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今天的内容来自得到的心理成长圈。
最近,心理成长圈的联合主理人陈海贤老师正在解读一本书,书名叫做《中年之路2》。没错,前段时间陈海贤老师解读了《中年之路》,而这本书就是《中年之路》的续篇。
在解读里,陈海贤老师讲了很多跟中年危机有关的话题,包括孤独、消沉、焦虑等等。今天咱们重点说其中的一个情绪,这就是内疚。提起内疚,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情感非常的单纯,不就是因为做错了事儿,然后心里面难受嘛。但是,陈海贤老师说,内疚这个情感其实很复杂,它可以分成三种情况,真实的内疚、非真实的内疚以及存在性内疚。那么这三种情况都是怎么回事,以及又该怎样应对呢?
来,咱们一起听听陈海贤老师怎么说。
你好,我是陈海贤。今天我们就着《中年之路2》来讲一种重要的情感——内疚。
为什么要讲内疚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犯错,那这些错误就会变成我们内心中阴影的一部分。我们要怎么面对内疚,才能把它变成我们人格成熟的一部分呢?
上节课讲过,这本书提到了三种内疚。第一种内疚是真实的内疚,以责任的形式出现。真实的内疚是伴随着伤害的,是出于软弱和无知,你真的伤害了别人,这时就需要你有承认自己错了的道德勇气。从这个角度来说,真实的内疚就是承认自己做错了,承认自己伤害别人了。
虽然做错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承认自己做错了,这本身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不堪的自己,承认在某一些时刻,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有些人没有这样的勇气,所以他就会否定这种伤害,认为自己是有原因的。可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失去了为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选择。
我以前看过一个韩国电影叫《密阳》。在这个电影中,主角的家人被歹徒伤害。因为这种伤害太痛苦了,所以他怎么也过不去这个坎。他不停地想让自己放下,最后他信了教,认为自己终于有了原谅别人的能力。后来,他想方设法地找到了那个歹徒,发现歹徒已经被关到监狱里了。他想要原谅歹徒,同时也让自己放下。结果在见到歹徒的那一刻,他发现那个歹徒也信教了,并且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原谅。这个人就崩溃了。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原谅歹徒,歹徒凭什么原谅自己呢?其实我觉得他是对的,当我们伤害了别人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原谅的权利交给对方。
那要怎么做到呢?这本书里讲了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承认自己做错了,承认自己对别人造成了伤害。甚至有时候,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可是一旦你知道了,就必须要坦诚,为这个结果负责。这是一种承认。承认的精髓就是你有责任,并且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著名的12步戒瘾法里,第一步就是停止否认,承认人生的责任。这是我们改变的第一步。
同样地,我们也会看到身边有一些人,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永远都是别人错,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是错的,比如反社会人格的人。本质上,他们没有承担错误的勇气。这就会变成一种偏执。
那当我们获得承认了以后,第二步就是补偿。有些事人们可以补偿,为对方做一些事,也许还能获得对方的原谅。但是有一些事不能补偿,有一些事伤害是没有办法逆转,就像我们上节课讲的艾尔的故事。这个补偿只能是象征性的,她和很多人讲这个故事,然后让别人知道发生的事,知道她做的错事。
补偿代表着人们能够真诚地悔过,并且愿意为曾经的伤害去做一些事。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或者逃避,而是不继续卡在过去。第三步就是解脱,我们需要知道,其实世界上发生的任何错误都是在自己身上。只要学会处理自己的阴影,人们就已经对世界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这是荣格的话。
第二个内疚是非真实性的内疚。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我想要的东西被打断的时候,别人告诉我不应该这样的时候,我以为是自己错了,所以我想用内疚来停止别人对自己的不接受、不认可,以及停止那种呵斥带来的恐惧。
这么讲也许有点抽象,其实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情境。就是我做了不是你期待做的事情,我没有完成你的期待,我没有让你满意。你或许能想到很多场景,最简单的场景是什么呢?比如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天性,可是爸爸妈妈就认为自己的小孩只顾玩,成绩也不好,为什么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呢?这时候,小孩子自然就会有一种内疚。这个内疚意味着孩子对于做自己这件事是很焦虑的。在职场上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没有达到老板的期待,我们就会内疚,甚至有时候别人的好意也会让我们内疚。
