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先跟各位同学汇报一个好消息,罗振宇老师的第一本《文明》图书,终于上市了。这也算是,我们一起走过《文明之旅》第一年的一个关键见证。很多人可能会问,《文明之旅》每期节目我都看过了,那么还有必要看书吗?
我想跟你说的是,当然有。两个理由。第一,图书毕竟是个实体,它可以收藏,可以带走,可以作为礼物送给身边的朋友,而且拿在手里,也有更好的阅读感受。第二,具体到内容,这本《文明》图书可是增加了大量节目之外的内容,尤其是设计了非常多的精美地图,以及可视化的图表。
你可以这么理解,每一期的《文明之旅》节目,相当于一个陆军视角,而这本《文明》图书是一个空军视角,里面有大量的设计可以帮助你总揽这段历史的全貌。
为了帮你更好地了解这本书,我们今天为你请到了一位领读人,就是这本书的编辑战轶老师,来详细地跟你介绍一下这本《文明》图书。
来,有请战轶老师。
你好,我是得到图书的编辑小车(战轶),今天为你领读罗老师的新书《文明》。
这本书虽然脱胎自《文明之旅》的视频节目,但是书里补充了非常多的增量内容,几乎可以说,书里有近一半的内容都是节目之外的“新面孔”。为了让你在翻开这本书之后能够方便地使用、阅读它,今天,我为你介绍三种“打开”《文明》图书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按照年份,一年一年顺着看。
熟悉《文明之旅》的同学们应该知道,节目里罗老师采用逐年的方式,一年选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去剖析。但你可能觉得这样还不够过瘾,毕竟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可太多、太丰富了。为此,我们在书里专门增设了两个板块,分别是“每一年的世界”和“每一年的中国”,帮你补齐了每一年国内外都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件。
比如,翻开“1000年的世界”,你会看到,在欧洲南部,拜占庭帝国正要出兵攻打保加利亚第一王国,与此同时,北美洲大陆迎来了维京的探险者;再进入“1000年的中国”,你会看到,在西南部的四川,爆发了王均兵变,而西北部,西夏的李继迁劫持了北宋的粮草。
当你一年一年地,从世界到中国,再到这一年中国发生的某一件关键事件,你就可以由面及线、再由线到点地,一步步深入理解内容。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一种历史感。
什么是历史感?就是我们个人能在瞬间感受到,某两件在空间、时间上有一定距离的事情,它们背后存在着关联和差异。
我们一般人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通常是碎片化、散点式的。比如,我们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位总统,也知道拿破仑加冕称帝的事情。看起来,总统华盛顿是近现代国家的代表,而拿破仑还处于封建时代。按照直觉,好像拿破仑是上个时代的人,应该更老一些,但实际上,华盛顿可比他还大上三十多岁呢!
《文明》这本书,把世界与中国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发生的各种事件,放在同一个时间标尺里。当你看的多了,比对的多了之后,就能够感受到文明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阶,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历史感。
这里我还要特别提示一下:书中梳理的这些“历史大事件”可不只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匹配了相应的历史资料图、信息图、插图,设计成了精美的大跨页,足足有46张。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很多学历史的学生会有一个经验,就是图片是能够帮助我们记忆文字的。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对这些事情不够熟悉、不够了解,或者看过就忘了,图片会帮助你形成一种空间记忆。
当你这样一年一年看下来之后,历史在你眼中就不是一棵只有树叶、树枝、树干的大树,你还从各种不同角度见识过它。你从山顶最高处向下俯瞰过,一棵树是如何融入一片丛林中的;你还站在地面上平视过这棵树,观望到它被风吹雨淋、日晒光照时分别是什么样子;你甚至还捡起过从树上掉落的叶子,用显微镜般的镜头细细凝视树叶上的每一根脉络。
好了,介绍完逐年阅读的方式后,我再介绍第二种打开《文明》的方式。我强烈推荐看过《文明之旅》节目的同学用这种方式看书,那就是——把书里增添的可视化内容拎出来,作为独立的“小展览”看。
你可能知道,这两年特别流行逛博物馆。全国各大博物馆,无论是举办展览的数量,还是接待参观用户的数量,都进入了一个“井喷”的时代。我们在策划《文明》图书的方案时,就提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书里也策划出展览呢?这样,《文明》的读者是不是都不用走出家门,只要坐下来,摊开书,就能够屏蔽掉各种信息噪音,沉浸在充满意义与体验感的内容里。
接下来,我就为你介绍下书里都策划了什么样的展览。
