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在正式开始内容之前,先做个提醒,现在正是咱们得到电子书会员5周年的特别活动期间,得到电子书年度会员原价229元,现在加入只需要189元。
同时,得到电子书跟得到听书还推出了联合优惠活动,也推荐你多关注。而且要特别注意这些优惠到10月18日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抓紧。
好,回到今天的内容,最近得到电子书独家首发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叫做《好吃的经济学》。这本书主要研究的是食物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者是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张夏准。
为了帮你更快的了解这本书,我们今天为你准备了得到听书的解读版。当然了,假如你对原书感兴趣,也可以去得到电子书,看看这本书的完整版。那接下来咱们就听听得到听书解读的这本《好吃的经济学》。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好吃的经济学》。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夏准,一名英籍韩裔经济学家。张夏准是当今发展经济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经济学30余年,现在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他的成名作是我们听书之前为你解读过的《富国陷阱》,我们今天在后面也会涉及一些其中的内容。他凭借那本书获得了多项国际学术大奖,书中的观点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林毅夫在代表作《繁荣的求索》中,曾多次引用《富国陷阱》中的观点。除了《富国陷阱》以外,张夏准写的《每个人的经济学》《资本主义的真相》等书也广受好评。
除了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发展经济学家以外,张夏准其实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他是个吃遍全球的老饕,对各种美食充满热情。在一边探索吃一边探索经济学的过程中,他发现,一餐饭,一瓢饮,虽不起眼,却经常能从中窥见企业、国家、经济崛起和衰落的来龙去脉,它们之间往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本书的英文副标题叫“A hungry economist explains the world”——一个饥饿的经济学家解释世界。
这个副标题,可以说很贴切了。因为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们看到的全是吃的喝的:橡果、椰子、凤尾鱼、虾米、面条、牛肉、香蕉、可乐、黑麦、鸡肉、辣椒、草莓、巧克力……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种食物,多一个字都没有。再看每一章的内容,也能充分地感受到张夏准的“饥饿”。友情提示,如果你真的饥饿,最好不要翻开这本书。因为张夏准经常会把一些美食的色香味、入口的体验,甚至烹饪的过程讲得绘声绘色。可以说,这是让我读的时候最津津有味,也最饥肠辘辘的一本经济学著作。
这些食物在书中起的是什么作用?用张夏准的话说,它们是“诱饵”。当我们正沉浸在食物带来的美妙阅读体验的时候,会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不知不觉就被张夏准带入了某个正经的经济议题。往往,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你已经在读产业布局、有限责任制、自动化的就业冲击、幼稚产业保护论、贸易公平等等这些你平时可能没兴趣专门去读的话题了。
再有,你也猜不到每个章节的走向。比如,以凤尾鱼为标题的一章,先是介绍了凤尾鱼在世界各地不同的烹调方法,看得人食指大动,然后话锋一转——“除了带来不同的风味,凤尾鱼也带来了丰富的财富”,你以为接下来要讲水产品出口了?不是。的确,凤尾鱼是秘鲁经济繁荣的根源,但秘鲁并不是出口凤尾鱼,而是出口海鸟鸟粪,用来制作火药和肥料,这些鸟类主要以凤尾鱼为食。话题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这章实际上是想说,秘鲁的鸟粪繁荣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1909年,一位德国科学家找到了一种使用空气就能造出人工化肥的方法。而历史上有许多跟这类似的,因为技术革新而摧毁了一些主要商品出口国的情况。到这里,这一章的主角才算真正登场。
类似这样的,经济学现象与食物的谜题交织,也让这本书的阅读充满了乐趣。我在读的时候,喜欢在看了某一章的标题和开头之后,试着猜测接下来张夏准要讲什么,不过总是很难猜中。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尝试挑战一下。
好,下面,我们就顺着张夏准的“食物诱饵”,来看一些关于企业、国家和未来的故事。
