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钱炜:如何从正念中获得力量?

我是钱炜,昨天我们开启了《多舛的生命》的第一讲,咱们聊了聊这本书的主题,以及我们为什么要练习正念。今天我们要探讨正念以及正念的力量。

在我们探讨正念是什么之前,我想先跟你聊聊正念不是什么。为什么呢?

是因为在这么多年的教学里,学员问我最多的问题,真的是需要以“正念不是什么”这个问题为纽带,串联起来一块讲的。咱们用快问快答的方式,一起探讨和澄清这些常见的误区。

第一个问题,正念是宗教吗?

不,正念并非是宗教的专属。它当然起源于佛教文化,但是现代科学已经揭示了正念的普适价值。可以说,正念是一种精神训练,它已经超越了宗教信仰,成为了每个人都共有的一种激发内在潜力的学习通路。不论有没有宗教信仰,练习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第二个问题,正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吗?

我都已经这么忙了,还要专门分出时间去练正念吗?确实,这是一个练习者们常有的担心。正式的正念冥想训练,确实需要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去训练,但是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正念冥想,你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同时,在你做了正式的正念冥想训练之后,你也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效率更高、决策能力更强,所以正念反而会缓解你的时间压力。

第三个常常被问到的是,正念会不会让我不思进取,逃避现实?

这个问题也很常见,但答案恰恰相反。正念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面对生活,它不会阻碍我们去追求职业和生活的目标,反而会促成一种更深刻的、更有弹性的认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洞悉我们真正想要什么,更直接地看见最佳的行动路线,并且一直保持动力。你看那么多商界精英,那么多高水平的 NBA 球员都在练习正念。

好了,说了正念不是什么,让我们再来看看,正念究竟是什么呢?

《多舛的生命》中提到,正念起源于东方古老的佛教和瑜伽实践。而正念(mindful)这个词,其实来自古巴利语中的sati。早在4世纪,sati就已经被翻译为中文中的“念”或者是“正念”了。对于正念的系统培育也古已有之。这一实践,在佛学禅修中被称为“心要”,而在中国则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禅宗智慧。

卡巴金博士在书里也写道,“正念,作为一种存在之道,以及一种正式的冥想练习,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智慧中。我们的星球演变到这个节点上,我把正念视为中国对全人类的一份普适的馈赠。正念至少可以回溯到禅宗三祖僧璨和唐朝惠能的智慧,以及李白的诗。甚至可以更加久远,与老子和庄子的教诲一脉相承。然而,这份智慧的精髓超越了任何宗教或信仰体系或时代。它是真正普适的,是人性所共享的潜力。如果你投入到对正念的培育中,它可能让你获益良多。”

我怎么解读这段话呢?正念是可以被每个人学习和练习的,它无需依托于宗教信仰或者思想体系。它立足于自身。正念是每个人进行自我理解和疗愈的强大媒介。我还记得在卡巴金博士的工作房里,他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李白的诗,大家猜猜是哪一首?

这首诗是《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为什么卡巴金博士这么喜欢这首诗呢?卡巴金博士说,正念是秉持着自我探索和自我理解的精神,深深地看见自己的方式。他给正念的操作性定义是:经由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非评判的注意力所呈现出来的觉知。这就是在昨天课程的结尾,大家听不懂的那个句子。

我们可以带着这个定义中的三个关键词——不评判、此时此刻、觉知——来拆解一下《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诗里面写道,“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人李白观察到了鸟儿飞走,云朵飘散。但是对于这些来去的自然现象,他没有任何的评判,只是单纯地觉知和观察。“相看两不厌”写的是诗人和敬亭山之间一种深刻的、当下的连接,它就是一种完全的、当下的时刻。诗的最后一句“唯有敬亭山”,指的是与山同坐,浑然忘我,这就是存在的美感。所以我说《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真的是对正念的生动阐述。

好,让我们接着来看看关键词中的“觉知”和“不评判”。咱们先说说觉知是什么?书里认为,觉知不是思考,是智慧的另一种形式,是大于概念的直接了知。它可以把思考保持在其中,更接近于智慧以及智慧带来的自由。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已经受了太多的思考训练,有时候甚至会迷失在思考之中,会冗思、会内耗。而觉知可以让思考变得更有创造性、更有效、也更温和。

但是不评判地觉知当下,也就是正念,是真的需要培育的。那培育的方式是什么?

答案是:冥想。这个过程很像是我们在健身房去训练肌肉。在长时间的核心力量训练之后,你会培养出一种深层的能量,以此和重量对抗。正念也是这样,它可以让你保持平静、安定,让你能够更有洞察力、更敏锐、思路清晰。它也让你能够更深刻地看到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我们所期待的自我关怀、同理心和爱也都随之而来。

那我们怎么去获得正念的力量呢?

卡巴金博士曾在一次访谈中,把正念比喻为长达一生的恋爱。为什么这个比喻让我感觉很特别呢?因为在这些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体会到:爱是投入、沉浸与滋养,但同时更需要的是对承诺、自律、忠诚的培育与坚持。获得正念的力量也需要如此。所以我想跟你谈一谈培育正念的7种态度。

你也许会有点困惑:为什么我们不直接练习呢?态度很重要吗?

