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怎样实现“更了不起”的成长?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是2023年10月10日,什么日子呢?是吴军老师来得到开课7周年的日子。在过去的7年里,吴军老师已经开设了10门课程,陪伴了40多万名同学整整7年的时光。

当然了,在这7年里,每个人都在成长。这些成长可能发生在事业层面,也可能发生在家庭层面。而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时间,吴军老师也想跟你分享一下,他在这7年里关于成长的新思考。

来,咱们正式有请吴军老师。

你好,我是吴军。

这封来信内容比较特殊,2016年的今天,我给大家寄出了《硅谷来信》的第一封信,到今天已经有7年时间了。借着周年的契机,想对这几年来,我在得到开的课程做一个总结,也跟你分享一下这7年来我对“成长”这个话题的感悟。

七年,其实是自然界中很特殊的一个周期。比如自然界中一定区域内野兔的数量,从少到多再到谷底,这样一个周期的来回就是七年。

那7年对于我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曾经有社会学家把人的一生分为一个个七年的阶段:最初的七年是儿童时期,需要母亲的陪伴;随后的七年是少年时期,这时我们会对世界充满好奇;接下来的七年是青春叛逆期,荷尔蒙剧增的同时,我们的冲动和信心也爆棚;再接下来的7年是成熟期,人这时候开始懂得担负社会责任;之后的七年是生命最为绽放的时期,大部分人会结婚生子,养育后代;再往后,是35-42岁的七年,人会进入迷茫期,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35岁焦虑。

到了43-49岁这七年,人们已经很难走出自己已有的生活轨迹,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在50-56岁这七年,人会逐渐看开,也就孔子说的“知天命”。所以非常有幸,我的来信能够伴随大家度过七年的时间。

回想七年前的情景,我总会想到一些每节课程必留言的同学。他们有的当时还是学生,到今天已经工作,甚至已经成家。还有的朋友,七年前刚刚为人父母,今天已经在为孩子的教育和升学操心。不管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我相信过去的七年你一定有了很大的成长。

当然,我也希望我们的课程帮助到了你的成长。我这几天回顾了过去的课程,里面谈了很多内容,显得非常庞杂,但如果要找一点共性,那就是,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说到成长,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方面是我们作为一个生物体的成长,但实际上在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生理上的成长速度都差不多,所以我今天并不打算跟你聊这个。我想跟你分享的,是我们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成长。在这方面,每个人进步的速度和最终能走的距离,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值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在我之前的课程里,有关快速成长的内容其实不算多,这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本来就算不上成长速度很快的人。但是,有关如何不断成长的内容,我们谈了不少。因为在我看来,人要比的不是谁在一个时间段内成长得更快,而是要比谁最终能够达到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我自信自己和同龄人比起来做得不算差。

所以,我又把课程中有关如何达到更高、更远的目标的内容做了一些梳理,我发现我们主要谈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如何看得远,第二是如何看得透,第三是如何看得开。接下来,我就从这三个维度来谈谈“成长”这个话题。

*

说到看得远,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由葛优主演的《大腕》。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是男主角通过扔几块石头,向女主角解释什么是境界。他先把一块石头扔到脚边,再把一块石头扔到稍远一点的地方,最后攒足了力气,把最后一块石头扔得老远。

然后,男主角依次指着自己扔的石头说,你能看这么远,我看得比你稍远,大师看得比我更远,这就是境界的不同。最后男主角又补充,佛看得无限远,也就是说,佛的境界最高。我看完觉得这个比喻很直白,却很有道理,因为看得远确实很重要。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一年到头特别忙,但是忙了很多年后,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看得不够远,只专注眼前的事,几年下来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

这些年我在得到上开了一些历史课,谈了很多和历史有关的问题。为什么要和大家讲历史,主要目的是,希望你能够通过学习历史,对世界、对人心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同时,我们这些年的课程也介绍了很多新思想、新科技、新思维,就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洞察未来。当然,我们有时也会泼点凉水,是为了避免大家把幻想当作未来的图画。总之,看得远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而人要想看得远,就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和素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方法,这是我们开设一系列通识课程的重要原因。