先来讲讲关于企业的故事。这个故事从面条开始。
在韩国长大的张夏准,先是调侃了韩国人对面条的热爱。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韩国人均方便面消费量排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要吃将近80份。而这还只是方便面,韩国还有很多其他的面条,软的、硬的、粗的、细的,还有用各种不同原材料做的面条。
张夏准调侃说:就像要把所有蔬菜都变成泡菜一样,韩国人把几乎所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都能变成面条。红薯、马铃薯、木薯、橡树果、甜玉米、大米、大麦,等等。
不过,从形状来说,韩国面条就没有那么多样化了,基本只有两种,条状或片状。所以,当张夏准在20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去意大利旅行的时候,非常惊讶地发现,意大利面居然有这么多种形状。有管状、环状、螺旋状、蝴蝶状、人耳状、贝壳状、米粒状、饺子状,还有很多无法描述的形状,比如马车轮、橄榄叶、陀螺,甚至散热器形状。据统计,意大利面的形状总共多达200多种。
而且,意大利人还执着于设计出更多更新颖的面条形状。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工业设计师,乔杰托·乔治亚罗,受一个高端意面品牌的委托,设计出了一款美丽的,甚至有些未来主义的面条,是一种波浪形的管状面,据说它能够很好地保留酱汁,但却不会过多地吸收酱汁。同时广告语里还说它有装饰性,甚至是“建筑性”。
可惜,这款面条虽然引人注目,但销售很惨淡。因为它很难均匀地煮熟,这对于痴迷于意大利面口感的意大利人来说,简直是大罪。
不过,设计出这款失败的意大利面的乔治亚罗,却没有把这次失败放在心上,因为人家的主业根本不在这里——他是过去半个世纪中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车设计师之一。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位来自面食之国意大利的超级设计师,他早期设计的汽车中,有一款叫“小马”。
这款汽车是谁委托他设计的?这个委托方正是来自我们前面提到的另一个面食狂热之国,韩国。小马汽车由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1975年推出。当然,现代公司在当时还完全不知名。
怎么样,没想到吧?这个从面条开始的故事,它的主角竟然是一家汽车公司。意大利和韩国这两个痴迷于面条的国家,他们之间竟然有一个如此隐蔽的交织点。
那么,这位意大利设计师为韩国现代公司设计的小马汽车销量怎么样呢?
非常惨淡。小马设计出来之后,在第一个生产年度,几乎没收到任何海外订单。后来厄瓜多尔买了5辆,就让韩国人欢欣鼓舞了。因为,当时韩国出口的商品都是一些廉价劳动力商品。比如假发、衣服、玩具,等等。而这5辆汽车表示,外国人居然开始愿意从韩国这里买汽车了。
尽管开端惨淡,但现代汽车在接下来几年增长速度惊人。到21世纪之交,它已经成为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到2009年,现代汽车产量超过了福特,2015年超过了通用汽车。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如果一个人坐时光机回到1976年,来到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韩国,告诉人们,你们国家的一家完全不知名的汽车修理厂,它开始制造汽车之后,产量会有一天超过通用汽车。那么人们一定会认为说这话的人是疯子。
那么,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呢?自由市场经济学会认为,这是因为现代汽车拥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拥有有能力的员工队伍。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因素是存在的。但张夏准认为,如果看得更仔细,我们会发现,现代汽车的成功,主要原因并不是英雄企业家的个人才能,而是政府扶持。
韩国政府在1988年之前禁止进口所有汽车,在1998年之前禁止进口日本汽车。这为现代以及韩国其他的本土汽车制造商创造了成长的空间。这种政策背后的逻辑就是你可能听过的“幼稚产业保护”。
所谓“幼稚产业”,就是一个国家的某一个新兴的,也具有战略性的产业,当它还处于初创时期的时候,经不起外国的竞争。而这个时候,如果能对这个产业采取一些适当的保护政策,就可能让它逐渐做大做强,成长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说回韩国。除了前面说的进口限制以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都在保证现代汽车和其他战略性高科技产业的公司能获得高额补贴的信贷。如果没有这些保护,韩国汽车制造商是不可能生存和发展的。当然,韩国消费者也作出了牺牲,几十年都要一直忍受劣质的国产汽车,开不到进口车。
