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上线了一本汤君健老师的新书,叫做《带团队的方法》。其实关于怎么带团队,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明明是同样一个问题,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它总能蹦出几个新答案。
就拿“管理”这两个字来说,几乎每隔几年,关于管理的基础概念就会迭代一轮,那相关的书就会更新一大批。比如10年前,90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有人研究70后怎么管理90后,而现在90后渐渐成为骨干了,又有人开始研究90后怎么管理70后。
那么在这个看似很大的变化背后,有没有哪些本质性的东西是不变的呢?以及在带团队这个事上,有没有什么能够拿走就用的有效方法呢?
来,咱们听听汤君健老师怎么说。
你好,我是汤君健。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跟我抱怨,说新招的年轻人不太行,既不能干活,又不好管理,队伍越来越不好带了。如果你是团队的管理者,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下面的小伙伴不是“佛系”,就是“躺平”,你激励他,他说你“画大饼”;你批评他,他说你“PUA”,一不高兴就要离职。
那这届年轻人真的像大家所说的这么难带吗?下面我给你展开说说。
在我看来,新一代的职场人之所以让管理者有些招架不住,是因为他们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信息获取渠道多元、思维更活跃,除了知道“任务是什么”,他们还需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怎样可以做好”。
其次,他们更有“规则感”。从小到大,他们一直被教育要遵守规则,整个社会也越来越强调规则。所以,他们希望你作为领导,也要遵守游戏规则,而不是搞些“规则只针对下属”的耍赖皮行为。
再次,他们不愿用低效的、内卷式的重复劳动,来“表现得自己很努力”。他们追求的是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是“早干完早走”,而不是“看谁下班更晚”。
最后,时代变了,分析、运营、开发等极其依赖脑力劳动的工作岗位,成为职场的主流,这类岗位,它的过程是看不见的。你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个对着电脑、手机聚精会神的员工,到底是在构思创意,还是在偷懒发呆。因此,让员工自发自愿地去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
从这四点,我们可以看出,新一代的职场人,他们需要知道任务的目标,需要了解游戏的规则,需要高效地处理完工作,需要自觉自愿地干活,他们不再是执行你任务的工具人。如果你还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那他们“整顿一下职场”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那管理者应该怎么来应对这种新的形势呢?
我在《带团队的方法》这本书里,总结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管理模型,也就是把所有的管理事项都纳入目标、过程、能力、意愿四个部分中。这四个部分,一一对应上面提到的年轻人的四个特点:
目标篇针对的是,管理者在一开始做计划时就要和他们充分探讨,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过程篇,帮他们定好资源分配的规则,设计好相应的流程,讲清楚绩效考核的标准,让他们有章可循;能力篇,帮他们做好培训辅导,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意愿篇,让他们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不再像算盘珠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而是由外而内地自发工作。
具体要怎么做呢?限于篇幅,我这里主要就能力和意愿两个部分给你展开讲讲,关于目标和过程,你可以在《带团队的方法》这本书里,具体查看。
很多团队管理者之前都是业务骨干,一旦变成了管理者,就容易陷入一个“看员工不满,属自己最忙”的怪圈:明明我半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为什么怎么教下属都教不会?一个很简单的工作任务,为什么下属频频出错?
最后,不得不亲力亲为,成了团队里最忙的人。
面对这种状况,你要明白,管理的核心是要管理“人”。要像师傅带徒弟一样,管理者需要通过指导来帮助下属成长,通过他人拿结果。而下属能力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才会变强。
那怎么有效指导下属呢?我在《带团队的方法》里提到了一个经典的辅导方法,叫做“十六字箴言”,也就是:我说你听,你说我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
我们具体来看看。第一步是“我说你听”,这个动作的关键是交代到位。你可以从三个方面向下属传达工作任务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工作中,管理者未必每次都能交代清楚。
举个例子。你让小李找客户催款,扔下一句“小李,提醒下我们几个大客户,该付款了。”你本来以为说得很清楚,其实确是扔给了小李一个难以执行的“黑洞”。
原因是,你没有交代客服付款的最晚时间;没有帮助小李做好客户拒绝回款的备选方案;也没有告诉他和客户沟通的话术技巧。小李很容易因为把握不好分寸而得罪客户。
如果你掌握刚才说的三个要点,你应该这么说:
首先,明确任务要求——“是什么”:
“小李,帮我给我们的客户A和B去个电话,提醒他们在本月30日前完成付款。”
接着,强调任务的重要性——“为什么”:
“小李,向客户收款这件事对公司的经营非常重要,如果他们不能按期付款,公司的现金流都有可能断掉。一个称职的销售,既要能卖出去东西,也要能及时收回来钱。你前期对外销售表现得不错,回款这块儿,你也要学一学。”
最后,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怎么做”:
你要帮他了解客户A的合同条款、过往付款记录,找对客户的付款决策人,并提醒他跟客户沟通的注意事项。最后才是拿起电话去追款。
你看,做到这三个步骤才算是任务交代到位,下属也能知道该从何下手做起,有了办事抓手。
至于第二个动作“你说我听”,是为了确保下属真的听懂了你刚才的任务描述。比如,你可以这么说,“小李,下一个要给客户B打电话,你会怎么做?”这时候小李会开始按照你刚才说的逻辑开始分析,你可以针对小李的回答给出你的建议。
第三个动作,是“我做你看”,也就是亲身示范。重点就是保证下属看得清楚、学得会,便于日后让下属形成一套可复制的工作方法。
上级实操了一遍,最后该让下属“你做我看”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跟着下属去工作,观察他的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帮助他日后更好地独立完成工作。具体怎么亲身示范,怎么观察下属的工作,书里都有非常具体的建议。
通过这样一整套说与做,听与看,相信我,员工的能力会肉眼可见地增长起来。
我们知道,员工除了能力之外,意愿也非常重要。怎么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干活,甚至能发自内心地喜欢工作,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做好激励,这里的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非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薪酬和奖金,这当然是最重要的激励方式,我在《带团队的方法》这本书里,用了几十页的篇幅详细讲述了怎么设置合适的薪酬机制,怎么相对公平地发放奖金,从而有效地激励员工,你可以对照参考。不过,你可能会说,我们单位,加薪只能一年一次,奖金也只能年底才发,中间这漫长的一年,我能用的管理手段也太少了吧?
