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洗脑神曲《APT》热度持续上升。第二个是,宠物行业的新趋势。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有一首叫《APT》的歌曲很流行,在发售没多久,就登上了Spotify、Melon、Apple Music这些音乐榜单的前几名,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70亿。
而这首歌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洗脑。通篇有大量重复的旋律和歌词,即使完全不懂外文,也能跟着唱几句。
其实,不止是这首歌,很多人可能有个朦朦胧胧的感受。这些年的流行音乐,总体上看,好像确实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好唱。
当然,关于音乐的发展趋势,咱们不能只谈感受,关键还得看实证统计。我们今天就说说这方面的研究。就在今年,《科学报告》上正好刊登了一项相关的研究。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两位学者,玛德琳·汉密尔顿和马库斯·皮尔斯,一起做了一项统计。
他们观察了1950年到2023年期间,每年Billboard年终单曲榜的前五名。Billboard,也就是美国的《公告牌》榜单,这个榜单的前五名,大概就相当于美国这一年,传唱度最高、收听最多的五首歌。他们发现,从1950年开始,歌曲旋律的复杂度,确实在下降。
注意,这里的复杂度下降,只是指人声旋律这一个维度。而在编曲、节奏之类的其他指标上,音乐的复杂度是在提升的。
研究人员还引用了很多描述歌曲复杂度的指标,包括,高音范围、音符密度、持续时间变异性,等等。按照这些指标,过去半个多世纪,流行音乐在很多方面的复杂度,是在提升的。比如,在1950年到1974年,歌曲平均每秒有1.8个音符,而1975到1999年,平均每秒2个音符。2000年以后,每秒2.8个音符。这意味着歌曲的音符更密集,节奏更紧凑。
但是,唯独在人声旋律这个层面,复杂度是下降的。这大概可以理解成,这个歌的编曲更复杂,节奏更紧凑,但唯独人声部分的调调,变得更简单,更好记,更好唱了。说白了,就是今天的歌曲,更洗脑了。
但仔细想想,这个事其实挺奇怪的。据说在音乐圈一直存在一个鄙视链。复杂的看不起简单的,难度高的看不起难度低的。而这个鄙视链的尽头,据说是喊麦。也就是把一首曲子单独截出一小段旋律,循环播放,然后配上一段押韵的歌词。而且现在这个步骤还可以交给GPT,比以前还简单。
那么,明知道有这个鄙视链,流行音乐为什么会越变越简单呢?根据这份调查里的结论,音乐之所以变简单,并不是因为音乐人偷懒,而是,当时出现了其他的新变量。
在统计中,有两次明显的简单化,第一次发生在1975年,第二次发生在2000年。这两个年份发生了什么?
咱们先说第一次,1975年。当时,正好是美国第一次迪斯科狂热的顶点。没错,迪斯科的流行,让简单的音乐变得更受欢迎。你看,什么样的音乐适合蹦迪?是那些节奏快,旋律简单的。迪斯科的速度大概是每分钟120拍,而且歌词简单,段落重复。
而第二次,2000年,歌曲旋律变简单是因为两件事。一是,那一年前后,美国迎来了一轮空前的嘻哈热。比如,1996年,格莱美新设立了嘻哈专辑奖,这是也是音乐圈最重磅的嘻哈奖项之一。再比如,2000年,埃米纳姆获得格莱美最佳说唱歌手。埃米纳姆的走红,也让说唱在白人中的影响力提升了一个台阶。
要知道,嘻哈的底色,就是旋律简单。嘻哈的起源跟迪斯科进入美国是前后脚。当年迪斯科进入美国之后,有些住在贫民区的年轻人去不起迪厅,他们就想,既然你不带我们玩,我们就自己玩。于是,这些年轻人就在曼哈顿的布鲁克林,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当时有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播放音乐的方式,通过转动碟片,不播放整首歌,只循环一小段旋律。这就是最初的DJ。同时,因为旋律简单,对歌词创作的约束就小,你可以自由发挥,填上自己的词。这就有了早期的嘻哈。而嘻哈音乐的加入,也拉低了整个流行音乐的人声旋律复杂度。
除此之外,在2000年前后,还有一个因素出现,这就是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普及。具体的技术细节咱们先放一边。总归,这个数字音频工作站,让旋律更容易被复制粘贴。因为有了称手的工具,作曲者也就倾向于把旋律变得简单。
好,这个研究,咱们先说到这。研究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它给我们开了一个有趣的脑洞。过去我们看音乐的变化,只看到音乐本身。而这个研究提醒我们,音乐之所以变化,是因为它背后的那个系统发生了变化。要么是有了迪斯科这样的新收听场景,要么是有了嘻哈这样的新音乐风格。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可以开好几个脑洞。
比如,前段时间看谭咏麟的一段采访,说到现在的年轻歌手唱歌,就知道炫技飙高音,全是技术没有感情。谭咏麟说,这其实也不能全怪他们。是因为现在的歌手太多,传播渠道太丰富,而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过去在电视上,一个歌手随随便便就能占用你几十分钟的时间。而现在在抖音上,一个新人也就有几十秒吸引别人的机会。因此,他会特别珍惜这点时间,恨不得把所有的技巧全用上。
你看,这是听众的注意力资源稀缺,引发的唱歌方式变化。
