本书的编辑如月老师,请她来为你领读这本《西方艺术史》。
来,有请如月老师。
你好,我是得到图书的编辑如月。今天我为你领读的是顾衡老师的新书——《西方艺术史》。
马上就要年底了,也许你正在为寒假和春节假期出游做计划和筹备。无论你是打算出国,还是去其他城市转转,当地的博物馆和艺术馆都是非常重要的景点。我们耳熟能详的,去法国一定要去卢浮宫,去美国一定要去大都会博物馆,去北京也一定要去国家博物馆。但是,当你终于挤进卢浮宫,在万头攒动中看到《蒙娜丽莎》的真迹时,一个疑问可能会涌上心头:这么小的一幅画,还看上去黑乎乎的,到底好在哪呢?
逛博物馆时,你是不是也经常会有这样的痛点:好不容易凑个大家都有时间的假期,花了不少钱,⼤⽼远跑到别的城市,甚至国外,从这个艺术馆进,那个博物馆出,结果,⼀堆画看来看去,看得一脸懵,还不敢说⾃⼰不爱看,看不懂,简直是花钱找罪受。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当然有,你在出行之前,稍微做一点功课,懂一点门道,体验就会完全不同。
而要在短时间内,高效又提纲挈领地做一点艺术的功课,顾衡老师的《西方艺术史》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顾衡老师在书中帮你捋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线索,一个是“甲方决定论”,一个是“时代之眼”。跟着这两个线索走,你就能对画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看完之后再出⻔旅游看展,就再也不是外⾏看热闹,⽽是能一定程度上做到内⾏看⻔道了。
那么,“甲方决定论”和“时代之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什么是“甲方决定论”?就是要了解画家的甲方,也就是他们的经济来源。
画家跟所有人一样,也要赚钱吃饭,了解他们的甲方,对理解画家的作品至关重要。比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艺术品市场类似现在的订单制,有人下订单,画家才会开始画。在早期的私人订件时代,画家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很多时候只是被当成一个手艺人,他们的创作极大地受制于甲方的想法,画家需要反复和甲方商量画些什么、怎么画。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甲方主要是教会,内容也主要是“基督受洗”“圣母怜子”等宗教画。随着欧洲皇权的发展和巩固,国王和贵族成了画家的重要甲方,很多著名的画家都是宫廷画师,比如鲁本斯和大卫。而17世纪欧洲市民阶层兴起后,画家的甲方又多了一个市民阶层。再往后,画家的甲方逐渐变成了画廊和经纪人。到了当代,画家的甲方则变成了公共机构和媒体。随着甲方的变化,画家的绘画主题、绘画风格和审美追求,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今天我们先拿艺术史上几个著名的画家来举例,看看他们的画作是如何体现“甲方决定论”的。
先说卡拉瓦乔和鲁本斯。这两个名字你可能有点陌生,但你肯定听说过一个词,那就是巴洛克。巴洛克是16到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的特点是华丽、气派和情感表达强烈。卡拉瓦乔和鲁本斯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画家。而你如果去网上搜索,资料一般会告诉你,卡拉瓦乔的创新是明暗对照画法,而鲁本斯则偏爱画肉嘟嘟的胖女人。同是巴洛克画家,两人的画风为何截然不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甲方不一样。
卡拉瓦乔主要的甲方是教会。之前,《圣经》中的“十诫”明文规定禁止偶像崇拜,不提倡画偶像画。而1517年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教会开始不再纠结于这条训诫,要求画家敞开来画,效果怎么强烈就怎么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卡拉瓦乔的画很快就脱颖而出。他的明暗对照画法,最为人所熟知的名称叫酒窖光。什么意思呢?想象一下,舞台上乌漆麻黑,唰!一道强光照在主角身上,其他人物和道具若隐若现,甚至干脆就消失在黑暗中。这种在一片黑暗中打一束强光的办法,不仅极大地加强了对主题的渲染力度,还把不必要的细节隐藏在了黑暗中。如此一来,一幅画的寓意就变得很简单。这正是教会所需要的呀!因此卡拉瓦乔很快就成了罗马最抢手、收费最高的画家。