除了现代汽车公司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韩国公司以同样的方式获得了成功。比如大名鼎鼎的三星和LG。三星公司原本从事的是炼糖和纺织,后来成了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和移动电话制造商。LG原本卖的是化妆品和牙膏,后来成了全球显示器市场的头部企业。其他国家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日本丰田、三菱,芬兰工业巨头诺基亚,等等。这些公司的转变和发展壮大,都不仅仅是靠企业家个人的聪明才智,公司本身的努力,还有不可忽视的关键原因,就是政府的支持和本国消费者的牺牲。
如果你听过得到听书对于张夏准写的那本《富国陷阱》的解读的话,一定会知道,这样的幼稚产业保护,并非只是后发国家的追赶策略。像英国、美国这些最先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他们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的过程,也从来不是他们所宣称的小政府、放任自由的产业政策和自由贸易,而恰恰是政府强力推动下的幼稚工业保护,包括高关税、产业扶持、直接补贴,甚至国家队直接下场,只有当他们完全确立了自己的工业优势之后,才会全力推行自由贸易体系。
比如,英国实际上是最先身体力行幼稚产业保护的。它在1860年之前,还在用高关税、产业扶持、殖民地高压等一切手段保护本国制造业。到1860年,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大幅削减关税,敞开大门让各国商品随便涌入,用武力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不允许后发国家用高关税来保护自己的产业。因为此时,英国工业霸主地位已经确立,贸易保护已经不再符合利益,只有自由贸易才能最大化它的利益。
再来说美国。第一个提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人,正是一个美国人——美国政治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而美国也是幼稚产业保护的集大成者。在19和20世纪初,保护本国初创企业不受外国,尤其是英国的那些优越的生产商的影响。二战后,美国政府通过公共基金大力发展信息时代各项基础技术,包括计算机、半导体、互联网、GPS系统、触摸屏,等等。它们最初都是五角大楼和美国军方的“国防研究计划”开发的。没有这些技术,就没有IBM,没有英特尔,没有苹果,也没有硅谷。
所以,我们所讲述的这个,由面条开启,由韩国和意大利这两个痴迷于面条的国家交织在一起引发的故事,它所揭示的是,在现代经济中,所谓“创业”——不管创的是企业还是产业——都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的努力。并且,在这种努力中,不要太相信那些先发者口头倡导的东西。因为,正如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说的:“一个人在达到顶峰之后,会采取一种常见的聪明做法,就是把自己攀登时用的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上来。”
这也是为什么,张夏准《富国陷阱》那本书的英文原名翻译过来正是“踢开梯子”(Kicking Away the Ladder)。而在我们今天讲的这本书中,他实际上是对《富国陷阱》那本书中讲述的故事又做了进一步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
下一个关于国家的故事,我们从巧克力说起。
张夏准承认,对于巧克力,他是一个“瘾君子”。在他还是一个路都走不稳的孩子时,他就已经对这个“非法物质”上瘾了。为什么说是非法物质呢?因为当时巧克力还只在韩国黑市上出售,是从美国军事基地走私出来的。
在当时的韩国,除了国家工业化直接需要的机器和原材料以外,禁止进口其他的外国商品,包括乘用车、电视、饼干、巧克力,甚至香蕉都是禁止进口的。所以当时一些人会做小商品走私。
在这些小商品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就是巧克力,主要是M&M豆和好时牛奶巧克力棒。M&M豆是当时小张夏准的最爱。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说自己花了60年,跟自己的欲望作斗争,但还是总会屈服于巧克力的香味。
在书里,他对各种巧克力的类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从来自高端巧克力制造商的一些精致巧克力点心,再到普通的、实在的巧克力棒,还有坚果巧克力、巧克力布朗尼蛋糕、熔岩巧克力,等等,他都喜欢。
我们知道,巧克力由可可树的种子制成,起源于中美洲。16世纪,西班牙人在征服阿兹特克帝国之后,把巧克力从墨西哥带回国内,这是巧克力第一次在欧洲出现。当时人们食用巧克力的方式,主要还是把它作为一种饮料来饮用,是一种黏稠的酱汁状态。直到19世纪中期,巧克力才被制成固体。
但当时的巧克力并不是现在常见的那种可口的牛奶巧克力,而是黑巧克力。当时的人们曾经很多次尝试向巧克力中添加牛奶,但是都失败了,因为液体牛奶会导致霉菌的产生。这个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直到1875年,两个瑞士人抛弃了使用鲜奶,转而使用奶粉,生产出了第一批牛奶巧克力棒。这两个人后来跟他人联手创办了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食品巨头雀巢公司。又过了几年,另一家瑞士公司瑞士莲发明了精炼工艺,通过机器长时间地混合原料,进一步改善了巧克力的质地和味道,瑞士也成了高品质巧克力的代名词。
