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艺术史应该长什么样?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接着说顾衡老师的新书《西方艺术史》。说起艺术,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普雷齐奥西曾经说过一个现象,叫做“清晰性消失”。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你说的话别人已经完全听不懂了。你琢磨一下艺术是不是就面临着这个情况?

比如,我念一段话你听听,说塞尚对表现手段的掌握,使它独立于人们称为的立体主义主题,它能将这一手段运用于风中树叶那样难以琢磨的效果,并完成赋予结构的杰作。好,读完了,请问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你看,这就是所谓的清晰性消失,艺术上的事无法说给艺术领域之外的人听。

而顾衡老师的《西方艺术史》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搞懂艺术。今天,为了帮你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我们请来了一位领读人,是这本书的编辑老师。来,咱们有请。

你好,我是得到图书的编辑宋如月,今天由我来作为领读人,跟你分享近期上新的一部好书——顾衡老师的《西方艺术史》。

一说到艺术,很多人会想,艺术这么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什么用呢?

老实说呢,艺术从功能上来看就是无用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无用的,我们不会对它报以功利上的期待,它反而会成为我们的一座精神后花园。

想象一下,当你拖着忙碌了一天的身体回到家,这时候,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呢?是刷社交网站?看短视频?还是熬夜打游戏呢?其实,这些快节奏的娱乐方式不但无法让你真正放松下来,反而会让你感到身体被掏空。这个时候你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为自己泡上一壶热茶,然后读一会书、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是欣赏几幅画作。因为这些动作能让你进入一种浅冥想状态,也就是获得短暂的心流体验,从而让我们的身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从疲惫的日常,从那些功利得失中暂时逃脱一下,歇一会儿。

你可别小看这么一个短暂的过程,它可不光是让你放松一下,它更是一个提升你感受力和直觉力的过程。一组美妙旋律或者一幅画的几个笔触,在你内心深处荡起的涟漪,以及那些层叠的鸡皮疙瘩,,它们本质上都在推动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顾衡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只有‘因为所以’的逻辑和推理,那他这辈子和一个35块钱就能买到的计算器有什么区别?”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偶尔摆脱数字和理性的桎梏,看到更广阔的天空。我们那些无来由的叹息,午后阳光下的一阵恍惚,以及深夜惊醒后的沮丧,都需要被回应,需要被抚慰,这样,我们的灵魂才能被滋养,从而成为更好的人。

而这,正是艺术的职责所在,也是它的无用之用。

那么问题又来了,有的人说,我作为一个大半生从来没进过美术馆的人,还来得及学艺术吗?艺术那么高冷,我学得会吗?答案是肯定的。

对艺术的渴望,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刻在每个人天性里的。当然,咱们得承认当你想买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时,你会发现一个无奈的事实:市面上的大部分艺术书,处于两个极端上。要么是画册的形式,没什么解读,全靠你自己琢磨;要么都是字,而且“大词满天飞”,全是这主义那主义的,生怕你看懂。很少能有一本讲艺术的书,既好看又好读,还真的能带你读懂艺术。

但顾衡老师的《西方艺术史》可完全不一样。这本艺术史跟市面上的其他艺术史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欺负人”。在这本书里,顾衡老师会和你一起,把艺术拉下“神坛”。读完这本书,艺术在你眼中将不再是高高在上,让人够不着的东西,而会变得切实可感,亲切可爱。

那么,这本书是怎么做到的呢?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咱们一个一个来看。

这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给了你一个解读艺术的好抓手,那就是“放回去”。

其他讲艺术的书,更多是把艺术品拿起来给你看,而顾衡是把艺术品放回去。啥意思呢?就是放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看,告诉你推动这些画,甚至艺术流派出现的背后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在书里顾衡老师把这种方法叫作“时代之眼”。要知道画家的画绝不仅仅只是画作本身,同时也跟当时的文学、哲学、社会社会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看画作的时候,不能只是把它拿起来,更是要把它放回去——把画放回它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背景中去理解它,结合当时的新技术、最流行的文学运动和哲学流派、社会变动,让你回到作品产生的时刻,去了解它是怎么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艺术史》不仅是一部艺术史,更是一部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

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让你对艺术“祛魅”。很多高高在上的艺术书,写得很好,但它的姿势是试图让艺术独立于世界之外,它永远在别处,自己独立成一个系统。但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真实的艺术也不是这样的。顾衡老师告诉你,整个世界和社会,都是经济和环境影响的产物。比如,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那谁给他订单,谁是他的衣食父母呢?你这么一想,很多逻辑就清晰了。谁给艺术家订单,艺术家就要满足谁的需求。理解了不同时代订单的来源,就能理解当时艺术家的作品。教皇的订单和国王的订单,目的就是不一样的;国王的订单和贵族的订单也不一样。

比如,巴洛克时代的著名画家卡拉瓦乔和鲁本斯,两个人的风格非常不同,原因就在于:两人的雇主不一样。卡拉瓦乔服务的是教会,而鲁本斯服务的是国王。当时的教会要渲染苦难和悲情,因此卡拉瓦乔的画就是黑乎乎的背景,然后光“唰”一下打在主角身上,塑造出一种极具戏剧感的悲情效果;而鲁本斯的雇主是靠海外殖民地发了大财的国王们,他们要的是享乐和炫耀,因此鲁本斯的画就亮起来了。用这个视角去看艺术,曾经让你挠头的那些画面,一下子就能清晰不少。

这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作者顾衡老师的写作手法非常幽默,同时非常生动形象,让你收获一段“滑滑梯”似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每过大概二十分钟,就会不自觉地笑出来,因为顾衡老师写得实在是太好玩了。我给你举两个例子。