而巴洛克的另一个代表画家,鲁本斯的画风就相当不同了。从他的代表作《国王观看玛丽肖像》上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画大都是用白色打底,而不再是卡拉瓦乔爱用的深色。他很偏爱暖色调,这使得他的画整体非常明亮。而且他的画中又出现了裸体,对人体的描绘非常强调运动感,这是当时的教会不太提倡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就是因为鲁本斯的甲方是国王。当时的国王与教会,想要的东西完全不同。教会要渲染苦难和悲情,因此就需要卡拉瓦乔的酒窖光;而鲁本斯的甲方,也就是国王们,他们靠海外殖民地发了大财,要的是享乐和炫耀,因此画面不能太黑乎乎的,还要画一些漂亮丰腴的女人。
而这个现象到了17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17世纪,荷兰的市民阶层率先兴起了。此前,都是教会、国王和贵族找画家定制,而这时老百姓口袋里也有钱了,也想请画家来给自己画个像,供子孙后代瞻仰。而且,荷兰各行各业还成立了很多协会,打仗主要也靠自发组织的民兵。协会也好,民兵组织也好,逢年过节就要画个集体像,和今天的足球队动不动就要拍一张全家福是一个道理。这么一来,市民对绘画的需求就迅猛增长起来,市民阶层成了画家的新甲方。
我们知道,伦勃朗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而他的代表作《夜巡》就是一幅甲方为市民阶层的画作。
你会发现,卡拉瓦乔和鲁本斯的画都是有主角和配角的,而在《夜巡》这幅画中,画面上这么多人,每个人脸上都有光,每个人都是主角。这就是因为画家面对的甲方不同了。《夜巡》是十八个人凑了一千六百盾,集体委托伦勃朗画的。这么多人,伦勃朗需要让每个人都满意。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先是雇了几个打酱油的,把他们放到阴影里去当衬托;又在画面中添加了一个浑身通亮的小姑娘,让她成为第二个光源,以避免后排的人太暗。了解了这一点,你再看《夜巡》的时候,就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甲方决定论”是一条看懂画作的非常好的途径。顾衡老师在《西方艺术史》中,结合经典画作,为你完整捋了一遍画家甲方的变化,你可以去具体读一读。了解了“甲方决定论”,你再去看展,就能心里时刻有根绳,可以想想:达芬奇的甲方是谁?莫奈的甲方是谁?毕加索的甲方又是谁?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展,面对世界名画,很多看不明白的地方,也就能看明白了。
说完了“甲方决定论”,我们再来看看顾衡老师为你提供的第二个重要的线索——“时代之眼”。
这个词是英国艺术史学者巴克森德尔发明的。上世纪70年代,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这门学科,他认为,每个绘画流派的出现都和当时的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绘画进行解读时,要还原画家当时所处的环境。用巴克森德尔的话说就是:“造一只‘时代之眼’,带着观者穿越回去”。当时社会气氛怎么样?当时出现的什么新技术让大家最感兴趣?当时最流行的文学运动和哲学流派是什么?这些都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西方艺术史》中,顾衡老师用“时代之眼”这个线索,把各个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作品都捋了一遍。比如,柏拉图哲学的兴起决定了文艺复兴的美学风格;17—18世纪法国宫廷风气变动催生了精致细腻的洛可可艺术;照相机的发明和普及促使西方绘画进入了现代主义;柏格森强调“直觉”的生命哲学对野兽派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物理学的多维空间理论刺激毕加索发明了立体主义,等等。理解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技术发展,对读懂西方艺术有很大帮助。
就拿我们开篇提到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来举个例子。要理解《蒙娜丽莎》,你可以从“时代之眼”出发,从社会思潮和技术发展两方面来解读。
从社会思潮上来说,达芬奇所在的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哲学盛行,这一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画家的美学追求。柏拉图哲学强调“理念美”,现实世界让柏拉图很不满意——树是歪的,河是弯的,一点儿都不完美。在这种情况下,画家画画就不能追求真实了。“要想画出美的人体,你必须从这里找一张脸,从那里找一双手,再去别的地方找一双腿……完美由众美聚合而成,就像蜂蜜采自百花。”
