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人格模板”中获取力量?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咱们要说的,是一本最近刚刚出版的新书——《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

我们主要想通过这本书,说一个读历史的价值。什么价值呢?这就是,历史能够为现代人提供一套“人格模板”。所谓人格模板,指的就是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的一整套行动逻辑以及思考方式。毕竟我们都听过那么一句话,叫做“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你遇到的问题,可能过去的古人也遇到过,而且他们早就摸索出了一套境界非常高的解决方案。

那么在这回的《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当中,我们又能够发现哪些人格模板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找到了一位这套书的领读人,就是这套书的编辑张羽彤老师,请她来跟你说说这套书里面那些,有价值的人格模板。

来,有请张羽彤老师。

你好,我是羽彤。

今年中秋,我们去洛阳做了一场直播,首发了《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这套书。还专程拜访了一座园子,名叫“独乐园”。据说,在将近1000年前,司马光就是在这个园子里用15年的时间,完成了史学巨作《资治通鉴》的写作。我们这次算是圣地巡礼了。

你可能以为这座园林一定建得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吧?其实它非常简约朴素。里面仅有一些洗手的小池子,读书的小房子,钓鱼的小台子,看山的小亭子……而且你会发现,园子里设置这些地方,根本就不是为了它的功能,而是为了安放司马光老先生心目中七个伟大的古人。这里面有白居易,有杜牧,有董仲舒,有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等等。司马光为这七个古人建造的七个景致,被称作“独乐园七景”。

你看,司马光15年埋头写书,看起来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儿,但他的精神家园其实丰沛得很呐。这七个人对于司马光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他在浩瀚的历史中,挑中自己喜欢的,摘下来,时刻安放在自己身边。通过与他们灵魂对话,以此为支撑,完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件件事儿。

司马光先生借助的力量,正是我们要说的,在中华文明中,既璀璨又独特的“人格模版”的力量。说它璀璨,是因为中国历史绵长,在数千年积累出来的历史资源中,人格模板极为丰盛;说它独特,是因为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幸运,我们的文化始终没有中断,所以人格模型更多、更精细,这是其他文明所不具备的优势。

今天,我想用《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这套书里的几个代表人物来为你讲讲,咱们当代人,应该如何汲取人格模版的力量,并且采纳、吸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调取的鲜活的经验。

我要说的第一个人格模版是,大将军霍去病。

一提到这一位少年将军,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击败匈奴、封狼居胥。可他是凭什么才获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呢?有的人说是因为运气好,还有的人会说他是汉武帝的姻亲,但实际上,霍去病身上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这个人具有不走寻常路的勇气和魄力。

如果你去研究汉朝前期武将们的作战手法,就会发现,霍去病这样的将领,根本就不像一个职业军人。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曾经要教霍去病孙吴兵法,但霍去病不屑一顾,说自己动脑就够用,哪还用学习古代兵法呢? 隐含之意是:远征匈奴是前无古人的打法,知识应该迭代了,没必要再翻老皇历。

事实证明,霍去病的打法果真是不走寻常路。在霍去病之前,传统的骑兵打仗是互相绕着射箭,生怕自己受伤。而霍去病不一样,他动不动就搞几千里的长途奔袭,手里拿着战刀,只要遇到敌军,就死盯住对方的阵型,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完成中心突破。

霍去病不仅喜欢搞千里奔袭,还擅长打闪电战。他的作战理念包括迂回纵深,穿插包围,直接攻击匈奴军队的指挥系统。他常常选择直接攻击匈奴贵族、王庭这样的核心人物,而不是单单杀伤有生力量。比如,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不仅击败了匈奴右贤王的军队,还抓获了匈奴贵族卢胡王、折兰王等重要人物。这种战术类似于现代的特种作战和斩首行动,迅速打击敌人的核心,使其失去指挥和战斗力。

这种作战方式,在咱们现在看也许没什么奇特的了,但是在汉朝时期,可谓是前无古人的突破创新,谁也没想过还能这么干!