好,到这里,我们这一部分的主角登场了,正是瑞士。
很多人一提起瑞士的制造品,通常只能想到巧克力,或者昂贵的手表。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瑞士是一个依靠服务业的国家,而不是制造业。很多人会把一种名叫“后工业时代”的论述放在瑞士身上,认为瑞士是所谓“后工业时代”经济的典范,它的繁荣是基于金融和高端旅游等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
这种关于后工业时代的论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这种论述的出发点是,随着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他们的需求会变化,会想要更好更精致的东西。一旦人们已经填饱肚子了,他们会想要更多的日用品,比如衣服和家具。当这些需求满足了,他们又会想要更复杂的消费品,比如电子产品和汽车,这就是工业化的过程。而当人们拥有的工业品多了之后,他们又会想要消费更多的服务,比如下馆子,看电影、音乐剧,旅游,金融服务,等等。服务业也会由此取代制造业,成为主导的经济部门,这就开启了人类经济进步的后工业时代。
这种观点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重视,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富裕经济体都出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下降,服务业的重要性上升的现象。这不仅体现在产出占比上,也体现在就业占比上。这个过程被很多学者称为“去工业化”。所以支持后工业时代观点的人就会说,制造业已经成为低技术、低工资国家要做的事情了,而对于富裕国家来说,高端服务才是未来,比如金融、IT服务和商业咨询。
这些后工业时代的支持者特别喜欢用瑞士和新加坡作为支持自己的证据,证明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服务业来维持高生活水平。而在这类观点的影响下,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尼和卢旺达,甚至一直试图或多或少地跳过工业化,通过专门出口高端服务来发展经济。
但是后工业时代这种观点到底对不对?张夏准是不认同的。他提醒我们,这些后工业时代支持者,把瑞士跟新加坡作为服务经济的典范,其实大错特错。就像是用北欧国家来宣传阳光沙滩度假一样。
为什么错?因为瑞士和新加坡实际上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第一高和第二高的经济体——它们的人均制造业产出量是排在世界前两位的。
那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瑞士制造或者新加坡制造的产品少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国家很小,产出总量不多,而且他们的制造品很多是机器、精密设备和工业化学品,是普通消费者平时接触不到的。
这说的是,后工业时代倡导者们爱用的典型例子是错的。那么,他们的观点对不对呢?张夏准也不认同。因为后工业时代观点认为,经济结构从重农业转向重制造业再到重服务业,背后的推动力是人们需求的变化。但张夏准认为并不是这样的,推动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不是需求,而是生产力的变化。他的理由是这样的。
当我们在说经济结构变化的时候,我们经常观察的指标就是就业和产出的变化。那么在就业方面,为什么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占比会越来越高?是因为,由于生产力的变化,制造过程变得越来越机械化,我们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再说产出,为什么制造业产出占比在下降,而服务业产出占比在上升?这并不是像后工业时代的倡导者们认为的,人们对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了,而是因为制造品相比于服务变得越来越便宜了。我们可以想一下,像电脑、手机、家用电器这些东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平价、大众化?而相比之下,不管是理发、餐饮这些基础服务,还是咨询或金融这些高端服务,价格大多在上升。
根据张夏准的研究,如果我们把这种相对价格变化考虑进去的话,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多数富裕国家的制造业在国民产出中的份额只是略微有一点下降,在一些国家甚至有所增加,比如我们前面一直在提的瑞士,还有瑞典和芬兰。
另外,直到现在,制造业也依然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即使是在制造业只占经济产出10% 左右的美国和英国,也有60%到70%的研究和开发是由制造业部门进行的,而在像德国或韩国等这些更强调制造业的经济体中,这个比例高达80%—90%。