再比如,未来没准会有人发现,在2010年前后,流行音乐出现了一轮迪斯科复古风,这没准是因为广场舞的流行。
总之,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能开很多脑洞。换句话说,音乐风格的变化,不仅反应了人们的喜好,它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变化层层传导的结果。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正式发布,总体看,宠物行业的消费增长明显。比如,2024年,中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年轻人养宠物的比例也持续上升,尤其是宠物猫的相关消费,已经有了赶超宠物犬的势头。
今天,借着这个话题,我们就回顾几个过去一年出现的,宠物行业的新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携宠出游”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MI(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2023年,宠物旅行服务市场的规模是18亿美元,且在2032年之前,将以9.5%的增长率持续爆发。回到国内,根据派宠发布的《2023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中国养猫、养狗的家庭即将逼近1亿户。
针对这个趋势,各行各业已经开始推出新的服务模式。比如海南航空、南方航空、天津航空、北部湾航空、祥鹏航空都宣布,符合规定的宠物可以跟主人一起进客舱。今年5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发布了《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未来高铁有可能会推出更全面的宠物运输服务。
第二个趋势是,我国也许会出现一轮宠物老龄化。根据狗民网和亚宠展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19年,我国宠物主要集中在低龄段。2—6岁的猫有1765万只,占总数的40%。2—5岁的狗有2146万只,占总数的39%。但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这批宠物中年龄最小的一批也有7岁,而最大的已经超过了13岁。根据预测,2026年,我国老年犬猫的数量将达到5365万只。
这也催生了新的需求。比如,宠物殡葬师、宠物入殓师、宠物标本师等职业。
关于市场需求,还可以参考日本。比如,日本宠物保险公司Anicom发布了《2023家庭动物白皮书》,里面提到,日本已经进入宠物老龄化阶段。比如,日本的玩具贵宾犬、兔型腊肠犬、甲斐犬等品种的平均寿命都超过15岁。再比如,布偶猫、日本猫、米克斯猫、波斯猫等品种的寿命也都超过15岁。
这就产生了这么几个需求。比如,在老年宠物营养食品方面,带有一定药效的功效性粮食,可能会增长。再比如,针对老年宠物的医疗、护理产品的需求会显著增长。日本的很多动物医院都推出了宠物体检套餐。
换句话说,随着宠物年龄的增长,宠物的日常护理、医疗需求会大量增加,而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宠物产业往更细分的方向发展。
第三个趋势是,异宠在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异宠,普遍指猫狗之外的其他宠物,包括鼠类、兔类、禽类、爬宠类等。
比如,根据央广网发布的《2023热门兴趣趋势》,水族小宠,也就是螃蟹之类,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心头好”。因为相比于蛇类、蜘蛛、蜥蜴等异宠,水族宠物饲养相对简单,而且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比如,前段时间,叮咚买菜平台专门推出了宠物螃蟹,还取名叫“相守蟹”,并且以1.4万件的销量登顶叮咚平台的“网红新奇特人气榜”。
再比如,鸟类。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统计,禽类异宠销售额增速在异宠里排在第三。再比如,去年很火的网红动物水豚,也就是卡皮巴拉,在今年618期间,单只售价高达4.5万元,销量同比增长超3倍。
借用“小红书”发布的《宠物行业洞察报告》的总结,未来宠物行业的三大趋势,分别是科学养宠、专宠专用,以及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双向奔赴。宠物行业也不再局限于食品这类传统产品,还会向医疗保健、线下体验、生活服务等领域拓展。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流行音乐为什么越来越洗脑?我们说了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团队的研究。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迪斯科的流行,二是嘻哈音乐的兴起。
第二,宠物行业有哪些新趋势?我们说了三个方向。一是携宠出游快速增长。二是宠物老龄化导致细分需求增加。三是异宠的流行。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