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者的行动之锚?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今天要听的内容,来自得到高研院第15期的校友知识分享。我们会请高研院各行各业的高手校友,来分享他们的实战经验。

这次分享日的主题是,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在这次分享中,同学们分享了很多具体的实战方法。但是,即便抛开方法这一层,这次分享还能带给人一个巨大的收获,这就是理性乐观的心态。

听完他们的分享你会发现,在那些真正做事的人手里,所谓的不确定性这个模糊的概念,会被拆分成一个个极其具体的问题以及一组组特别精彩的答案。

接下来,咱们有请得到高研院教研长鹿宇明老师和我们说一说,他在这次分享日里获得的收获。

你好,我是得到高研院教研长鹿宇明。

今天我想讲一个题目叫做“强者的行动之锚”。想跟你说说,一个强者通常以什么原则去决策去行动。第15期高研院的学习已经临近结束,如果我跟高研院同学说,在我眼里你们是强者,估计很多同学不会赞同。我们哪里算是强者?创业的,公司规模不大,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活下去;打工的,在职场上如履薄冰,常常要为了留在原地而拼命奔跑。的确,如果只把强者用世俗意义的成功来标注,那么这个话题就变成了成功学。况且,究竟什么是成功,我想你不会赞同一种单向度的标准。我这里说的强者,指的是一种心智模式和处事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我认识的很多高研院同学,符合强者的定义。今天,我通过几位同学的知识分享,来说说什么是强者的行动之锚,希望对你有启发。

第一个行动之锚,我称之为目标感。目标应该源于自己内心的驱动,而不是外部世界给你下的绩效指标。外部世界高度不确定,一个确定的目标,可以让我们聚焦主线,把资源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坚忍,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然后坚定地去改变那些能改变的事。

我介绍的第一位同学,是来自深圳校区的章丽。她是一位出生于贵州省普通农村家庭的女孩,大学都是靠勤工俭学以及爱心人士的资助完成的。作为一个创业者,她是真的无经验、无资源、无背景。21岁大学毕业,她进到湖南省永州市一个小镇做纺织厂女工,12年间,一路从基层做到了工厂管理层。原本,在同一家工厂一直干着也不错,但2020年疫情影响,不少传统行业受到动荡,章丽所在的工厂也不例外,笼罩着降本裁员的阴影。在这个时刻,章丽决定自己创业,做防水布料和一个雨伞品牌。

一旦确定了目标,很多障碍无非就是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没有人脉怎么办?强者不依赖人脉,而更相信自己的行动。比如有一次她在当地的工程启动活动中见到了一位穿正装的女士,看着像领导,章丽就直接上去主动介绍自己的业务,这位女领导听了一会儿掏出手机,拨通了那头电话说着:这边有一个年轻人的创业想法很好,我们孵化器应该还有场地,你们对接一下。原来这是当地的市长。就这样,章丽的公司成为当地招商企业,落户了高新区。章丽说过一句话,我很受启发:“即使当初创业一时没有成功,但资源不断增加、经验慢慢积累,我也不会是一无所有。”

说到目标感,我必须还要讲讲安卓娜同学,也来自深圳校区。她算是富二代,2020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选择了青少年硬笔书法培训这个赛道。她开始创业,家里直接给她账上打了100万,还帮她找到了创业搭档。这说起来有点拉仇恨。但是赶上疫情,她的四个校区都开不了。老爸的100万可以先欠着,但房租工资还有家长的预付款,加起来70多万,都成了负债。放弃很容易,无非就是对现实低个头,向用户道个歉,跟老爸示个弱。但安卓娜还是想创业,而且,这次挫折教会了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她开始想着降低成本,把教室从昂贵的商业中心搬到居民楼;她开始理解产品化的逻辑,把自己的灵感打磨成其他教师可以复制的教案;她开始摆脱自然流量的依赖,去互联网平台捕获新的机会。

目标感不能保证一个人成功,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目标感能赋予一个人坚持的决心。

好,接下来我说说强者的第二个行动之锚:主动进化,而不是被迫改进。这个启发源自北京校区1班的石静怡。她从2014年进入宠物行业至今,已经有近10年的从业经验,在2017年,成立了自己的狗粮品牌。

宠物粮这个产品,有一点特殊性。吃狗粮的是狗,花钱买狗粮的是人,买单的和体验产品的是两个不同群体,产品需求要对准谁呢?况且,狗又不会说话,狗粮到底好不好吃,适不适合狗吃,要怎么判断?如何让买单的狗主人认定这是款好狗粮,且心甘情愿的下单呢?