那么,张夏准为什么要这样铺开篇幅来反对后工业时代这个观点或者说“叙事”呢?因为过于相信这个叙事,会对一个国家产生危害。
比如,他认为,美国和英国就受到了这种叙事的负面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和美国,尤其是英国,一直在忽视制造业,甚至认为制造业的衰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国家正在从工业经济向所谓“后工业经济”过渡。这种观念也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借口,因为他们就不用对制造业的衰退采取行动了。
那么,忽视制造业的英国和美国把劲使在哪里了呢?张夏准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国和美国的经济是由金融业的过度发展所推动的,最终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轰然瘫倒。而从那时起,所谓的逐步复苏,也不过依靠的是创造历史的低利率和央行主导的量化宽松政策。而这些也让英国、美国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逐渐脱钩。美国近年很流行一句话:华尔街和缅因街毫无瓜葛。这个缅因街就是main street,既可以指主要商业街道,也指美国中产阶级。
所以,总结来说,这个由巧克力开始开启的经济学故事里,张夏准想告诉我们:即使你买过的唯一“瑞士制造”就是巧克力,也不要被这种表象迷惑,觉得瑞士的制造业不行。瑞士成功的秘密,恰恰是拥有强大的制造业,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银行业和高端旅游业。在后工业时代的叙事中,瑞士一直是个用错了的榜样。往好了说是误导,往坏了说会伤害实体经济。如果我们相信后工业时代的叙事,就要承担风险。
下面我们说说张夏准对未来的看法。我们从一颗草莓讲起。
草莓经常错误地被人们归为“浆果”,实际上它的分类应该叫“聚合果”。人们用草莓做各种漂亮的甜食,比如蛋糕和馅饼。也有很多人喜欢吃草莓果酱。张夏准最喜欢吃草莓酱的方式是,把它涂抹在司康饼上,再加上些奶油。
现在草莓对人们来说很容易买到,供应丰富。但是,要供应这么多鲜嫩的草莓,背后却需要大量的人类劳动。
草莓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作物。特别是在采摘的时候,它们往往藏在叶子里,有时还藏得很深,所以需要花时间来寻找;它们还很软,所以采摘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
很多富裕国家会雇佣廉价的移民工人来降低草莓的高劳动成本。比如在美国最大的农业州加利福尼亚,草莓地里的廉价劳动力主要来自墨西哥。墨西哥移民工人把草莓叫做“魔鬼的果实”。因为采摘草莓是加州收入最低也最累的农活之一。草莓的植株很低,所以你必须不停地弯腰去摘,每天10—12个小时,这可能会造成极度的身体疼痛甚至残疾。而且工人们的工资很低,工作条件也很恶劣,甚至有许多人受到虐待。
这在很多人听来,可能并不像一个发生在农业高度机械化时代的事情。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采摘草莓这项工作一直是机械化的对立面。因为采摘草莓涉及个性化的判断,你不仅要辨别果实藏在哪里,还要判断它是不是足够成熟可以采摘了;而且这项活非常精细化,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一个不小心果实就容易受伤。所以有人把草莓采摘称为攻克农业自动化的“最后一个前沿领域”。
但是目前,在这最后一个前沿领域里,情况也正在发生变化。在张夏准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些公司已经正在开发机器人采摘机,可以定位评估草莓的成熟度,然后在不伤及草莓的前提下做采摘。虽然这些机器人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但它们在不断改进,或许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草莓、覆盆子、西红柿、生菜这些难以采摘的水果和蔬菜,能由机器人来采摘了。
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采摘者的工作受到了自动化的威胁。
是的,这便是这个由草莓开启的故事,它真正的主角——自动化。张夏准把近年的AI浪潮也归入到自动化的历史大进程中。
我们知道,近年来AI技术的发展加剧了人们对未来失业的恐惧。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张夏准的观点称不上标新立异,但也值得一听,因为它至少能带来些宽慰。
张夏准首先略带犀利地评价了一下近几年从媒体端释放的自动化焦虑。他提出一个问题:至少在过去两个半世纪里,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其实一直在导致工作流失。但为什么是近几年,这种焦虑突然在媒体上被记者、经济学家、商业评论家们大肆渲染和讨论呢?