*

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看得透。对于当下我们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能看见的,区别在于有的人能看得透,有的人看不透。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拉开了。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经历了几次世界经济的起伏周期,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市场震荡。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见证了不同人对当时发生的事情的态度和做法。

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恰好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期。当时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少有人能看透表象下潜藏的危机。因此,人们当时甚至敢不问价值就随意投资一支股票。唯有巴菲特,对泡沫化的互联网不以为然。

然而随后很快,互联网的泡沫开始崩溃。大部分人的看法又进行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敢再碰股票了。这时,巴菲特反而认为,真正好的资产并不会因为股票的价格下降,就失去了内在价值,最后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不少人觉得世界经济要完蛋了,开始不计损失地抛售各种资产。但巴菲特却在别人陷入恐慌的时候,大量购进优质资产,事实证明他又看对了一次。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少人看到的世界,实际上跟巴菲特是差不多的,部分人获得的信息可能也不比他少,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对金融市场就是看不透。在这些看不透的人中,并不缺乏聪明人,他们有的是世界名校的毕业生,有的是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但是他们对于当下和未来,依然看不透。

那么巴菲特到底看透了什么呢?2023年,我管理的硅谷高创会,组织了国内一批企业家去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会,其中一位企业家获得了向巴菲特提问的机会,他问巴菲特,在人工智能发达、交易技术先进的今天,你的投资策略还有用么?巴菲特的回答是:还有用,因为有件事一直没变,就是人性的本质。

巴菲特的回答让我大受启发,原来他是通过对人性的洞察,看清了市场的本质,这就是他看透的东西。我在《硅谷来信》中其实也多次讲过,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好的投资人,因为大部分人是无法克服人性弱点的。这里面的道理是相似的。

*

在看得远和看得透之后,我们还要看得开。但凡想要做成一些常人做不成的大事,我们就要有所舍弃,放下心中那些其实并不重要的东西。

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中的部分人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对身边的事看不开。比如家长会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没考好,就着急上火。年轻人会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上级的肯定,就心灰意冷。商人会因为失去了一笔生意,长期闷闷不乐。运动员会因为输掉一两次比赛,变得怯场。

另一个特点是,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分量看得太重。艺术家英若诚曾讲过自己的一个经历,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一起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要和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藏到了一个不显眼的柜子里,想等大家找不到自己开始着急时,再出来。但结果却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吃完饭就各自离开了。

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比一百年前好了很多很多,更不要说和古代相比了。但是看不开的人不但没有减少,似乎还在增加。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上面的看得远、看得透、看得开,那么他的生活一般就不会太差,他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反之,一个看不远、看不透、看不开的人,即便是腰缠万贯、学富五车,甚至拥有无限的资源,也未必能过得幸福,未必能做成大事。换句话说,境界比学识、财富和资源更重要。

再补充一点,如果你想获得更好地成长,除了看得远、看得透、看得开,还需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久之前,我做了一场直播。有人问我,对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我回答,是诚信、谦恭和精益求精。对方又问,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基本要求吗?我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做到了,可能是你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高。

在我看来,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做到这几点的。比如,但凡一个人的计算机上还装着盗版软件,或者在看盗版书籍,那他就算不上是诚信。一个人如果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那他就算不上谦恭。如果一个人做事情做不到一流,那其实也就算不上精益求精。人首先需要对自己有高要求,才可能达到高要求。

说回到成长。人在各个人生阶段,达到社会对这个阶段的人的要求,这就实现了基础的成长。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能够走得比别人更远,就实现了更了不起的成长。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实现这个更了不起的成长。

好,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对你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再次感谢你的支持,欢迎在留言区写下这7年你的成长经历,期待你的来信。

好,内容听完了。

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还专门策划了一个活动,邀请你来给吴军老师写一封信,分享一下你这7年的成长和改变。现在点击文稿中的图片,就可以参与活动。

同时,吴军老师的课程,也推荐你多多关注。无论你是关注阅读写作、人文历史还是科技前沿,吴军老师的课程当中都能够回应你的期待。

现在,在得到App首页搜索“吴军”两个字,就能看到吴军老师相关课程的订阅链接,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