所以,在霍去病这个人物的身上,你能看到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敢闯敢干,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畅快淋漓,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这难道不正是一个绝佳的人格模版吗?虽然我们今天不再需要打仗了,但环顾今天在职场上、在商业场上的人,尤其是在九败一胜的创业战场上,那些但凡还在坚持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霍去病的人格模版在加持。如果你也是创业者,当你觉得畏手畏脚的时候,当你周围的人觉得这事儿绝对干不成的时候,霍去病就是你可以随时调用的精神资源。就像是有一种无所畏惧的人格突然附在自己体内,你会被这种精神感召着,被这些先例鼓舞着,从此,大刀阔斧地往前走。

好,说完了霍去病,在汉朝时期,还有另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格模版,就是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

假设你问一个身边的人,张骞是谁?他大概率会说:是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但其实不然,如果你穿越到汉朝,会发现张骞的出身非常平凡,他青年时期就遭遇意外丧父,因为同乡赏识,被引荐进皇宫打工。打的什么工呢?他的最高职位也只是干到“郎官”。“郎官”其实是非正式的官职,连俸禄都没有,只是管吃管住,按北京话来说,就是给人端茶倒水的“小催巴儿”。

但是一个职位、职级都如此低的张骞,却大胆地给自己找了件人生大事,而这件事恰好精准地踩中了时代的脉搏。这件事就是,出使西域。

汉武帝当时为了对抗匈奴,想和身处大宛,也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附近的月氏人联盟,但是那个时候的汉帝国到大宛,不但千山万水,而且一路上各种凶险,大军根本过不来,只能先派使者探探路。

而在当时,真正想干这件事儿的,别说王公贵族,有个正经一官半职的都不愿意去,毕竟太凶险了,很有可能有去无回啊。所以如果谁说想出使西域,汉武帝就几乎来者不拒,特别高兴,给你一个节杖就立刻批准你去。你看,对于小人物来说,汉武帝一朝的机会就在这儿,出使西域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去做的时代命题。而张骞就抓住了这个时代机遇。

但是,要凑成一个使团,没有人愿意跟他去怎么办呢?张骞带的使团,起初是由奴隶和罪犯凑出来的。这是不是跟你想的外交人员那种儒雅随和的形象完全不同?用现在的话讲,张骞连同他带的整个团队,简直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当然,这个草台班子的命运也没有那么顺畅无阻。张骞一路上历尽了千难万险,他在被匈奴俘虏、 扣押十多年之后,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在匈奴发生内乱的时候趁机逃脱,一边躲避匈奴的追捕,一边应对着自然环境的严酷挑战。最终,整个队伍只剩下张骞一个人了,他花了13年的时间返回长安。尽管没能与大月氏建立联盟,但他经过了多个西域国家,带回了大量关于西域的地理、经济、文化等信息,开辟了后世著名的“丝绸之路”。

像张骞这样,小人物抓住了时代机遇,干出大事业的故事,你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刘邦的开国大员们不也是草台班子吗?这些人里有平民百姓,有狗肉贩子,有手工艺人,还有从事丧葬服务的。而这些人抓住了秦朝崩溃的时代契机,加入了起义军,并在乱世中逐渐崭露头角,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如此说来,在汉武帝时期,那个满怀信心,顺势而为,历尽千难险阻也不曾放弃的小人物张骞,或许就是从刘邦的故事中借鉴到了人格模版的力量,才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壮举。而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就又可以从这种人格模版的接续中受益。刘邦也好,张骞也罢,其实诠释的都是一个道理——只要你乘上了时代的快船,英雄不问出身,小人物也能到达彼岸。只要你足够有魄力,足够坚韧。

回到今天,张骞这个人格模版,简直太实用了。你说,一个起点低,农村出来的孩子,不是名校毕业,就不可能实现人生逆袭吗?当我们能够在头脑中调动起张骞这个人格模版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没什么不可能的。认准机遇,然后勇往直前,就很有可能获得先发优势,从此改变命运。

说完了霍去病和张骞,你可能会说,这都是成功者的故事,他们要么是少年英雄,一生都慷慨激昂;要么百炼成钢,最终得偿所愿。但大多数普通人没有那么飞扬恣意的、戏剧化的人生,是否有能借鉴的人格模版呢?