张夏准说,他在其中闻到了些“伪君子”的味道。曾经,当评论家阶层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受自动化影响的时候,他们能够轻松地去谴责那些抵制技术的蓝领工人,还会把他们称为“卢德分子”。卢德就是19世纪早期带头砸碎纺织机的一名英国纺织工人。在那个时候,评论家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在影响社会进步。然而,现在自动化影响到了这些评论家和他们的朋友们所从事的白领职业了,包括新闻、医学、法律、会计、金融、教学,等等。于是他们开始恐慌了,并且在他们占主导的舆论中释放恐慌。
但是张夏准认为,我们不应该被这种恐慌淹没。看数据的话会发现,虽然在过去的250年里,自动化一直伴随着我们,从纺织机到计算机,但其实我们从没有见过它们大规模破坏工作岗位的情况。而这也是张夏准对未来的预测。
因为首先,一个技术从发明到批量化地替代人类劳动者,所需的时间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比如,1858年,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就发明出来了,很多洗衣女工开始担心失去工作。但实际上之后50年内,美国的洗衣女工数量都在不断上涨。为什么呢?技术不够成熟,而且也昂贵。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洗衣机开始普及,洗衣工的数量才开始下降。
再有,即使自动化技术普及了,减少了每单位产出的劳动力需求,但也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由于自动化让产品更便宜了,所以增加了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进而反倒又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比如研究表明,19世纪美国的自动化让生产棉布需要的纺织劳动力减少了98%,但纺织工的数量并没有减少这么多,实际上反而是增加了4倍。原因就是,由于棉布的价格降低,人们对它的需求增加得非常多。
另外,自动化不是仅仅会破坏一些工作,也在创造工作。比如,虽然机器人可能会取代手工摘草莓的人,但也会创造出对于机器人工程师,还有生产机器人和生产机器人零件的工人的需求。自动化还会带来一些间接的就业机会,比如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可能摧毁了很多旅行社的工作,因为我们都在网上自己预定行程了,但也创造了旅游业的很多其他工作,比如在携程网这类公司工作的职员,或者线上出租房屋业务,等等。还有最后一点是,自动化的进步代表了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人均收入,这会让人们对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因此,为了满足人们更多样化和更高的生活需要,各类新的就业机会也会出现。
张夏准认为,所有这些力量会以不同的方式拉动就业,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发挥作用,并且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发挥作用。
所以,这个以草莓开启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就像草莓经常被错误地归为“浆果”一样,自动化经常被视为就业的破坏者,但它并不是。在过去250年持续的自动化过程中,总体的趋势是生产力不断进步,各类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出现,同时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还能有工作。这样的事实表明,到目前为止,自动化对工作的总体影响并不是消极的。只有把这样的历史事实纳入考量,我们才能克服这种开始困扰世界的“技术恐惧症”,或者无望感。
好,今天这本《好吃的经济学》,我们就聊到这里。除了今天我们讲到的这些以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食物,还有它们背后的经济学故事。比如秋葵与资本主义美国的崛起,牛肉的自由贸易究竟是谁的自由,黑麦与钢铁的联盟创造了第一个福利国家,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稿末尾的电子书,进行拓展阅读。
最后,我觉得书中很有意思的一块内容是,作为一个非常喜欢研究吃的经济学者,张夏准认为,对于每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想要好好地享用经济学的滋味和养分,那么也可以遵循一些饮食建议:
第一,多样化饮食很重要。对于同一个经济议题,最好能够了解多个经济学派或至少多位经济学者的不同观点,这就像吃丰富多样的食物一样,能让你摄取的营养更加平衡健康。
第二,应该对尝试新事物持开放态度。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喜欢或支持的经济学理论,也应该对其他经济理论保持开放和学习的热情。就像,英国人曾经固守自己的传统饮食,但在对其他各国饮食敞开怀抱后,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
第三,应该在接受一些经济学观点之前仔细检查这个观点形成背后的事实基础,就像在做菜之前检查烹饪原料一样。因为如果一个经济分析中使用的是虚假的事实,或者对现实有偏见的表述,那么绝对不可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就像那句话说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 废料进,废品出。
第四,应该敢于发挥想象力,敢于形成自己的经济学见解,就像那些敢于挑战传统菜系、挑战烹饪惯例的人一样——这才是好的厨师。这个建议并不仅仅适用于经济学家,也适用于所有关心经济运行的人。其实,所有人都能在经济学上进行有想象力的烹饪,只要我们愿意。
好,今天这本书,我们就聊到这里。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好,内容听完了。
最后,再特别提醒一句,现在正式得到电子书会员的5周年特别活动,我们为你准备了很多特别优惠,得到电子书年卡单独购买现在只需要189元,而得到听书跟得到电子书的联合会员现在只需要469元。
假如你对这两个读书类的产品感兴趣的话,那么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会员”两个字就能看到相关的购买入口,推荐你现在入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