静怡想到的办法是,增加狗粮的情绪价值。狗对于喜欢的食物主要靠味觉辨认,但主人又不吃狗粮,他们看到的狗粮往往是通过视觉和嗅觉。在给狗倒食时,人看到狗粮的颜色、颗粒,闻到狗粮散发的味道,以及看到狗狗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往往就能增加对狗粮的好感度。为此,静怡在研发狗粮时,除了用新鲜食物、增加含水量等方式提高狗粮的适口性,还着重优化了狗粮的颜色、颗粒大小、气味够不够自然。最让我佩服的是,在开发狗粮的3个月时间里,静怡自己试吃了38个版本,她说:“只有自己亲自把狗粮倒出来,吃过,才能知道用户拿到时是什么感觉。”

其实我心里多少有点疑问,至于一定要吃38个版本吗?一定要这么追求完美吗?但我也知道,这种做法恰恰就是静怡的与众不同,很多执着于创业的人都有这样的气质,不凑合不将就,不计较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他们不是被迫改进缺点,他们天生就想成为问题的终结者。

说到主动改变,我还想说说上海校区的钟慧,她所在的行业是个新兴行业,营地教育。简单来说,就是面向小朋友的冬夏令营。这个业务一年只开暑假和寒假两期,其他时间都属于销售期。这种低频率消费,导致每次和客户的接触周期很短,一般一周的营地活动结束后,下次可能购买的时间是半年以后,复购率极低。这个行业基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运行,好像也只能如此。而且,高客单价,且属于孩子的独立营地之旅,需要父母对品牌有较大的信任,因此对于新客转化的难度,也是极高。

怎么能持续增长?钟慧想到了一个办法,发明“预约卡”机制,用优惠力度吸引客户买预约卡,提前半年报名,以此提前锁定客户。但问题又来了,即便发售时买卡的用户很多,但最后大部分人都还是因为时间等各种因素选择退卡。对于这个新问题,钟慧抓住了客户“损失厌恶”心理,增加了预约卡的两项权益,一个是提前购,确保半年后一定能获得营地参与名额。另一个是两人拼,限时拼团优惠,增加了时间的紧迫感。最终的这一次尝试,让钟慧的营地销售业务达到了60%的购卡转化率,远远高出之前。

你看,旧有的格局,习惯性的认知,过来人的经验,这些都是弱者不行动不改变的理由,但总有人选择主动进化,从而拿到创新的红利。

我要讲的强者的第三个行动之锚: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面对难解决的事时,弱者容易陷入被动思维,会把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相信这事做不成,情有可原。但强者思维就完全不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果行动上没有达成目标,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或者说,当你想要改变外部世界,就得从改变自己开始。

我要介绍的第一位同学,是来自上海校区的朱雀,她是一名律师,目前是上海开谕法律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几年前她换工作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一家大律所,可以在更体面的写字楼上班,有大律所的光环,但只能拿一份相对固定的薪水。另外就是现在的这家律所,用她的话说,是一个“老破小”:从业律师老、租用楼房破、营业规模小。即使是业务量最好的时候,年产值也仅维持在200万左右。但是,这家律所给了她合伙人的机会,让她有更大的业务话语权。朱雀选择了“老破小”,但这意味着,她要改变自己,从一个配角走到舞台的中央。她聚焦这家律所的业务结构,主打老城区拆迁业务,招聘有冲劲的年轻律师,还在大众点评开辟了新的获客渠道。一年多时间,这家律所的营收从200万冲到了1200万。

还有杭州校区的黄芊芊同学,她是一家音乐工作室的创始人,她经营一个新兴但小众的打击乐器——手碟。小众虽然意味着有特色,但也意味着很多人完全不了解。参加各种演出市集,来看热闹的人很多,愿意报名学习的人为零。如果只是抱怨观众不识货,后面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还是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既然这么多人感兴趣,那么相当于给市集活动带了人气,那为啥不能找主办方要点补贴呢?别说,芊芊同学去谈了,还真要来了。再有,几千块的课程卖不动,但可以卖种草产品,他们精心挑了8首乐曲,制作到印有工作室二维码的精美U盘里,卖得很好。他们在现场设计了手碟演奏的付费体验环节,最后转化了28个课程用户,总计收入超过14万元。从0到14万,这里面不只是把商业跑通了,更重要是先把观念跑通了,要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必须自己做出改变。

再介绍一位深圳校区的王倩岚同学,她所供职的公司是某个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大学毕业后她就进入这家公司成为一名审计师,十年间,一路升级为高级经理。对于倩岚而言,在工作了10年后,她想转到公司的战略及交易咨询部门。但也能想象,在一个分工明确、科层化程度很高的大公司,想要跨部门转岗并不容易,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类职业瓶颈。但突破瓶颈的主动权,还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最终王倩岚成功转岗到咨询部门,其实也是自己做足了准备。一方面,不断精进核心技能,硬技能一定是硬通货。另一方面,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广泛结交高人。在关键时刻,高人的一句点拨也可能让你少走弯路。