事实上,除了升职加薪,还有一种非常方便操作,但往往被人忽略的物质激励方式,叫“日常奖励”。
日常奖励,可以弥补年终激励周期太长的不足,让员工能在最短时间内受到正向反馈。奖励的原因,可以小到某个员工帮团队节约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也可以大到某个小团队达成了业务上的一个小里程碑,等等。
具体怎么激励呢?我建议你把握三个原则:奖励不过夜,人人看得见,弱化交易感。
比如,我的一位合作伙伴林总就采取了很有特色的一种日常奖励方式:他们的员工大部分在线上远程工作,林总就请人在系统里设计了一个看板,每位项目成员的贡献,都会公开在系统上显示,团队负责人随时会给表现优异的成员颁发“棒棒糖”,到了年底,这些“棒棒糖”又能用来兑换奖品。
你看,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管理者可以实时发现团队中大家的贡献,并且立刻进行表扬、鼓励。工作中出现懈怠是常态,这时候来自上级的正向反馈,可以及时帮助员工调整心态。这个奖励也不是“悄悄地”把奖品发给员工,而是让整个团队都能看见。在激励时,也不直接和钱挂钩。比如,员工出色地完成了一个特别大的挑战,这时你给了他20块钱,员工的感受很可能是:难道我是为了这20块钱而努力工作的吗?而多发一些象征激励的“棒棒糖”,就能避免这样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想提醒你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与“70后”“80后”员工不同,收入和物质不再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唯一需求。工作中获得的情绪价值对激发他们的意愿同样重要。而在带团队的过程中,让员工获得情绪价值,非物质激励就非常重要了。在《带团队的方法》这本书里,我介绍了多种非物质激励的方法,你可以参考。
比如,如果你的团队成员之间平时客客气气,一旦遇到分歧又很容易发生争吵,团队的气氛很是紧张,那我建议你用“朋友的团建”来营造一个融洽的氛围。
最好的办法,是从一个大部分成员都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通过活动来增进彼此的认识,把散落的一个个员工联结在一起。
我自己创业时就遇到过这样的僵局。当时,我第一次管理以程序员为主的技术团队。在我的刻板印象中,程序员是比较内向的,而且他们普遍比我小10岁左右,平时很难沟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大家聊起足球时特别有共鸣。于是,我就租好场地,买好队服,组织起了足球队活动:每周五的六点到八点踢一场球。
这件事我坚持了三年。三年之后的某一天,我粗略算了一下,球队成员的离职率,比平均水平低了接近一半。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球队的很多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平时配合起来顺畅了很多,整个团队的氛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当然,如果你觉得每周组织一次活动,实在没时间,可以考虑两周,甚至一个月组织一次大家都感兴趣的活动,慢慢地彼此之间的隔阂就会消除很多,员工的归属感也会增强很多。
当然,我们都知道,管理这门学问,光看别人做,光听大道理是学不会的。所以,我在《带团队的方法》这本书里为你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抓手和工具。具体说来,你既可以把这本书当成“管理字典”来找寻答案,又可以当做《管理日历》来让实践落地。
先说“管理字典”的用法。我把带团队的方法按照上面提到的目标、过程、能力、意愿分成了四个部分,列出了你可能会遇到的33个挑战场景,以及应对这些场景的解决方案。当你遇到具体的管理挑战时,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去目录里查一下,就能找到对应的工具,然后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如果说用工具应对挑战是“见招拆招”,那么作为团队管理者,你还要防患于未然,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应该每周、每月、每季度,固定去做。怎么固定去做呢?解决之道就在于,提前在你的日历里把它们锁定下来,到了时间就去“打卡”。
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份《管理日历》,从每周、每季度、每年的维度列出了管理者必做的“打卡点”。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具体管理动作放到你的日程表当中去,从而把一些管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比如,我们上面说到的日常奖励和表扬,管理者很容易想不起来,那么,你就应该在日程表里记上“每周公开表扬一位员工”。
在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粗放式管理已经不再适用,管理者必须在精细化的团带队中激发员工的意愿,从而实现组织效益的增长。
最后,祝你成为有方法、会激励、能成事的管理高手。
好,内容听完了。
现在这本《带团队的方法》正在上新期,我们为你准备了一组特别优惠。现在,购买纸质书,价格直降10元,原价69元,现在只需要59元,优惠截止到5月27日。同时,汤君健老师的“签名版”纸书只要69元,并且现在买纸书还赠送电子书。
假如你对这本书感兴趣,现在得到首页搜索“带团队的方法”,就能看到这本书的购买入口,推荐你现在拿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