这就要来到我跟你讲的第三个故事——苏武牧羊。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使者,被派往匈奴进行外交任务。然而,由于外交使命未能达成,他被匈奴扣留,这一扣留就是十几年。他在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度过了以牧羊为生的流放生活,经历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在19年后,才得以回归汉朝。

现在我们讲起苏武牧羊的故事,更多的是称赞他的忠君爱国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但如果咱们用今天普通人的视角看这个故事,其实它能真正教会我们的是应对孤独的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苏武所面对的孤独要比现代人恶劣太多了。他有物质上的稀缺,因为与世隔绝,每天陪伴他的只有鸿雁,食物只有羊毛和雪;他有身体上的折磨,苏武曾经被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了食品和水,匈奴觉得这样可以改变他的意志;他还有精神上的绝望,匈奴单于对苏武说:“你什么时候能将那群公羊挤出奶水,我就什么时候放你回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苏武究竟是怎样忍受和克服的呢?答案是创造意义。比如,他会不停地对自己说话,对羊说话,对天空和大地说话,这种自我对话和交流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保持思维的活跃;再比如,他还跟羊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在动物身上找到些微的情感寄托,能减少孤独感;还有就是,他用石子计时的方法,督促自己时刻保持记忆。这种创造意义和目标的行为可以帮助他对抗孤独。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这个织网的动作苏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演示过了。

历史上的后人们,当他们也陷入孤独的困境中时,就可以调用苏武这个人格模版,随之选择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你可以想象,当陶渊明自比“孤云独无依”,在孤独的夜晚对影独酌时,他会想起坚守一生的苏武,下定决心,不向世俗妥协;当司马光沉寂19年撰写《资治通鉴》,孤灯之下奋笔疾书时,他或许听见了来自苏武百年以前的呼唤,被这种精神感召着,完成巨著。

对于现代人来说,很多人其实是不太接受孤独的,感觉生活必须是烈火烹油才行,其实不然,孤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本质上,人一生都是孤独的,没有谁能替你感同身受,替你生老病死。生活再困苦,还能难过千年前的苏武吗?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在孤独中生长出自己的生命。

好,刚才我们列举了《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中的三个人格模版。实际上,在这一辑里,还有非常多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人生都精彩纷呈,可供我们拿来,组成自己的那块人格拼图。

比如,有一生谨小慎微,谦逊低调的卫青,这位从底层一路爬上来的将军,即便战功赫赫也从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在卫青身上,你能看到许许多多成功的职场人的影子;

比如,有极其富有想象力和决策力的汉武大帝,正是因为他的雄心和构想,才成就了汉家隆盛这一历史巅峰,在当今社会,干大事儿的人身上,一定不乏这种敢想敢做的品质;

再比如,司马相如充分发挥“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技能,成功走上仕途,还抱得美人归,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天选文科生”嘛;

还有,选择了跟苏武截然不同道路的李陵,坚持留在匈奴不归汉,始终都不后悔,活出了另一种“不拧巴”的自洽人生。

……

所以你看,如果不读《资治通鉴》,我们得错过多少精彩的故事,我们的精神世界里,会少了多少能为我们提供帮助,供我们汲取力量的人格模版。《资治通鉴》这套书,恰恰印证了,身处在一个延续不断的文明中,我们当代人能真正得到的好处。不管你是学霍去病也好,学张骞也好,学苏武也好,还是学习我们刚才说的那么多人格模版也好。我们都没有必要让自己对着一个非常逼仄的人格目标,让他作为自己唯一的目的地,那样就太单一了。从古人到今人,一种人格健全的生活方式,从来都是——在我的世界里、我的精神星空里,要群星璀璨,要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司马光老爷子建造“独乐园七景”,其实就是在头脑里安上这么七个人。而我们呢,因为历史足够长,人格模版更加充沛,就足以安装上更多的人。这些人格模版会不断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再孤单。因为我们知道,我们遇到的挑战和迷茫,在历史的某个地方,总有答案。

好,内容听完了。

要特别提醒的是,熊逸老师的《资治通鉴熊逸版》(汉家隆盛)现在正在首发优惠期,整套书原价399元,现在购买只需要269元。

同时我们还为你准备了两项赠品,一件是《河西走廊的古人生活》彩印册页,另一件是《丝绸之路祝福红包》。而且还要提醒一句,前面说的这一整组优惠活动,到今天也就是9月30日晚上24点就要正式截止了。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资治通鉴”,就能看到这套书的购买入口,以及更详细的优惠信息,推荐你现在入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