我记得,原来训练营里的一个同学跟我讲,内疚是他的一个习惯。他在大学工作时,系主任很器重他,让他去申报课题,也给他指了很多路。但其实他自己不感兴趣,不太想去申报,然后也想让自己休息一段。可是他又觉得如果自己不去申报,就会忤逆领导的好意,那他就是不识抬举,所以这会让他有很多的内疚。
这种内疚的本质是什么呢?它的本质其实是自己在一个孩子的位置,要做的是让别人满意,只有别人满意,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这个内疚的背后是一个人很少被允许做自己。我们的办法就是是从取悦别人中解脱出来,承认自己已经长大了。我们有做自己的权利,哪怕要去忍受别人的不开心,这也是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
你知道吗?有时候孩子长大离开家会让父母觉得受伤,觉得孩子好像抛弃了自己。其实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去忍受的内疚,这是做自己的内疚。你只有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才能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并且做出有价值的决策,才会从这种内疚中解脱出来。
那第三种内疚是什么呢?是存在性的内疚,这是最特别的一种内疚,人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定带着某些伤害。我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故事。我前段时间去新疆的山上露营。那是一个比较深度的旅游,我们骑了好久的马,在深山里住了好几天。山上有很多的羊,我们实在饿了的话,就会和牧民说一下,然后抓只羊来吃肉。但是我的孩子就面临着一个困惑,因为孩子们先前觉得这个羊好可爱,但是后来却看到我们吃了羊肉。这让孩子们很困惑。你看人就是这样的,人的存在是建立在杀戮的基础上的。哪怕你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或许你也要承认人存在着杀戮,这建立在生命之上的一种残忍。其实,这种残忍本身就是一种内疚。
这种内疚是,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罪恶,社会上的任何一种现象,以及人类整体的一种堕落,都跟你有关。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又不是你做的错事,为什么会跟你有关呢?因为或许你也有一些行为在容忍这些事情的发生。无论你是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是袖手旁观,安于自己的生活,这其实就是人们存在性内疚的一部分。这种存在性内疚带来的是什么呢?这并不是要人们进行很深刻的道德批判,而是要人们理解所谓的道德优越感是一种虚妄的东西,这样人们就能有一种谦卑。
这个很像宗教里关于原罪的概念,可是我们不这样讲,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事件都是连为一体的。就像海明威说的,“所有的人看上去都是一个孤岛,可是他们底下连成一体,当有一声丧钟响起的时候,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也是为你而鸣。”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谦卑,这种谦卑会让我们知道自己做的永远不够。
存在性的内疚是一种承担责任的成熟的行为。它不是为了获得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不是为了让我们逃避责任,当然也不是为了让我们有很重的负担,而是为了让我们正视人的阴暗面,整合人的阴暗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讲了三种内疚:以责任的形式存在的真实的内疚,它是我伤害了你,我很抱歉。它的出路是承认、补偿和解脱。第二种内疚是防御和对抗焦虑的非真实的内疚,它是对不起,我忤逆了你,没有符合你的期待,没有取悦你。它的出路是做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没有办法让每一个人满意。第三种是存在的内疚,它的出路是保持谦卑。
所有的内疚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成熟,让我们理解人的不完美,让我们能够在这种不完美中慢慢接纳自己和修炼自己。
好,内容听完了。
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学的话题,那么向你推荐得到的心理成长圈。心理成长圈并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它更像是一所心理学院,你关心的很多心理学课题,里面都有专门的课程。同时,心理成长圈还提供AI陪伴助手,你可以把这个AI陪伴助手,当成是你的私人心理顾问。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心理”两个字,就能看到心理成长圈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