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改新背后:门阀政治如何主宰日本千年历史?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先跟各位同学汇报一个好消息,徐弃郁老师的《日本简史30讲》,今天已经开始正式更新了。这门课有一个定位叫做,带你了解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邻居。

首先,为什么说熟悉呢?因为,在日本,你确实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元素。比如,汉字。那为什么又说陌生呢?因为,日本有很多地方确实让我们不太理解,比如,下班。中国人下班就回家了,但日本公司更像一个家长制的大家庭,下班后不管多晚多累,你都得先跟同事喝个酒、吃个饭。

而且,假如深入观察日本的历史,你还会发现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日本人非常讲究集体主义,但是二战时,日本陆海军之间的斗争,那可是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再比如,很多人觉得日本人精益求精、追求细节,但是,日军的情报部门在后期几乎是干脆瞎编信息,糊弄所有人。

同时,在经济方面,日本走过的一些路,踩过的一些坑,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当然了,这门课里面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内容。

接下来,有请徐弃郁老师来跟你说一说。

你好,我是徐弃郁,欢迎来到《日本简史》。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日本早期历史中最重要的两个文明时期,绳文时代和弥生时代,当时的日本无论是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上,都深受大陆文明特别是中国的影响。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这种影响在日本达到的一次小高峰——大化改新。

日本历史发展到七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国隋唐时期)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当时的日本天皇年号“大化”,所以这次变革也叫“大化改新”。这个大化改新的有多重要呢?简单地说,就是把日本整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强行向前推进了一级,有的学者甚至形容说这一步相当于日本从西周时期直接迈入到隋唐时期。这种说法可能也有点过,但不管怎么说,大化改新绝对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纵观整部日本史,能和它相提并论的,只有1200多年以后的明治维新。那这么重要的一场变革,它到底给日本带来了什么改变呢?

要说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知道一下大化改新之前的日本是什么样的。

当时在日本的本州岛,也就是日本列岛中面积最大的一块上,有一个王国,叫做大和,后来日本人管自己叫“大和民族”,来源就在这里。这个王国势力越来越大,最后统一了日本列岛的大部分地区,但是这样一个国家在政治结构上还保留着相当原始的氏族制度,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贵族世家是主要的政治单元,政权由他们共同把持,而底层老百姓则分别属于这些家族。说实话,这种结构和我们中国的西周确实有点相似。更重要的是,当时日本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后来的天皇,当时还被叫做大王,和中国的周天子也有点像。这个天皇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高高在上的权力中心,实际上只是贵族中最大的一个,地位远远比不上中国秦汉以后的皇帝。

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的天皇基本上处于被架空的状态,一个叫苏我氏的大贵族世家把持了朝政,但这个时候有一批皇族和其他贵族的子弟从中国学习回来了。他们这些人对隋唐的制度已经比较熟悉了,回国一看这种状态就完全没法容忍,君臣关系怎么可以这样呢?一定要改变。而且在这些人看来,日本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天皇手里没权。所以这些人作为中坚力量,先是搞政变消灭了苏我氏,然后推出新的天皇,搞大化改新。你看,这就是大化改新的背景。

既然是这样一个背景,那你也能猜到,这场变革最主要的内容肯定是改变日本原来的政治结构。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要把天皇抬起来,把贵族压下去,让日本也走中国隋唐那种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模式。

好,那具体怎么做呢?大化改新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变革。

我们先来看政治。当时日本在政治上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仿效唐朝,废除原来的氏族制度,建立一整套全新的官僚机构,官吏由天皇统一任命,同时按中国的州-县模式,在日本划分行政区。你看,这不就把权力集中到天皇手里了吗?第二件事是仿效唐朝的律法,设立新的、完整的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天皇和贵族之间上下级关系。这里最出名的就是公元8世纪初颁布的《大宝律令》,正是这个法律把日本原来的称呼“倭国”正式改成了“日本”,而且也正式明确了天皇的称呼。你看,这大化改新相当于是重新构建了一个国家。

