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恒帮你问 | 普通人怎么打开艺术大门?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本期的#邵恒帮你问#,我为你邀请到的驻场导师是今日美术馆的馆长高鹏。

高鹏馆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开始担任今日美术馆的馆长,上任的时候他是全球最年轻的馆长。今天的节目,我们就听高鹏馆长聊一聊,普通人怎么能打开艺术世界的大门,让艺术为我们所用。

其实,有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困扰,如果不是学习艺术专业,到了美术馆都会有些不知所措。

在进美术馆以前,你可以了解一些简单的艺术史,帮你快速定位你欣赏的艺术品类型。在这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艺术经历了经典艺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三个阶段。

经典艺术,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经典的油画和雕塑,像是达•芬奇、伦勃朗等等大师的艺术品,都属于经典艺术。欣赏经典艺术,你着重要看的就是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去感受那个时期的历史。

再来说第二个阶段,现代艺术。这个时期的艺术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抽象绘画,比如著名的抽象艺术大师蒙格利安,他的作品直接就抽象成红、白、黄色的格子。我们今天的审美,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现代艺术审美的影响,比如宜家的家具,线条简洁,并没有之前繁复的造型和雕花,还有我们今天穿的衣服,也都喜欢简洁干练的剪裁。所以,如果你去看现代艺术,就可以重点了解艺术背后,所传递来的是什么样的抽象精神。

最后的一个艺术阶段,就是很多人觉得看不懂的艺术,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艺术形式,当代艺术。很多当代艺术其实是在表达一个观念,比如一个很著名的作品,Maria Abulamovik在MOMA美国现代美术馆里和陌生人对视,观众在和她的对视中出现各种反应,很多人对视十几秒就开始流泪,甚至哭得不能自已。艺术家其实想通过这个行为,直达观众内心,让观众不断反观自我。所以如果欣赏当代艺术,就着重去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观念。

当然,你还可以细致地做做功课。一般美术馆都会在网站、展览现场提供展览小册子。策划人会在展览的前言墙、每个展览的单元墙,以及大部分作品制作电子二维码形式的介绍。但是我发现很多观众因为着急看展览,会容易忽略这些信息。

最后,我其实想提醒你一点:我们所谓的“美”是有陷阱的。什么意思呢?人们都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审美中去欣赏事物,不愿意挑战自己接受那些不熟悉的事情。所以,从经典的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当代艺术,真正留下来的划时代的艺术,都不是在取悦观众,而是在不断挑战观众熟悉的审美。

艺术本身就是和创造力有关,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你看不懂的艺术,恰恰是在挑战你的审美,完成艺术的使命。不要带着是否看得懂的角度去看艺术,而是要让自己更加开放地去接受不同阶段的艺术,就好像接受创造力本身的不确定性一样。

只有心态开放,你才会发现艺术不一样的魅力,而不是只留在自己固有的审美里。

应该怎么讲艺术背后的故事呢?我认为,与其给孩子一个单一的解释,不如让孩子自己去表达。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给孩子说了很多,其实之后孩子什么都没记住。对孩子来说,家长的启发和引导反而会让他们印象更深刻。

所以,到了美术馆以后,你可以启发孩子,问他一些问题。看到一张画,你可以问他,你觉得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梵高的向日葵,在大人眼里是向日葵,但是很多小朋友会说这是太阳,这是一团黄色。小朋友的这些回答其实也是有道理的,艺术本来没有一个标准。这时候,你还可以反问孩子“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画呢?”这种引导性比单纯的讲解,对于小孩子更有意义。

甚至,你还可以鼓励孩子像艺术家一样观察日常的生活,并且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可以教他每天画一幅图画日记,让小朋友去留意一般并不会注意的生活细节。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就会提高。

有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艺术教育问题。但是现在的艺术教育有一个误区,就是家长比较在意小朋友的绘画技巧,因为这样的进步,家长比较容易看到结果。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我们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其实还是想要培养孩子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

所以,在我的理念里,讲究绘画技巧其实是艺术教育的1.0模式,而2.0 阶段,其实是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就像我刚刚说到的图画日记一样,用这种方法让孩子去发现日常生活里不一样的美感。这样的培养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

首先,艺术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美感。比如我们去一个国家的机场和地铁,看到这些公共空间有艺术品,会让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很好。艺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氛围。

另外,艺术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当我们工作生活不顺利的时候,很有可能路边橱窗中的一个艺术品,甚至一个好看的广告都会让我们的心情好起来。

但我最想分享的,是艺术和我们的成长有关,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感受的爱、恨、生、死本身就是艺术的源泉。

我本科的毕业作品,就和我那段时间的成长经历有关。当时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那段时间很流行“残酷青春”的主题,但是我的青春一点都不残酷,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就不艺术了。但我非常感谢当时我的一位老师,他鼓励我去正视自己真实的成长困惑,不一定要用绘画或者一个大家认为“艺术的”方式来表达。

所以,我就选择了去采访身边的同龄人,请他们回答我大学四年总结的困惑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要上大学?在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记忆是什么?大学毕业计划做什么之类。

已经快毕业的学生,无论是学艺术、医科,还是学商科,每个人回答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特别,但我听下来每个人的答案都差不多,例如学好英语、考研等。这让我感觉到,大学就像一个工厂,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差不多。

后来我把采访的一百多个人的答案,写在几百个纸条上,并悬挂在高高的竹竿上。一眼望去,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纸条,看起来都一样,但是细读下来,每个纸条又是不同人的回答。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回答,总会有人被你吸引,站在你的那一条答案下面,站在下面的那个人也许就是你的知音或者爱人。

最后,我将这这次采访的纸条封存在一个盒子里,埋在地下,算是纪念大学生活结束的仪式。

这样一件完全不像常规艺术的毕业作品,最后竟然获得了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一等奖,这件事让我对艺术完全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原来,艺术和我们的成长有关,只要我们面对成长,成长的问题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所以,艺术是我们感受、表达、传递爱与希望的重要途径。艺术可以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不断对“美”产生追问。这就是艺术的意义。

好,以上就是高鹏馆长的分享。听完他的分享,我的收获是以下两点:

1.遇上一件看不懂的艺术作品,就更要驻足一下,因为它可能正在挑战你我的审美边界。

2.想要训练自己的感受力,也许可以有意识地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用图画而不是文字的形式来记录每天的心情。一个人每天点点滴滴的成长,正是不错的创作源泉。

在预告的时候我就提到过,今日美术馆的位置就在北京的中央商务区附近。不仅距离我办公室很近,而且我的不少同事都住在附近。这次,跟高鹏馆长交流的时候,我才得知,原来今日美术馆本来是附近一个地产项目的售楼处。一般来说,售楼处在完成使命之后,要么被拆除,要么改造成商铺,但是没想到,从这个售楼处竟然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官方认可的民营美术馆,就是今日美术馆。

我觉得这个故事特有象征性。有一句话不是说么,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个理念在今日美术馆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邵恒帮你问#。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