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松蔚,欢迎来到心理成长圈。今天我们继续阅读《人生脚本》,这是关于这本书的最后一讲。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一个复杂的脚本,也就是小红帽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为主角的小红帽经历了一场神奇的冒险,她遇到了坏人,也遇到了贵人,最终迎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我们可以转换一个视角来看这个故事,这场冒险中还有其他角色——大灰狼、猎人、外婆、爸爸、妈妈等配角也是有戏份的。在这场冒险中,小红帽成为主角并不奇怪。有的人想要成为猎人,这好像也不奇怪,因为他是一个英雄人物。但是问题在于,谁会愿意成为大灰狼呢?谁给生活中的大灰狼分配脚本呢?生活中不可能出现一个导演突然找到我们说:有一个小红帽的戏马上要开始拍摄了,现在请你客串一下大灰狼,在小红帽的生活中扮演一个坏人。
所以,那些人是如何成为别人脚本里的坏人的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又得回到《人生脚本》讲到的互动和游戏。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要成为别人生命里的坏人,很有可能在他自己的主观视角中,他拿到的是一个主角脚本,他自己也是一个英雄人物。
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部门领导,你的团队来了一个新人,这个新人就是一个小红帽。他和你讲他过往遇到了多少糟糕的领导,也就是他生活中的大灰狼。他告诉你这些人对他多么过分,做了多少让你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你心想:天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糟糕的领导?这帮人是怎么当领导的?
同时,你对他说:没问题,你到我的团队来,我会好好对你。你特别想要拯救他,那一刻你非常确定你扮演的就是他脚本中猎人的角色。你想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好领导,而为了成为这样的领导,在他向你提出需求的时候,你会给他更多的照顾、满足和让步。你心想:人家也很不容易,之前遇到了那么多糟糕的人,我对他好一点怎么了?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你也会让渡一些自己的原则。如果这种事只发生一次两次,其实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时间长了,你会在心里慢慢积累一些不满。
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也获得了一个回报,也就是对方的感激。他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你这么好的领导。你也会觉得:不错,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我当了一回好人。但是,你慢慢就发现:当一天两天好人容易,当一年两年好人很难。时间长了之后,你感觉这样当好人也挺吃力的。你为了照顾他的需求,确实要付出很多代价,而他对你的感谢,也就是把你当成好领导的反馈,也会越来越引起你的怀疑。你甚至可能会想:我有没有可能上当了?他好像在用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特权,而我必须要让渡我的一部分原则或者利益。
这个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可能变成你积压在心里的愤怒。于是有一次,你决定不再让步了。你对他说:这件事我帮不了你,你需要自己做。可能在你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表达。但是他非常失望,他对你说:你怎么会是这种人呢?之前你对我那么好,你在我心中一直是最善良、最体贴的人,我一直把你当成我生命中的贵人。但是现在你这么做,我无法接受。听到他的表述后,你更加生气。你想:这就是斗米恩,升米仇。我一直对你那么好,怎么我的善良到最后还变成我自己的包袱了?于是某一刻,你们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个人最后也和你决裂,离开了你的团队。
大家可以猜猜之后的故事——在他去的下一个地方,你成为了他口中的大灰狼。
这种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上演。这个故事比较复杂,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单纯地扮演剧本中那个固定的角色。相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演,他们在这个角色中的感受、他们的位置、他们的互动方式也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要分析这样一个复杂的脚本,我们就要看到每个人是怎么在脚本中、在互动中扮演角色的。