总之,改变自己是终身的自我修炼,遇到难题甚至遇到不公平,始终从自己身上寻求答案,这是一种高自尊的通关攻略。

我要讲的强者的第四个行动之锚:选择少有人走的路。这个启发首先来自成都校区的方媛同学。她供职于一家教育机构,叫苹果树下。这家机构很特别,首先,他们做的少,这么多年只有两门课程,写作和阅读,甚至只做3-6年级学生的文学创作培养。这就注定他们的规模不会大。这还不算,他们的第二个特征是做的慢。就拿师资培养来说,方媛刚进入苹果树下时,做了一年时间的前台。明明来当老师,怎么就成前台了呢?前台是能接到最多客诉的地方,而这些客诉中则包含着家长和孩子们的真实需求。了解这些信息,让方媛在站上讲台后,更清晰地知道得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一般来说,小学教培机构,最忙的就是暑假和寒假时期。但苹果树下却选择在同行都忙着上课时,给老师们放假休耕。其他培训班上得如火如荼,苹果树下会不会失去业务量和影响力呢?在他们的观念里,文学是创造性的东西,当一个人太过疲惫,就会失去创造力。平日里老师们的工作很忙,而假期正好是给老师们放假修养身心的好时候。这些充电让老师们回到讲台时,有了更好的状态。慢和少,并没有让苹果树下的业务减少,反而逆势增长,他们在成都还开了新的校区。

方媛最后说了一句话,我深受启发,在深度和宽度的抉择上,他们选择了一米的宽度和一万米的深度。当没有扩张的焦虑,自然就能更静得下心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还有一位北京校区的栾澜同学,她是一家商用车售后维修企业的创始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运送大宗货物的卡车、货车就是他们的服务对象。这类商用车因为经常跑长途,使用频率高,发动机、变速器等等要定期养护。配件的拆卸,需要专业工具,不是说一个榔头敲下去就能用了。最开始,栾澜主要售卖的产品就是这些专用工具。这也是多数维修企业选择的业务模式。然而,这个业务很不好做,一些企业没有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即使买了工具也不会使用。况且,维修工具在市面上的可替代性高,为什么选择你,而不是其他同类型产品?这些问题,成了商用车维修工具销售的阻碍。

栾澜想到了一个长远的解决办法,从卖工具升级为做培训,为维修技术人员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栾澜在线上以动画的形式,用技术基础原理为维修人员搭建起系统性的理论方法,再有线下大量实操实训。通过这套系统性的培训,原来一个初级维修工到独立上岗,需要2年的时间,现在则缩短到半年就可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套培训体系自然而然成为栾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一位同学,是来自杭州校区的陈玉婵。她是浙江省兰溪市一所小学的校长。这所学校原本拥有小学和初中两部,在当地被称为“牛校”。说是牛校,最牛的原因是因为中考成绩总是全市第一。顶着这一光环,家长们对成绩的重视,你自然可以想象。后来,这所学校的初中部和小学部拆分,陈校长被任命为小学部的校长。但当陈校长第一次走进这所小学时,她发现原本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却死气沉沉的,“小学没有小学的活泼样子”这是陈校长对它的第一印象。然而,一面是想改变这种压抑氛围,让孩子们从书本中脱离出来,真正发现学习的乐趣,另一面是家长、老师对学习成绩的要求,转型,不好转。而且,当时项目化学习只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推进,小城市没有人尝试过,大家都心里没底。

陈校长决定先从小范围改,把学校空余的仓库改成创意剧院、化学工坊、缝纫机工坊等,让学生在书本之外的空间场景中学习,这类学习不是简单的课本知识,而是在实践中培养起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造能力。整个校园又再次活跃起来。在一年的教学考核期,原本最让家长担心的成绩下滑问题,却没有发生。陈校长的小学依然是当地当之无愧的牛校。

陈校长对我说,课本中那些具体的知识很容易被取代,最需要关注的是真正能伴随孩子成长的素养教育。每一个教育者都知道,需要改变,看得就是你有没有勇气。少有人走的路大概率是一条充满崎岖的路,而意义就藏在这些崎岖之后。

以上,是我分享给你的高研院同学的故事。什么是强者?你能从“君子求诸己”的儒家传统中找到共鸣,也可以理解为阿德勒所讲的自我超越,从斯多亚哲学中也能找到这种价值观的印记。但我认为,如果真的要理解强者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最好的方式是和强者在一起。前路越是崎岖蜿蜒,越需要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在这里,我郑重邀请你加入得到高研院,在这个人才的热带雨林,跟一群理性乐观的实干家结成伙伴,勇猛精进!

好,内容听完了。

目前,得到高研院第16期的课程将在10月9日正式开启,目前距离招生截止不到三周的时间。如果你正在酝酿人生的关键改变,推荐你现在加入实干家的共同体。我们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5个城市开设了校区,点击文稿中的图片,就可以看到报名入口。欢迎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