是的,非常重要。书中是这样说的:因为我们的头脑非常容易陷入对事情的掌控之中,而这种态度和正念的功课是截然相反的。正念只是觉察,只是如实地看见,它不需要去改变什么。有时候努力和控制会制造出更多的紧张和挫折,而我们所期待的所有疗愈都需要包容和接纳,需要和更大的完整性产生连接。所以,当我带领八周的正念团体时,我也会为每个参与者培养这7种态度,以此为他们进入正式的正念练习构建基础。

正念练习的7个基本态度,不仅仅是我们在做冥想练习时的指导原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面对挑战、培养平和心态的特别重要的指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7个态度。

第一个叫做非评判性。如果我们有10分钟去做正念冥想的话,我们就会觉察此刻我们内在正在发生什么。你可能会非常震惊,因为我们的内在,一刻不停地对自身的体验做评判。空调太冷,不好;椅子很软,不错;冥想练习没什么感觉,无聊。

你看,冷是什么、软是怎样的、冥想带来的体验又是怎么样,这些评判让我们似乎不知不觉地直接跳到了结论。我们被锁在一个机械的反应之中,错过了所有的过程性细节。

而正念是什么?是觉察。所以,非评判性简直就是正念练习的根基。它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体验保持一种中正的见证。在练习中,当有评判性的念头跳出来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去识别它,然后温和地提醒自己保有一个更宽广的视角。搁置评判、只是见证,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从偏见与恐惧的束缚里面解脱出来。

第二个是耐心。耐心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耐心其实是一种智慧,它体现了我们对事物发展底层规律的尊重,就像等待一只蝴蝶自己破茧而出,等待一朵花自己缓缓地绽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去尊重这只蝴蝶和这朵花的速度。如果想要帮它加速,那我们反而会伤害它。

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给到自己时间与空间去成长。在练习中,哪怕进步看似很缓慢,我们也需要有意识地对自己保有耐心,并且接受每一次体验,因为它就是我们当下生活的全部。

第三个关键性的态度叫初心。我很喜欢卡巴金博士在书里写的这段话:你能看见天空、星星、树木、水和石头吗?你是在以纯净清晰的视角看见,或者只是透过自己的想法、观点,甚至是情绪的面纱来看见它们?

初心是什么呢?初心鼓励我们放下过往的经验与预期,在每一刻都以一种欣然的、全新的心态去体验、去觉察、去拥抱。每一次练习,都让我们能真正地看到事物的真相,看见生活中每一刻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第四个态度叫做信任。你知道吗,冥想的精神是什么?冥想的精神只有一个:做你自己,担当起做你自己、倾听你自己、信任你自己的责任。除此之外,别无目的。

所以,信任你自己的内在智慧和直觉,是正念非常重要的部分。它邀请我们在练习中,遵从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便面对着不确定、不知道和做不到。当这种能力被培育出来,并迁移到生活后,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生命中的挑战。

第五个态度叫做不争。不争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无为,在我看来,这真的是相当挑战我们日常习惯的。冥想也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态度,不争却很有力量。为着目的努力奋争,似乎已经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对不对?冥想并不是不努力,而是放下对于结果的执着。

在卡巴金博士的减压门诊中,很多人都是经由医生转接过来的。他在书中是这么写的,“如果我的患者来减压门诊的目标是降低血压或者缓解焦虑,我会鼓励他们不要在这八周为这样的一些目标做任何的规划或者努力。只是安住于当下,只是跟随指导进行练习。你所有的生理性的收益和目标,它们会照顾好自己。”

在多年的正念训练中,我的经验是,达成目标最好的方法,有的时候反而是从对结果的奋争中退后一步,多和自己自处,并专注于过程本身。这样一来,目标真的会自己渐渐地达成。这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有点费解,但是当你全然地投入到练习之中,你就会看到,不争的态度真的会帮助我们去减少内在的压力与紧张,能更自由地去拥抱生活的每一刻。

第六个态度叫做接纳。我此前讲课的时候,每当讲到接纳时,就会被学员问到这些问题:接纳是不是意味着要忍气吞声,放弃原则?是不是会导致我就此躺平,不思进取?请放心,正念态度中的接纳,根本不意味着你必须得喜欢或者被动地表示满意,它也不意味着要放弃原则甚至是忍受,它更不意味着你停止成长。那么,接纳是什么?

接纳意味着看见事物此刻本来的面目,无论它是什么,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举个例子,如果这一刻你超重了,你可能会因此不喜欢你自己。等到你的体重理想了,你才开始喜欢你自己。而在此情景中,正念的接纳态度意味着:即使在超重的当下,你仍然爱你自己,因为这就是你能爱你自己的唯一的时刻。

当你能够拥有接纳的态度,减肥减重其实也就不再那么困扰你了。事实上,它会变得更加容易,你仍然可以选择开展你的减重计划。但是在你改变之前,你需要完全地接纳你自己。培育接纳,实际上就是在学习:如何与事物本来的样子达成共识,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而这本身就是疗愈。

第七个态度叫做放下。这一态度关于释放执着和调整期待。在正念的练习中,我们要学会放下对过往的回忆,还有对未来的担忧。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当我们住在过去的回忆中,我们往往会抑郁。而当我们担忧未来、做各种各样防患于未然的计划时,我们常常也会焦虑。所以,专注当下的态度真的可以让我们减少内心的负担,更加清晰平衡地生活。

所以,培育这7种正念的态度,意味着什么呢?

它意味着,哪怕只是简简单单地记得,我们也能更好地在正念练习中去获得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宁静。不论我们是面对工作的压力,还是人际关系的挑战,这样的态度都能成为我们内在的指南针,引导我们用更加平衡的、清晰的、充满爱的、更加整体化的方式去回应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正念,以及培育正念力量的7种态度。明天,我们将要探讨的是正念减压,看看正念究竟如何帮助我们与压力共舞。

我还想请大家帮个忙。在下一本书的规划中,我想要以“妈妈以及生命的意义”为主题,探索父母、亲子和个人成长的相关话题。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正念养育这个具体的领域,介绍一些新方法。因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领域,所以我很想知道大家关心的具体话题有哪些。如果可以,请你留言告诉我,好吗?

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