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刚:银行股有何投资价值?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何刚老师的《投资参考》。我们要说一个很多投资者都在关心的话题——银行股。也有人把银行股叫做“养老股”。因为很多人都觉得银行股相对稳定,买了之后坐等分红就行了。但是在过去一年里,也有很多人开始怀疑银行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银行股呢?来,咱们一起听听何刚老师怎么说。

你好。我是何刚,欢迎回到《投资参考》。

《投资参考》第2季课程的第六场直播,我们讨论了商业银行龙头中国工商银行的商业与投资价值,我注意到不少同学很满意2024年银行股的出色投资回报。但因为商业银行净息差不断下降,很多人也担心银行股的长期投资价值,对此有必要再展开说说。

从202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来看,42家A股上市银行营收同比下降1.05%,净利润同比增长1.43%,这两项数据都远不如保险和证券等非银金融上市公司。但前三季度银行股的股价却涨了35.6%,仅次于保险股。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银行业绩与股价的反差呢?结合权威数据和相关研究分析,我将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1.中国银行业能否实现持续增长?2.如何布局优质银行股的长期投资?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相信你会得到更理性的答案。

第一个维度,从金融体系看银行业的重要性。我们在直播中曾提示,中国70%以上的金融资产集中在银行业,而不是在证券、保险或其他金融业态。这就决定了,银行业对金融体系和整个社会经济都举足轻重。

这和美国金融资产的情况正好相反。根据公开数据,截止2023年上半年,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大约是13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银行业持有的资产总额接近2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80%以上的金融资产不在银行体系,而是在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金融业态。

因此,虽然银行业对中美两国的金融与经济都非常重要,但如果非要说对谁更重要,那一定是对中国。无论是从稳定金融体系、支持经济繁荣还是便利投资理财等各方面来看,银行业对中国都至关重要,从政策到监管,从金融到实业,没有谁不希望银行做大做强。

也正是因为银行业的重要性,从融资方式看,中国的信贷规模很难缩小,这是第二个分析维度。我们知道,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信贷等间接融资在中国的规模一直都不小。这可以从央行每个月、每个季度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中得到印证。

比如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39万亿元,仅此一项就占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60%左右,这已经是多年延续的情况。

相比之下,2024年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1.5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705亿元。也就是说,把企业发债和新股上市以及再融资等直接融资加在一起,还不到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7%。

当然这有特定原因。由于很多企业运营不善、信用降低,2024年企业发债并不容易,加上股票上市融资或再融资有更高要求,这些都降低了2024年直接融资的增量。

因为从融资存量上看,2002到2016年间,中国直接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一度从5%左右提升到24%,之后在去杠杆、控风险的监管要求下,2018年中国直接融资比例回落到14%左右。然后经历三年多疫情,直接融资规模占比持续跌到7%以下。

相比之下,资本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普遍有高于中国的直接融资占比水平。比如美国,非金融企业的直接融资占比长期高达70%到80%,英国直接融资占比接近60%,都比中国高3倍以上。即使是德国和日本,直接融资占比也在40%以上,明显高于中国水平。

此前曾有分析认为,中国直接融资占比少,而银行信贷占比高,可能和中国传统制造业较多有关,尤其和过去20多年大力发展房地产等重资产行业有关;而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直接融资规模将上升,银行信贷规模将萎缩。

但从中央有关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来看,坚定做大实体经济,尤其是巩固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将是未来长期坚持的经济战略。这包括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但其中更强调的,还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领域和硬科技的研发应用突破。

这就决定了,以科创板为代表,支持科技创新的直接融资会得到发展,但从规模上和涉及产业的门类、深度上看,更适合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的金融服务,将在未来继续超过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这其实是好事,也更符合中国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现状。因为即使是在发达国家里,德国和日本的间接融资占比,也远高于美英两国,原因就在于,德国和日本多年来形成了和自己产业结构更相匹配的、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

而只要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能够稳中有增,那么管理出色的商业银行就可以保持稳定的盈利水平,从而确保有足够的盈利和现金,用于上市银行的现金分红,这也是我们要分析的第三个维度。

由于不断降息,相比三年前,A股上市银行的存贷款净息差下降了50多个基点。但从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来看,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28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66万亿元,主要业绩基本上和2023年同期持平。

