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翰:什么样的人更聪明?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于心理成长圈。这不是眼看着已经到暑假了,我们为你准备了一门特别应景的课程,名字叫做《大脑潜能开发》。这门课的体量非常精巧,只有6讲。你看,花个几十分钟搞懂大脑潜能开发,这个时间是不是还花得挺值的?

这门课的主理人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陈立翰老师,陈立翰老师从事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了,非常有经验。而今天我们要听的是这门课的其中一讲,说的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聪明这件事,到底什么叫做聪明?智商检测又靠不靠谱?以及,面对一个孩子,你怎么才能看出他聪不聪明呢?

那关于这些问题,咱们一起听听陈立翰老师怎么说。

你好,我是陈立翰,来自北京大学心理认知科学学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讲一讲智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关于智力的谣言,比如我朋友圈里经常有同学发张图片说,你能看出这张图片里面的一些玄妙之处吗?看不出来你的智商就不够高。还有网上流传很多智力测试。那这些说辞都靠谱吗?今天在讲主流的智力理论之前,我先跟大家破除几个谣言。

是不是现代人更聪明?

我们先谈第一个,科技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方便,那是不是现代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比如,这个世纪的我们那跟上一个世纪的人比,是不是变聪明了?很遗憾,这个答案不是确定的。

心理学家詹姆斯·弗林做了个调研,他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21世纪的人不见得比20世纪的人聪明。虽然他发现了一个小规律,每隔10年智力的分数能够提高3分左右。但是,智力分数不会无限提高,它也有个界限。

那为什么人的智商,它不是逐年或者逐代际提高的呢?因为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主动运用大脑去思考的机会并不是太多。而且在一些西方国家,比如挪威和丹麦,他们甚至发现,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智力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我们不见得比去过去更聪明。

脑袋大就一定聪明吗?

第二个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动画片,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这个动画片里,大家会觉得大头儿子更加聪明。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脑门大的人更聪明,以至于在脑科学发展历史上,还专门有科学家把脑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和区域做研究,甚至曾经得出过结论:脑袋越大,人越聪明。

当然,现在科学界已经驳斥了这个观点,为什么呢?大脑的大小,从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动物谱系来看,其实相对大小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们人脑的体积跟我们人相对来看是比较大的。但是请注意,除了这些生物学的因素之外,环境的因素以及个体差异都会影响智力。所以只根据一个人脑门的大小,特别是前额叶的大小,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是不科学的。

字如其人,有道理吗?

我们接下来看第三个误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天桥上的算命先生会拦住你,说你写几个字,我就可以看出你的智力水平,这套说辞还有个专门的说法,叫笔迹心理学。那这个也不正确。俗话说字如其人,看到一个人写字,我们大概能够判断出这个人是否严谨,或者判断他的一个性格特征,这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稍微想一下,就知道字写得好不好,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说这个写字的载体,如果说它不平滑,那有可能这个字写出来真的就不太好看,而且一个字写得潦草或者端正,它也可能受到一个人的情绪的影响。所以看到字就马上判断这个人的智力,这也非常不科学。

网上流传的智力测试靠谱吗?

下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会问,智力测试可靠吗?到目前为止,我们心理学界的测试主要是针对言语、空间等能力的测试。所以大家可以见到的,比方说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它有儿童版的、幼儿版的,也有成人版的。但这些测试的结果是不是真能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呢?也不尽然。

智力测试跟测试环境也很有关系。比如说一个小孩他要到一个专门的机构去测自己的智力,结果他对这个环境很陌生,那个环境使他很惧怕,然后他就做不对题。你说,我们能不能根据那一次的测试就判定他的智力的水平呢?所以智力测试它是有用处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看测试的对象,测试的执行者,以及它的测试是不是标准的一个流程来确定。而且,智商测试很有可能有测不到的地方,比如说情商,还有创造力的水平等等。所以我的观点是对智力测试的看法是:我们可以把智力测试看成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心理能力的探索工具之一,而不是全部。

智力会遗传吗?

好,下一个问题,大家很关心智力会遗传吗?父母聪明,孩子就肯定聪明吗?

现在,我们只能用统计的方法来讲这个事情。目前根据不同的研究,遗传因素所占的比重在50%到80%之间,那剩下去哪了?剩下的还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在一个家庭里面,比方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他天生的聪慧很重要,但是各方面的支持系统,比方说父母的关心,整个社会的支持,包括校园的支持、老师的支持很重要,甚至有一些特殊的案例,比如说孤独症(自闭症)、阅读障碍者,这些孩子他们有些智商测试分数是比较低的,但同时也有智力测试分数比较高的。所以,智力在一部分程度上会遗传,但是不是决定性因素。

聪明的人更长寿吗?

最后,我再给大家提一个问题:那就是聪明的人更长寿吗?我们印象中好像有些老教授非常睿智,我们就会有这种感觉,说明好像聪明的人会更长寿。这个问题有正面的原因在里面,那为什么呢?这就说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问题。按照研究的资料来看,比较聪明的人他听得进去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方说少抽烟、按时睡觉,有比较健康的、养生的方式等等,那这一方面决定了人能够有个很好的生活状态,当然大部分聪明的人他的情绪、智商也是可以的,但是智商肯定不是决定寿命的唯一因素。

那在认知心理学里面,智力有哪些主流的理论,以及它跟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么样很好地去应用智力理论?其实,智力理论不下10种。我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比较著名的理论。

第一种,1983年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叫智力多元论。所谓多元,指的是智力包含8-9个指标,分别是: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觉察、自我认知。他后来加上的一个自然观察的能力。我们从智力多元论就可以看出来,不是说一个人数学多厉害,或者说他画画多好,他舞蹈跳得多好,就说明他智商高,智力是多项能力的综合。

跟这个时间差不多,1985年耶鲁大学罗伯特·斯滕伯格教授,他提出一个理论叫操作智力理论,也叫智力三元论,或者叫三重智力理论。这个理论我也非常欣赏,因为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专门还对这个理论做了自己的一个综述。那这个理论它讲智力包括哪几个部分呢?它包括分析、创造还有实践。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对很多智力的一个现象,包括它的操作我们就可以有很好的理解。有一本书,叫《小镇做题家》,我们知道高考需要比拼我们做题的能力,还有做题的速度。但是等孩子往后发展的时候,他的创造力、他的提问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师傅教徒弟,徒弟向师傅讨教、学习的这个技能,你就没有办法说它是单独一种能力来决定的。

所以,我们不是一定要套用某一个理论,从现有的结论来看,智力更强调综合性、生态性、实践性,所以每个人都有他的特色。这就是我们做教育也要讲因材施教的原因。而且我们前面讲,100多年来人的智商都没有提高多少,那这预示着智力这个东西,人人平等,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提高我们实践的能力。

好的,关于智力这一讲我们就介绍到这里。

好,内容听完了。

你刚才听到的是来自于心理成长圈最近上线的新课,陈立翰老师的《大脑潜能开发》。注意,心理成长圈可不只是一个单一的课程,它更像是一所心理学院,针对很多心理学方面的课题,里面都有专门的课程。

我还听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说的是心理成长圈就像是一个情绪超市,我们的很多情绪方面的困扰,只要进去逛一逛,都能找到相关的方案来解决它。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心理两个字就能看到心理成长圈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