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聊聊消费领域的事。最近,日本的粮食涨价很严重。比如,根据日本总务省10月底公布的数据,东京都23区米类价格同比上涨了62.3%,这也是197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这一轮的粮食涨价也带动了消费行业的连锁反应。根据中评社的报道,东京一个拉面店开张一年半以来,已经涨价3次,店里的招牌拉面累积涨价47%,售价1250日元,折合成人民币大概60元。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并不是日本的粮食涨价,而是我最近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洞察,来自著名的消费产业投资人、泽盛创投的合伙人,也是得到App《消费产品案例课2023》《中国消费产业报告》的主理人,黄海老师。
最近黄海老师参加了《吴晓波频道》的一场对谈,提到了一个洞察,说日本已经进入了廉价消费时代。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吧,前面刚说完日本东西贵,一碗拉面都60了,为什么又说日本进入廉价消费时代呢?
这就要说到,日本消费领域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他们的物价一直处在一个冰火两重天的状态。贵的死贵,但便宜的也是真便宜。而且考虑到日本经济对中国公司的借鉴作用,这个话题咱们还是值得展开说说的。
比如,日本的大创百元店,按照日元对人民币汇率20:1,他们的百元店就相当于咱们的5元店。大创有70%到80%的产品,比如锅碗瓢盆,还真就只卖5块钱,而且大创在其他地方也开店。比如泰国、菲律宾,这些国家的消费能力还不如日本,按理说大创在当地的分店应该更便宜吧?事实正好相反,大创在这些国家的分店比日本的本土店还要贵一点。要知道,大创可是个品牌连锁店,而不是街边的两元小店。咱们国内的名创优品最开始就模仿过大创,但名创优品也没能把均价做到5元,普遍都在10块或者更高,现在已经涨到了三五十。
再比如,星巴克,日本星巴克比咱们国内还要便宜20%到30%。再比如娱乐业,东京迪士尼的门票折合成人民币,大概350元,什么概念?比香港迪士尼便宜了一半。上海迪士尼最便宜的常规票也要475元。东京迪士尼也是目前全世界迪士尼里门票最便宜的。
好,这是日本便宜的部分。那么贵的部分呢?比如,出租车,司机的成本很高,导致日本出租车的起步价折合成人民币就要35元。再比如,美容、理发,等等。
你发现没有,日本便宜的东西有个共同点,它们都属于可以通过供应链优化的产品。借用黄海老师的话说,这些行业已经充分竞争了很长时间,使得产品可以不断降低成本。而贵的部分,都属于要依赖特定资源的东西。比如,食物贵,原因之一是因为日本对进口食物的依赖很高,这没法通过本地的供应链优化解决。再比如,日本的人工贵,是因为人这个资源是特定的,它也没法通过供应链解决。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行业分成产品和服务业,而跟产品相关的行业,日本的价格就比较低。与服务有关的行业,价格就比较高。产品的价格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而服务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均GDP挂钩。黄海老师说的廉价时代,指的就是产品意义上的廉价。注意,这里说的价格低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低,只是比其他与日本经济水平相当的国家低。
而且这个观念几乎已经成为日本消费者的共识。日本的很多行业都试过提高价格,但大多数都失败了。除了那些高度依赖服务,比如理发店,还有那些高度依赖外部资源的,比如食品。
基于廉价消费时代这个观察,黄海老师又提到了这么几个洞察。
第一,为什么日本会进入廉价消费时代?过去很多人觉得是因为汇率低。但事实上,日元贬值主要发生在2021年之后。但在此前的20年里,日本的通胀率也几乎为零,商品很少涨价。而同样的20年里,美国的通胀率大概是50%。按照这个算法,假如一个美国人2000年和2020年各去一次日本,他会觉得日本今天的商品比20年前反而便宜了50%。
换句话说,日本物价没有上涨,并不是汇率问题。黄海老师说,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经济没有增长,工资没有增长导致的。毕竟,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假如工资没有增长,消费就没有增长,这又反过来促使工资很难增长,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循环。
日本政府也想过改变这个局面。他们几次试过用物价推动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再促进消费增加。但几次尝试都失败了。
这个循环为什么这么难打破?因为这背后的原因太复杂了。
首先,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其间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追求性价比几乎成了全民共识。你看,这个时期跑出来的日本品牌,全都主打性价比。比如,优衣库在日本主打的就是低价。再比如,萨莉亚的口号是,让不那么富裕的爸爸也能跟孩子说,放心点餐吧。
