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 内陆城市会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吗?

策划人:李仲轲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最近,海南自贸区获得了很多的关注。我注意到,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方案公布之后,不少人在讨论这个方案中的一句话,叫做“试点开放第七航权”。

第七航权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理解为,开放这项权利之后,从海南飞往国外的国际客运、货运航班,可以不由中国航空公司承运,运营权开放给了境外的航空公司。

要知道,第七航权只有个别国家在个别地区开放。所以有人说,海南的举动,是要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

当然我知道,这件事其实不怎么出乎你的意料。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像是海南、上海、深圳、香港这样的省市,更容易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因为这些地方沿江靠海,在贸易这件事上天然占据了地缘优势。

但是在未来,只有沿江靠海的城市才能够崛起,成为国际交流的枢纽么?

最近我在微信公众号“旺角黄汉城”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提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内陆的城市,在未来不一定没有机会,就比如说成都这座城市在未来,可能会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为你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观点。

其实一说起成都,很多人就会忍不住把它和旁边的另一座城市,重庆进行比较。在传统的印象中,重庆属于川渝地区的交通枢纽,而成都更像是重庆的依附。

为什么这么说呢?重庆处于长江上游的咽喉要道,可以说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城市。如果把长江比作人体的一条主动脉,整个四川盆地的水系是毛细血管的话,那么重庆刚好处于这些毛细血管汇入主动脉的连接处。

在19世纪末,重庆开为商埠,设立海关,自从那时候起,这座城市一直在进行航道的治理工程。到了今天,5000吨级的货船可以直达重庆朝天门。这让重庆成为西南地区最经济的货物集散地。

之前甚至有段时间,成都生产的汽车和重型机械,需要先通过公路运输到重庆,然后再装船出海。从这个角度看,成都对于重庆,是一个依附的关系。

不过,随着成都逐渐实现产业升级,重庆因为沿江带来的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20年前,西南地区的主要产业,还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是皮革、鞋、农产品、矿产等等。

这些商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利润空间非常小,可能一吨的货物算下来,也就挣个万把块钱。

这些商品在运输的时候,首选水运。毕竟水运的运量大,单价又便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沿海的产业向内陆转移,西南部的产业正在逐渐迈向中高端。就比如在今天,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成都的重要经济支柱,富士康、英特尔、德州仪器等等巨头,都在成都建厂投产。

这些工厂生产的,是属于中高端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对于运输本身的成本,相对来说就没那么敏感了。但是,生产厂商会更关心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成本,希望比对手率先抢占市场先机。

这样一来,航空业的优势就出现了。毕竟水运成本再低,花在运输上的时间也得是按星期来计算的,但是空运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快速交货。而且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快速交货意味着更快地收回资金,从而投入下一步的生产。

所以空运就成为了更加有优势的运输方案。空运这方面,成都就比重庆有优势了。从老机场来看,成都的双流国际机场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量,都比重庆江北机场高出不少。

而且,成都还正在修建一座新机场,也就是“天府国际机场”。这个机场预计在两年后就能投入运营,到了那个时候,成都将成为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天府国际机场”会进一步增强成都的空运优势,这个机场预计能满足200万吨的货运吞吐量,这个数字是现在重庆江北机场的4.8倍。

所以你看,在未来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沿江靠海给一座城市带来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渐减弱。空运带来的竞争优势,可能会越来越明显。

而且,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大的视角下看成都的话,会发现它原有的优势会放大,甚至成都有可能成为中国陆上“出海”的重要港口。

为什么这样说?

咱们先来说下成都原有的优势,你肯定知道,在建国之后,成都就一直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它往北连接着西安、兰州,融入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往东是重庆、万州,融入的是长江经济带。作为陆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可以说是四通八达。

仅仅有这些优势,成都最多还只能被称为一方诸侯,不足以走向世界。

但是有一件事,正在让成都成为对外连接的桥头堡。就是中欧班列的逐渐成熟。

中欧班列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通过铁路连通中国和欧洲腹地,实现集装箱货物的运输。2011年,第一列中欧班列开通,到今天,中国内地除了西藏和海南外,大部分的省市都开通了中欧班列。不过,成都在这里却很特别。根据成都市政府2020年的工作报告显示,成都在中欧班列的年度开行量和累计开行量上,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

到现在,从成都发出的中欧班列,已连接境外26个城市和国内15个城市。并且在今年的一季度,成都中欧班列的开行量就算在疫情的影响下,不降反增,同比去年增长了92.7%。这也让四川成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十大外贸省份中,进出口份额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一个。

所以,在“旺角黄汉城”的文章中,他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他说成都重庆一带,可能正逐步晋升为欧亚大陆的贸易枢纽门户。

听到这里你可能又要问了,成都就算交通再便利,可能未来也只能成为一个中转站,人和货都到这里来歇一脚,然后就各奔东西,不留下一片云彩。

没错,成都的确面临这方面的挑战。为了不成为单纯的驿站,成都市政府也通过各种努力,不仅让人和货经过成都,还要在成都留下来,为整座城市赋能。

成都做的一项重要努力,就是提高服务水平,建设一个更好的经商环境。

我们就说一个细节:在去年3月,成都面向全球发布了一个“城市机会清单”,这个清单包含了从实体经济到创新创业等10个应用场景。

整个清单本质上就传达了一层意思,如果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未来想在成都发展,那他们可以在这个清单上去看,成都现在正在提供哪些发展空间,以及你自己作为个人或者企业来说,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支持?

我觉得,这个清单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服务姿态。

成都市政府的服务意识,提升了这座城市对于大企业的吸引力。现在,有很多大公司,比如说英特尔、马士基、京东方等国际公司都落户在成都。而阿里、腾讯、华为、京东等龙头企业,也都在成都拥有重要部门。

而且你要知道,当巨头都在成都落地,本身就是本土营商环境的营销,成都借此可以吸引更多的同产业链的企业落户,快速形成产业集群。

所以你看,成都可能在未来,由于发达的铁路和航空网络成为重要的交通和贸易枢纽,吸引更多的流量,这座城市本身又在通过良好的政府服务把流量给沉淀下来,让优秀的企业能在这座城市安营扎寨。

好了,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和你分享了“旺角黄汉城”的文章,文章的核心观点是,随着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及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网络日益发达,“沿海”将不再是一个城市成为贸易枢纽的必要条件。一些内陆城市可能有机会“翻盘”,成为新的贸易中心,而成都就是其中一个“潜力股”。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参考材料:

《为什么以后重庆、西安和武汉,都打不过成都?我眼中的西部之王》,黄汉城,“旺角黄汉城”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