在1002年,罗老师讲到了北宋科举的新技术,借着这个内容,我们策划了一个关于“古代官员选拔与任用”的主题展。首先,在北宋,科举考试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你会看到,宋代的读书人是如何一步步闯关似的,先通过解试、省试,最终进入殿试,应对皇帝亲自出的考题,争取那凤毛麟角的进士名额。接下来,你会看到在北宋之前,各朝各代都是怎么选拔官员的。比如,秦朝使用军工爵制,两汉使用察举制和征辟制,到了魏晋南北朝,则采用了九品中正制。这些制度究竟是怎么规定、怎么应用的,书里都用精美的图表为你做了呈现。最后,我们还梳理了一种特殊的官员选拔方式,那就是“举荐制”。你这样一圈看下来,你收获的可就不只是科举这一件事的信息。
再比如,1006年,罗老师讲到景德镇的瓷器时,我们策划了一个关于古代瓷器的展览。你不仅能看到景德镇在宋代烧制的青白瓷,和同时期的青瓷、白瓷,各是什么样子;还能看到宋代五大官窑制造的瓷器又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此外,还有关于景德镇周边地理位置的示意图、古人绘制的景德镇窑厂的示意图,等等。
这样大大小小的“展览”,全书还有很多。你既可以看完一期《文明之旅》的节目,再拿出这本《文明》之书,去对照看这一年都有什么样的“展”;也可以完全打破顺序,随手翻开某一页,用三五分钟就看完一场“小展”,收获一个知识点。
讲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多说一句。如果你身边有中小学生孩子的家长,或者你自己的孩子正处于这个学习阶段,不妨把这本《文明》推荐给孩子。这些精美设计的纸上展览,很可能就打开他们对历史,甚至对整个文科学习的兴趣。有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们,他打算把这本书里策划的展览打印出来,就贴在班级的墙上给同学们看。当孩子们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之后,都不用你刻意训练或者培养,他们就会主动地探索、学习。
最后,我再推荐一种“打开”《文明》的方式,那就是,不要只把它当作一本历史书来读,而是把它当成一本“挑战的解决方案库”来使用。
罗老师说过,虽然《文明》讲的是历史上的事儿,但古人碰到的问题,我们今天依然也会遇到;古人在卷子上写下过的答案,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参考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承接住古人的这些智慧财富。
举一个我自己印象很深的例子。1029年时,罗老师讲到了一个名为曹利用的北宋官员,他的职位很高,最后坐到了枢密使的位子上,也就是朝廷里主管军事的一号位。但曹利用的结局很凄惨,被一个宦官逼的上梁自尽。为什么会这样呢?简单来说,曹利用并非通过科举考试而做的官,他这一路晋升,靠的只有一点——皇帝,也就是宋真宗的信任。
曹利用第一次吃到“忠诚”的红利,是代表宋去跟辽谈判澶渊之盟的签约条件。出发前,宋真宗问了曹利用一句:“你家是哪里的呀?”没想到,曹利用的回答是:“我身为臣子,能为皇帝去死,是一件很荣幸的事,管什么家不家的!”虽然这个回答听起来所答非所问,但宋真宗不仅不觉得曹利用莽撞,还很欣赏这个人有胆量、够忠诚。
此后,曹利用就选择一路莽撞下去,只对皇帝表忠心。他这个做法虽然把周围人都得罪光了,但在皇帝心中建立起自己忠心不二的形象来。可宋真宗一旦去世,曹利用唯一的依靠就没了,连太监都能对他挖苦、凌辱。
曹利用这样的人被罗老师称为“单维生存者”,因为他们跟世界的连接只有一根纽带。可是,古代同时也有“多维生存者”,比如士大夫群体。这些士大夫通过科举做的官,就会有同学、有老师,他们不仅是皇帝的臣子,还是孔夫子的学生、家族的希望、家乡的骄傲。就比如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王曾,他和曹利用在同一年被贬职,但王曾可是“连中三元”的状元,是科举史上的奇迹。王曾靠着自己的声望,随时可以东山再起,而不会落得曹利用那样凄惨的结局。
这对我们当下的启发是什么呢?其实,今天入职一家公司的年轻人,摆在眼前的晋升之路通常只有两条:一条路就是抱紧老板的大腿,像曹利用一样表忠心、只唯上,对其他人不管不顾;另一条路是和周边人形成良好的协作网络,这个网络里有老板、领导,也有同事、客户,以及其他合作伙伴。请问:在单维和多维的两条路上,你会怎么选呢?
这样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文明》这本书里一共有30个。比如,我们要如何去平衡正常的需求和过度的欲望呢?我们要如何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创生出一条条权宜之计,让自己达成目标呢?
如果你想知道,古人对于这些问题都交出了什么样的回答,不妨翻开这本《文明》。
好了,以上就是我为你总结的三种“打开”《文明》的方式。
如果你已经看过《文明之旅》的视频节目,可以重点欣赏书里策划的各种展览和“历史大事件”;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节目,请把这本《文明》当作一本独立的作品,它既能让你掌握历史知识,又能给你挑战的解决方案。
最后,再敲黑板强调下:请把这本书推荐给你身边的中小学生或他们的家长,打开孩子们对历史及文科学习的兴趣。
好,内容听完了。
特别提醒一句,这本《文明》除了图书本身之外,还有很多周边赠品,包括复刻的北宋纸币、印有《烟江叠嶂图》的帆布包,以及设计非常有趣的纪念贴纸。假如你对这本书感兴趣,在得到首页搜索“文明”两个字,就能看到这本书的实体样书以及购买入口,推荐你现在入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