看一下当时的代表人物波提切利的名作《春》你就知道了,画面上的女人美得都非常不真实,维纳斯头身比达到了1∶8,而不是正常的1∶7,肩膀也跟脱臼了似的。这就体现了当时画家的美学追求:美就行了,真实不重要。
而与他同时期的达·芬奇就非常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画得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看他的《蒙娜丽莎》,背景忠实地反映了眼睛所见,离得越远的物体轮廓越模糊、色彩越淡,并且偏蓝,从而营造出统一而可信的空间感。
而他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透视法的发明。这就是“时代之眼”的另一个方面——技术发展。15世纪初,佛罗伦萨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发明了透视法。说穿了很简单,就是在画布上先画一道平行线,作为与眼睛等高的视平线。然后在这条线上选一个点,这个点被称为“消失点”,画面上所有指向纵深方向的线条都要相交于这个“消失点”。这种透视法被称为单点透视法。
透视法的发明极大改进了画家的作画方式。学会透视法以后,画家就知道远处的人体或物体到底应该是什么尺寸,从而营造出精确的纵深感。到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时候,透视法已经很成熟,他综合运用了多种透视法,使得整幅画的氛围相当真实,形成了开创性的效果。
而且,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的时候,非常讲究“慢工出细活”。他用油彩一层一层薄薄地涂,最终形成了《蒙娜丽莎》精细的画面效果。
但《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肖像画,还并不完全是因为达芬奇画得好,而是因为一次失窃和一次“恶作剧”。故事很有趣,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你可以去《西方艺术史》中去看一看。
你看,跟着“时代之眼”这个线索,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技术发展对画家的影响,你在欣赏一幅画作时就有了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比如,为什么《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上有那么大面积的发黑和剥落?其实是因为当时达·芬奇的绘画材料,也就是蛋彩混合油彩,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什么莫奈的画都那么模糊?其实是受实证主义哲学和摄影技术发展的影响,印象派追求眼睛所见的光影和色彩的真实;为什么蒙德里安要画那么多格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当时受神智学影响很深,希望通过绘画与“更高的智慧”对话。这些相关的流派和主义顾衡老师在书里都有讲到,比如文艺复兴、洛可可、印象派、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这些让你听起来就头疼的词,看完顾衡轻松有趣的讲解,就再也不畏难了。
读《西方艺术史》之前,这些经典的画作在你眼中可能毫无头绪,但读完《西方艺术史》,掌握了“甲方决定论”和“时代之眼”这两个线索后,你再看艺术作品,感受就会完全不同了。甚至你看任何一幅西方油画,都能判断出它大致属于什么风格。
建议你在春节假期出门看展、逛博物馆之前,先读读这本书,相信我,你不仅能感受到自己从未有过的突然看懂艺术的峰值体验,还能成为同行亲朋好友的艺术讲解,成为出行路上那个最靓的仔。当然,最重要的是,除了出游,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从此爱上逛展,让逛展成为你享受生活、享受美的重要方式。
好,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好,内容听完了。
要特别提醒一句,现在顾衡老师的《西方艺术史》正在优惠期,图书原价599元,现在购买普通版只要369元,刷边特装版也只需要399元。同时,还要强调一句,这本书还是精品礼盒装,里面包括了很多赠品,有帆布包、藏书票、装饰画等等。
假如你对这本书感兴趣,那么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西方艺术史”,就能看到这本书的购买入口,推荐你现在入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