在书中,顾衡老师讲到哥特式建筑,说,什么是哥特式建筑呢?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温室,就是用很细的竹子搭个结构,外面再盖一层塑料布。所以哥特式建筑的拱是从房顶一直通到地面的,墙体并不受力。巴黎圣母院就是按这个思路建起来的。这样一来,墙不受力了,拱与拱之间的大片空隙就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窗户去装饰。利用这种方法,哥特式教堂可以把圣母和《圣经》故事呈现在玻璃上,阳光一照,就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和光线效果 。你看,这么一打比方,一下就能记住了。

还有一个例子。在讲到毕加索的名画《藤椅上的静物》时,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翠花和大柱子的故事。

翠花周末去美术馆,看到了《藤椅上的静物》,回家说给大柱子听。 她会说些什么呢? 她可能会说:“我特别喜欢这幅画,那个藤椅跟锅盔似的,直接把我看饿了。老公,咱晚上出去吃锅盔吧?” 她也可能会问:“你说别人的画都是画上去的,这个毕加索咋是直接贴上去的呢?卖那么贵,老公你说,买他画的人,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其实,这幅画是毕加索拼贴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在这个阶段,他运用了很多材料来创作,不光有油布,还有报纸等。他的观点是:我正在给女朋友画一张手上拿一把扇子的肖像,而我真的有这把扇子。那么,为什么我还要费劲把扇子画下来呢?直接把它粘到画布上不就行了吗?

你看,关于欣赏和评价艺术的路径,翠花给你用家常话就讲完了,而不是用大段的理论去分析,你一听就能记住,而且出去跟人聊毕加索的时候,你上来就能聊,你的朋友也能一听就懂。这样精彩案例,在《西方艺术史》中俯拾皆是。一旦你开始读,就停不下来,这样流畅有趣的阅读体验,用“滑滑梯”来形容,绝不过分。

这本书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图文结合得非常好,超过800张高清大图,方便你随时欣赏,亲近艺术。

这本书的内容,脱胎于顾衡老师的课程《西方美术100讲》。课程结束后,就有很多同学表示,内容光听不过瘾,看画也不是非常方便。因此,顾衡老师决定把这门深受大家喜爱的课程做成书,让你可以更沉浸地欣赏艺术。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把阅读体验做到最好,我们编辑团队和顾衡老师一起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开本要够大,这样才能把画作放大,让你看得更清楚。

其次,画作不够高清不行,于是全书里的800多幅画,我们全部购买了超高清大图的版权,保证你看得过瘾。

再次,图文要结合起来,让你在看到讲解的同时,能马上找到对应的画作。因此在排版时,图片位置都一张张做了细调,既保证了版式美观,又能图文对应。

最后,装帧也要足够有艺术感,才能让你愿意去翻开它,阅读它。而且为了让你看起来页面不反光,眼睛不累,不管是内文选纸、封面工艺,还是赠品设计,我们都进行了多次调整、尝试,经过了不下三十次实物打样,才终于呈现出现在的样子。另外,顾衡老师对内文也做了大量修订和更新,让文字变得更适合书面阅读。

这套书你拿到手里,拆箱的过程就能感受到放松和治愈。你可以把书摊开放在你的书桌上,床头柜上,随时翻上几页,很快就能进入一个放松和滋养灵魂的过程。你晚上累的时候,给自己倒一杯洋甘菊茶,坐在一盏台灯下,安静地看两幅画;星期天你不太累的时候,把家里的娃叫过来,搂着他,跟他一起看这本书,看到喜欢的作品,就可以跟娃说:“等你长大了,咱们去法国看这幅真迹”,这就把艺术的种子种在他心里了。

事实上,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构建自己家的精神气质。这也是纸质书存在的意义之一。现在很多人买书不见得是为了阅读,因为阅读有很多种途径,完全可以是电子书、电脑,以及各种阅读器等等。现在你去买一本书,其实是希望它成为你的家庭氛围和精神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本《西方艺术史》,就能形成你家中精神空间的一个小小场域,时刻提醒你和你的家人,不要忘记从疲惫的日常中喘口气,为自己的灵魂汲取一些养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当然,这本书也特别适合送给别人。我们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它的外包装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送礼的各种各样的场景。你拿到它的时候,它外面是一个飞机盒,侧面有一个提手,像小行箱一样,如果你想送人,拎着就能去。而且,盒子里不止有书,随书的礼物也有五种,从实用的帆布袋、装饰画、可以做书签的藏书票,到扩充内容的印象派别册和思维导图,足够实用和体面。这套书送人,不仅是个礼物,也是一种对彼此关系的认可和期许:读了这本书,我们以后就是能一起聊聊艺术的关系了。

尼采有句话说:“我们都是未完成的人。”通过艺术,我们能逐渐找回自己,变成越来越完整的人,变成灵魂柔软,但外壳坚硬的人。艺术其实并不高高在上,它只是在那,等着你去走近它、发掘它。这本不欺负人的《西方艺术史》就是一个走近西方艺术的好帮手,能带你用生活的视角去看待艺术,最终也反过来用艺术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变成一个越来越好的自己。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宋如月,我们下回再见。

好,内容听完了。

现在《西方艺术史》这本书正在首发优惠期,图书原价599元,现在购买普通版只需要369元,而签名版跟刷边特别版只需要399元,优惠截止到12月13日。

要特别强调一句,这本书是礼盒精装版,里面除了书之外,还有很多的赠品,包括藏书票、帆布包以及装饰画等等。年底了,买这样一本书犒劳一下自己,或者是送给身边的朋友,都非常的合适。

假如你感兴趣,那么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西方艺术史”,就能看到这本书的购买入口,推荐你现在入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下周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