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大型银行的信贷规模增速加快。2024年前三季度,六大国有银行对公贷款平均增速为9.85%,是个人贷款平均增速的2倍左右。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基本弥补了净息差的下降幅度。

这样一来,多数优质的上市银行,可以继续拿出30%左右的盈利,用于现金分红。根据上市银行2024年前三季度的盈利推算,即使多数优质银行股2024年的股价有所上涨,但只要它们的现金分红依旧可观,仍然可以保证这些银行股在A股有4%-5%的股息率。

既然从金融体系看,中国银行业至关重要;从融资方式看,信贷规模很难缩小;从盈利水平看,现金分红不会降低。那么理性的价值投资者又应当如何进行布局呢?这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首先,从全球投资的历史来看,银行股并不是稳赚不赔的。尤其是在美国、英国等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活跃的国家,银行股的业绩起伏和股价震荡曾经多次发生,破产清盘的大中小型银行也很多。

所以,银行股的长期投资布局,最核心的还是要聚焦优质银行股,而不是随便买一只银行股等着赚钱。而所谓优质银行股,有三条关键指标:一是能赚钱,二是风险低,三是估值低。

所谓能赚钱,看起来似乎是一句废话,但落实到A股42家上市银行的前三季报和对应股价变化上,你会发现大有门道。

以净利润增速来看,六大国有银行有五家基本没增长,但农行净利润同比上涨3.38%,同期农行股价上涨40%以上,涨幅大于其他几大银行;在九家上市的股份制银行里,净利润增速最高的是浦发银行,同比猛增25.86%,同期浦发银行股价也涨得最多,达到60%以上。

那是不是银行股利润增速快,股价就一定表现出色呢?当然不全是,这就要结合第二点来看:谁的风险低。对银行股来说,评估风险的指标,除了通用的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更要看银行业内特别看重的另一些风险指标。

比如资本充足率,它越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就越高;还比如不良贷款率,它越低说明银行的资产质量就越高;再比如拨备覆盖率,它越高表示银行为可能的风险预留了越多缓冲空间。

在六大国有银行里,农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高,而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拨备覆盖率则超过300%,处于六大行最高水平。这些出色的风险控制指标,很好地支撑了农行出色的股价表现。

而从不良贷款率这一个风险指标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平均不良率仅为1.25%,基本保持稳定;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达到1.8%左右,明显高于前两类大型银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在3%以上,风险明显更高。

所以从投资稳健以及规避风险的角度来看,如果非要投资银行股,很显然能赚钱的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应当优先于城商行、民营银行和农商行,毕竟银行业本质上是利用和控制风险的金融服务业。

除了能赚钱、风险低,从投资角度来看,值得进行长期投资布局的优质银行股,最好还满足第三点要求:估值低。尤其是在同类银行里,如果它们的盈利和风控水平差不多,那估值高低就很重要。

要提醒你的是,在银行股的投资估值分析中,市盈率指标当然非常重要。特别是那些盈利不错,但股价偏低,从而导致市盈率指标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优质银行股,一定要多加关注。

除了市盈率指标,还要关注市净率指标,也就是每股净资产和股价的关系。尤其是对那些市净率低于1的优质银行股,更要高度关注。

因为从全球银行业来看,市净率低于1是明显的低估。中国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只有0.6倍,而美国银行业市净率在1.3倍左右。所以仅从市净率指标来看,中国上市银行普遍被低估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24年以来,外资在港股和A股都加仓了银行股。

在同一类银行,比如9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等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它们的市净率,远远超过了行业平均值。这样的银行股,接下来会面临更大的估值上升压力。

而对其中的浦发银行来说,由于2024年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猛增22.91%,虽然股价在股份制上市银行里涨幅最大,但目前市净率指标仍然低于行业水平。如果它的盈利可以保持增长,风控得当,估值还会有优势。

所以,布局优质银行股的长期投资,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最好是通过冷静分析,找出那些能赚钱、风险低、估值低的银行股,然后耐心持有。

好了,以上就是有关优质银行股仍然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热点分析。

好,内容听完了。

何刚老师的《何刚·投资参考》将用一整年的时间,为你追踪各行各业的投资热点。这门课不仅适合自己学,也非常适合送给身边做投资的朋友。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何刚”老师的名字,就能看到新一季《何刚·投资参考》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