除此之外,当时搞变革的那些人也知道,不能光改政治结构,经济上也要变。我们前面也说了,日本的贵族不光有自己的土地,还有自己的老百姓,这样他们的权力地位当然很独立了,所以大化改新也要把贵族的经济基础削弱。怎么办呢?日本就模仿唐朝的均田制,相当于推行土地国有化,采取全国统一的税收和劳役制度。听到这里你可能有种感觉,这大化改新怎么都是仿效中国、仿效唐朝呢?事实正是如此,日本的大化改新基本上完全以中国为模板,包括颁布的法典也几乎是照抄中国的,可以说是一次“全盘中化”。

讲到这里你也明白了,大化改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从政治上、经济上都对整个国家进行了一次重建。一般讲日本的大化改新,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大化改新的重要性不光在于这场变革本身,还在于它体现了日本这个国家的两大深层特点。

先看第一个特点,就是在日本很难形成中央集权。我们刚才说了大化改新的背景,那就是天皇被长期架空。但有意思的是,1200年以后日本另一场重大变革——明治维新提出的口号,也是要让被架空的天皇重新拥有大权。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好笑,怎么日本天皇又被架空了?实际上这是理解日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日本的天皇很有意思,一方面他被说成是天神的后裔,好像高大神圣得不得了,另一方面又经常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不断被贵族权臣、武士集团等等架空,中国秦汉之后皇帝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日本天皇可能从来都没有享受过。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就要说到日本和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别了,那就是地理环境。日本没有大的平原,最大的关东平原只有一万六千平方公里,也就是北京各个区加起来那么大。更重要的是日本国土的76%属于山地丘陵,小规模的平原、盆地都被隔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分布在全国。

你注意,在古代,这种地理特点不光阻碍各个地方之间的交流,而且会形成一种政治经济后果,那就是各个地方的经济、社会都很容易自成一体,中央权力很难有效延伸到地方。另外,中国是大陆国家,容易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侵袭,而每一次这种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实际上都是对原来世袭贵族和地方豪强的一次扫荡。但日本是一个岛国,从来没有被哪个外来民族成功入侵过,所以它那种世袭贵族、地方豪强的势力就基本不受外力冲击,往往能经历持续上百乃至几百年的沉淀,形成一种非常牢固的权力结构。这种情况下,强大的中央权力就更难形成了。

听到这里你可能有个疑问,日本实行中央集权的阻力那么大,那前面说的大化改新最主要的目标——中央集权到底有没有实现呢?坦率地说,它只是部分实现了这个目标,贵族势力、地方势力在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仍然很强大。举个例子,上面我们讲了大化改新仿照唐制建立了行政官僚体制,但你要知道,天皇任命的那些官员还是从贵族世家中选择的,本质上只是用一批新的贵族代替老的贵族掌权。

我这里多说一句,你应该很容易想到,这样的官员选举方式就形成了“门阀政治”。它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几个大家族或者几大势力共同掌握或者说瓜分政治权力,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二是这些家族往往代代相传,延续这种政治权力。我这里强调一下,“门阀政治”是理解日本国内政治的关键。这种情况不光贯彻了日本的古代史和近代史,即使是在今天的日本政坛上你还是能够看到这种印记。

好,除了很难形成中央集权这个特点之外,大化改新还体现出了日本的第二大特点,那就是对于这场变革有着空前的主动性,这一点也是理解日本的关键。

我们前面说过,日本大化改新基本就是一次“全盘中化”,是在非常努力地吸收隋唐的文化。但日本和朝鲜半岛、越南不一样,它和中国并不接壤,并不直接面对中华文明的辐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中华文明的模仿和学习实际上比其他的地方更加主动。这是日本这个国家另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1200年以后,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则是极其主动地向西方学习。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曾经写过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做《菊与刀》,可以说是研究日本的必读书。书中就有这么一句评价:“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文明”。这种日本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也是我们课程理解和观察日本的一个重要视角。

好,这一讲的内容就到这里,我给你做个总结:

这一讲我们说到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大化改新,这次变革日本实际上完全以中国的隋唐为模版,可以说是一次“全盘中化”。这次变革也反映出了日本这个国家的两大深层特点,一是很难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二是面对外部优秀文化有着极强的学习主动性。

好,内容听完了。

现在,徐弃郁老师的《日本简史30讲》,已经正式开始更新了。现在加入,还可以获赠《日本历史大事年表》。假如你对这门课感兴趣,可以在得到首页搜索“日本简史”,就能看到这门课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