你可能会问:老师,了解这件事有什么用?我想先说一句务虚的话,我们可以先不用去关注这件事有什么用,因为它本身就很有意思。人际关系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是非分明的。不是所有问题都一定有一个好人、一个坏人、或者一个人是对的、一个人是错的。根据埃里克·伯恩的说法,人际关系是一场游戏,里面充满了各种角色的转换与巧妙的互动。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负面的角色。举个例子,你可能会发现:那些过去的朋友,那些过去很亲密的人,可能在某一刻会把你当作是给他带来伤害,让他感觉到痛苦的角色。你也许会对此感到困惑、自责和委屈,但是我想和你说的是:也许在你学会了人生脚本的分析方式之后,就会看到你在里边也没有什么错。可能从一开始你要想去帮助他,想要成为他生命中的正面角色时,故事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按照埃里克·伯恩的讲法,叫做“有一些钩子就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他把这件事叫做诱饵,这个词虽然听起来处心积虑,但其实也是无意识中发生的。
这并不是我有意识地成为一个英雄,并且最后被算计,被摆了一道。相反,我们很多时候对这些事没有察觉得那么清楚,每个人都只是在自己的感受中,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但是可能做着做着,我们的位置和体验就会发生变化。也许你看到了这样的复杂性后,对自己也会变得宽容一点。你没有必要那么去苛责自己,也不需要因为自己在某一刻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就把这一切都算作是自己的错。你也要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在互动中发生的。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有时候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别人是坏人,别人给你带来了很多伤害和痛苦。但在人生脚本的分析视角下,你就可以想:有没有可能其实是我在无意识中制造出了一个对自己不好的人,或者说制造出一个糟糕的配角来满足我现在这个脚本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大家还记得,在第二节课中我们提到了孩子吃冰激凌的例子。现在我们再用这个例子,理解一下什么叫做制造负面角色。
有些父母口头上说不让孩子吃冰激凌,但却把冰淇凌放进冰箱。这也就意味着,孩子是有很多机会去吃冰激凌的。比如,他可以在父母看不见的时候,偷偷地打开冰箱吃。你可以把这件事归结为孩子太不听话了,父母明明都说了不能这么做,他还是这么做,都是孩子不好。
但是如果用李希贵校长的一句话来讲,叫做父母其实留给了孩子犯错的机会,因为父母把冰激凌放在了一个他唾手可得的地方。如果父母真的不想让孩子吃,那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让他根本没有机会做这件事。但父母没有这样做,他们留给孩子这个机会,也许在无意识层面,他们是想完成这个游戏——也就是我们讲的那件T恤衫,正面写着:你不可以这么做,后面写着:哈哈,我抓到你了。
你看,通过让别人犯错,我们实现了关系中角色的逆转。当对方成为坏人的时候,某种意义上也许他也成全了我们想要抓坏人的脚本。
我们讲了这么多复杂的视角,并不是想让大家觉得人心险恶,我们必须得擦亮眼睛。我其实是想让大家生活得更轻松一些,很多时候我们争论的是非、善恶、对错,都只是在一时、一事、一地成立的。可是如果你看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你就会意识到很多事情都是互动的,而这些互动又是一环扣一环的。今天这件事的结果,很有可能变成明天那件事的原因。此刻我想要做一个好人的念头,也许就预示着将来有一天会被埋怨或责怪。
某种意义上,你可以用一个很玄的词去描述这样的变化,这个词叫命运。每个人都好像被一些看不见的丝线所牵引,这个丝线其实就是他在互动中的脚本和游戏。我们在茫然不觉的情况下走向这里或走向那里,扮演着这样或那样的角色。
当我们看到人际关系的这一面,也就拥有了新的可能。就像我们第一节课讲的,我们可以叫停,我们可以从脚本中脱离出来,允许自己做一个不一样的人,改写自己的命运。
同时,我们还可以获得一份释怀。当我们顺着命运指引的方向,继续往前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在心里减少一些愧疚和对自己的质疑。我们的内心会更加柔和,我们对自己也会有更多的宽容,甚至我用一个更高的词——我们可能会收获悲悯。我看到了我自己,我也看到了别人,我看到了众生如何相互缠绕。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脚本中挣扎,我们也在无意识中配合和成全别人的脚本。
讲到这里,我也有一个倡议。5月26日是得到和所有用户的放假公约,也就是告诉大家在这一天可以先停下来,慢下来,享受生活,放松心情。那么,我们也在5月26日这一天,从我们的学习脚本中打破一下,享受一个难得的假期。有的时候只有你允许自己停下来,才能想明白你为什么要走,以及你要走到哪里。
我们下一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