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鸭子眼瞅着要飞,怎么办?

上班愉快啊各位!我是脱不花。我收到了一封情绪很激动的来信,这位朋友在信中急切地问:

她当然写了很长的信,原原本本的把来龙去脉都告诉我了,但是出于保护当事人的目的,也想让当事人看看其实这事儿根本没那么复杂,我简单陈述一下她的困境:

请注意第一个背景信息:这位朋友今年37岁,女,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部门任职,她的司龄13年,这个部门的成立年限也是13年。算是从实习就在这里的老员工。

去年这位朋友奉命做了一个研究项目,大老板非常满意,绩效评价很高。所以在做今年预算时,就计划让这位朋友招两个专职下属,组建一个专业团队。但是,在此期间,一个是部门领导发生了变化,一个是这位朋友在选人、汇报、定规划等管理活动方面都表现不佳,用专业的话说叫做没能实现“管理转身”,所以,老板做了一个新的安排。那就是取消了原定的两个下属的编制,而是要给这位朋友招一个上级。好消息是,新任直接上级,人品不错,也有信任关系,答应暂时放缓招人的节奏,给这位朋友争取一点时间;坏消息是,给的时间很少。

事儿大致上就是这么个事儿,实事求是的说,这位朋友现在的处境确实有些棘手,但也是一个成长的好机会。管理转身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从实习生做起,一直在同一部门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来说,过于习惯单一环境,处理人际关系有自己不察觉的路径依赖,缺乏不同职场文化的历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遇到一些挑战和困惑是可以预见的。不过,面对危机,我的信念一向是:“把丧事当喜事办”,话糙理不糙,理性闯难关。接下来就陪着这位朋友看看,到底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想先谢谢这位朋友,她面对问题虽然有点慌乱,但仍然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那就是主动寻求上级的帮助和反馈。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这位朋友、还是有类似处境的职场人,大部分情况下,你在职场里最直接也是最大的资源就是自己的上级。除非和上级有直接的矛盾,否则,遇到问题向上级求助、争取上级的资源支持,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动作。而且,上级有义务帮助下属发展,让下属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在困境中也能主动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帮助我们尽快走出迷茫期,还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无论如何,至少不要主动把上级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除此之外,我建议这位朋友按照先后顺序,再做以下几件事:

1、静下来,找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比如一个安静的咖啡馆,暂时把手机静音,找一张大桌子,摊开两张白纸,逼自己按照长板和短板分类,分别写在两张纸上。

而且,不仅要写长短板的概括,每一条还要至少对应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描述自己的长板一是“善于快速与他人建立联系”,那我就要匹配至少一个例证:我发挥这个长板干成过什么事情,这件事情的重要级按照从1到5打分。短板,也是一样。例证就是列出因为被这个短板所限制,什么事情我没办成,同样按照重要级别进行打分评价。

然后,开始填写第三列:长板怎么能更长,或者短板怎么能消除。这一列不要求全部写完,有想法就写,没想法就空着。

别问为什么,埋头写,心酸也要写,懊悔也要写,愤怒还要写。

只要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治愈自己目前慌乱、无明的状态。

因为这个动作让你把那些在内心到处乱窜、难以名状的焦虑感,抓出来,变成了一个个可以放在咖啡桌上被审视、被打分的观测对象。那么,问题就变小了,我们的掌控感就变大了。

当然,这件事的作用不止于此。这两张纸先揣着,我们继续。

2、找个“转身教练”

在一些成熟的企业里,新上任的管理者会配备一个转身教练来帮助他们解决管理上的问题。虽然大部分组织里可能还没有这样的资源,但咱们完全可以主动给自己找一个转身教练。你花姐我,算是一个遥远的啦啦队,更好的转身教练人选可以是信任的前辈、学长学姐或是业内的专业人士,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教练组织为自己找一位转身教练。通过借用外部的力量,帮助自己更快地完成管理转身。我也给你推荐一些值得信赖的教练,联系方式,放在文稿末尾了。

总之,来得及,就找专业教练;来不及,就找身边前辈。

这时候,掏出那两张纸就对了。一是可以让自己把事情向对方介绍的更清楚明白,便于对方帮助自己;二是可以请对方按照同样的逻辑,但是站在外部视角帮助自己再做一轮评估。很快,你会发现,你对自己的长短板的评价是不准确的,需要调整;而你在情绪的干扰下,可能严重高估了你的短板的危害,而低估了长板的价值。

比如,我在来信中虽然看到了问题,但是我也能清楚的看到你的长板:你作为一个专家型员工,你独立完成研究任务的能力是没问题的,而且还曾经获得过老板非常高的评价,这就是你的立身之本啊。一个用人单位再强势,也不至于随手都能招来这么好用的专家型员工。所以,你尽可以带着这个自信,去跟你的上级再次确认一下,请他务必信任你,你也不会辜负他,目前的工作,不需要给你招一个上级,当然也不需要给你配下属,你自己保证可以扛住,并且拿出不掉链子的产出。这既是给公司节省预算,也是给上级省心。等你能证明自己的管理能力了,才再次重启组建团队的计划。只要上级愿意维持现状,你就有的是腾挪的空间。

当然,也有可能,通过你的自我评估和转身教练的指导,你发现自己的最佳状态就是自己管自己,而不是成为管理者,那有没有那两个下属,对你又有什么影响呢?只要是你自己主动的选择,一切都是最好的决定。

我有一个小提醒,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愿意帮助自己的人,不要忘了给对方提供积极的反馈。比如,通过执行对方的建议后,取得了进展,那就赶紧要告诉对方成果、表达感谢。这不仅是对对方帮助的认可,也是维护和深化这段关系的好方法。未来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些贵人可能还会继续给予帮助。

3. 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目标思维

我们在职场上,越往上走,遇到的都是新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要不管理者为啥薪水更高呢?他们的高薪里面,就包含了“一惊一乍费”“前所未有费”和“措手不及费”啊!

关键是要从员工思维转变为管理者思维,即从原因逻辑转换到目标逻辑。每当遇到问题时,不是一味地寻找原因,而是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多大呢?比如你要招一个人,如果按照原因逻辑行事,可能会过度关注候选人无法胜任的原因。例如,如果一位候选人未通过面试,他们可能会投入很多时间探讨候选人缺乏的技能、经验不足或文化契合度较低等问题。他们可能会总结之前的招聘流程中的问题,如筛选标准是否太宽泛、职位描述是否不明确等。这种方式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但会导致自己花费过多时间在分析失败的原因上,而并没有推进招聘进程。

相反,如果采用目标逻辑行事,你的重点会更多放在找到合适的人选上。例如,在发现候选人的技能与岗位要求不符时,你可能会立即调整招聘渠道,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弃一些要求。以确保大致上符合目标的人选能够更快地到岗。这时候你的核心目标始终是非常明确的:确保在合理的时间内找到并吸引到适合该职位的人才。

原因逻辑强调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而目标逻辑则更注重用灵活的策略实现最终的目标。这两者当然不是非黑即白绝对对立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当然要结合这两种逻辑,但是,毫无疑问,目标逻辑,是首要逻辑。

最后,我想对这位朋友说,真的没事儿,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自己诚恳、平和的态度,积极解决问题,尽快把注意力聚焦到自己擅长的专业问题上,一定能闯过这一关。加油吧!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