换句话说,品牌之间在性价比这个维度上竞争得太久,就导致整个日本的商业社会形成了一个语境,商家把性价比当成核心竞争力,消费者也把省钱当成最重要的事。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日本的企业要么继续卷性价比,要么出海。日本的股市之所以上涨,并不是因为企业在国内的利润增加,而是因为企业在欧美市场盈利,这部分来自海外的利润在推动股价上涨。
其次,日本最富有的一代人,是日本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现在正好退休。这代人本来是日本最富有的一代人,但他们偏偏也是最不爱花钱的一代人。一来,他们本身就习惯了节俭。二来,日本的媒体整天报道孤独死之类的新闻,导致这代老人缺乏安全感,就更想多留点压箱底的钱。
你可能知道著名的学者大前研一写过一本《低欲望社会》,但他还写过一本书叫《低智商社会》。其中大前研一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说,孤独死还没有那么普遍,只是媒体渲染得太厉害,你们这代老人总体上是安全的,应该多多消费。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你们怎么就听不进去呢?于是,大前研一就说,日本社会的智商堪忧,集体智商越来越低,连最基础的事实都无法接受了。这也是书名《低智商社会》的由来之一。
最后,年轻人没钱消费,老年人不敢消费,商家又玩了命地搞性价比,就导致日本进入了一个,不用花太多钱,也能活得还行的状态。也就是前面说的,廉价消费时代。当然,这还只是一部分原因,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东西性价比高,这不是挺好的吗?事实上,不完全是。这就要说到,黄海老师的第二个洞察了。日本的廉价消费让整个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不上不下的状态,借用黄海老师的话说,日本的情况是,下限不低,上限不高。
比如,对年轻人来说,想满足基础生活很容易,但想实现阶层流动却很难。在日本的一项调查里,新入职的年轻人,只有不到10%希望将来成为总经理,20%想成为总监,其他人对升职没兴趣。一些男性温文尔雅,有礼貌,但就是缺乏进取心。
再比如,从国民财富上看,存在一个指标叫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低,说明贫富差距越小。而日本的基尼系数是0.32,在发达国家里算是非常低的。这说明日本国民内部,大家的财富区间相对集中,有大量处于中间段的中产。
再比如,日本很多企业强调匠人精神,这固然有好的一面。但匠人精神也导致,企业从事一门生意的门槛不低,但是后续要想实现指数级增长,找到第二、第三曲线,就比较有难度了。借用黄海老师的话说,匠人精神背后,是很多企业都努力维持小而美的状态,只专注一件事,类似于个体户,缺少扩张的野心。而且匠人精神非常依赖创始人的个人势能,一旦换负责人,持续就成了问题。黄海老师还说,他认为中国的企业不应该完全模仿这种模式。人家追求精益求精的部分值得学习,但与此同时,创业者也应该有更大的野心,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一个细分市场。
当然,说到这,我们最关心还是,日本经济对国内企业的借鉴意义。这就要说到黄海老师的第三个洞察,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处境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人口结构上的差异。日本的财富主要在老人手里,而中国的情况是年轻人更有钱,他们的消费意愿也更强。这不难理解。
其次,是速度上的差异。日本当年没有互联网,而今天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加快,让所有的转变都发生得更快。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用了几十年完成的转变,中国可能在三五年内完成。即使经济出现短暂的低谷,也能快速调整过来。
最后,中国的市场梯度更丰富。日本是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人群之间的差异没有那么大,因此你可以观察出一个统一的趋势。但是,中国的市场梯度很丰富,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地方是消费升级,也有的地方存在消费降级。总之,你很难给出一个整体性的定论。
这也导致,在中国做生意,不用像日本那样,全都往性价比这一个维度卷。你只要找准自己的用户,瞄准特定的需求,就总能找到机会。就像何帆老师说的,中国市场最大的优势不仅仅是规模大,更在于规模复杂。
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先说到这。我们说了理解日本经济的一个角度。假如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分析,可以关注黄海老师的个人公众号与微信视频号,搜索“投资人黄海”就能看到。同时,也推荐你关注黄海老师在得到App的知识城邦,里面有很多精彩的见解。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