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脱不花,这是我为邵恒代班的第十天。今天,我有一个提议,咱们能不能给这个普通的日子起一个特殊的名字?
比如把今天命名为“内向者打开心扉日”怎么样?帮助内向者打开心扉,让他们今天过得高兴一点。
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就是因为我在得到锦囊里看到了一个让人心疼的问题。有一个用户问诸葛越老师(hulu公司全球研发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我性格内向,在工作中、事业上都没少吃亏,现在我的孩子也很内向、很害羞,很怕孩子走了我的老路,怎么办?
这位朋友的问题我一会儿专门说。我想先谈点感受。看到这个问题的一瞬间,我自己被击中了。因为虽然每次我说我是个内向的人,别人都哄堂大笑,但我想说这是真的,至少在我30岁以前,我就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如今虽然表现的可能不像一个典型内向者,但是,对于一个内向者在人群中所承受的压力、由此引发的自我怀疑,我完全感同身受。
我查了一下,发现有很多用户向智囊团老师们发起了与内向有关的问题,我把这些问题整理成列表放在文稿里了,今天我想把老师们提供给内向者的各种重要生存法则,汇总串讲一下。
1.首先,并不是只有表现得非常沉默、容易害羞的人,才是内向者。
有一个方法可以用来区分内向和外向。如果和别人呆一段时间后,你觉得心累、有压力,需要独处来缓缓,那么你更倾向于内向;如果你觉得跟人在一起相处互动能给自己带来能量,那么,你是一个偏外向的人。介绍这个是想提醒你一件事,本质上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判断自己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外人并不能靠外在表现作出准确的判断,所以,千万别用内向、外向来给人贴标签,对孩子更不要这样做。
2.我们说,不要给人贴标签,但是前面那位朋友不是也说自己的孩子很内向、害羞么,难道做家长的,视而不见么?
诸葛越老师建议这位家长,今后,每当你想说孩子“害羞”的时候,就替换成“谨慎”。比如,以前可能会说“你别害羞啊,跟老师打招呼有什么好害羞的”,现在你可以转换为“你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孩子,可能不愿意一开始就跟新老师多交流,因此我建议你可以先不急着跟他说话,先把他要求你们的作业做到最好,然后他会主动来和你交流的。”你看,是不是就好多了?而且,内向者通常确实具有更专注、更坚持的特点,你这么引导就能让一个内向者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3.不乱贴标签、不强行矫正,这说的是外人该怎么面对内向者。内向者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也需要对自己的心理有所觉察。内向者经常会觉得心理压力特别大,好像比外向的人更容易沮丧、情绪化,所以就会归因为“自己的这种性格不好”。其实,这跟内向外向没有关系,只是内向者通常缺少一种能力,那就是“拒绝的能力”。不会拒绝,当然会导致自己身上扛了太多扛不动的东西,当然压力山大。好消息是呢,如果这是一种能力,那就是可以学习的,咱只是内向,又不是傻,赶紧学就是了。
4.那你要说了,咋学呢?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使用“yes,and”大法。因为内向者最不擅长的就是直接说“no”,要求一个内向者“勇敢说不”,不仅做不到,而且心态还会崩。但是,“yes,and”就不一样,是一个相对委婉的拒绝方式。比如,有人想通过你进你们公司,但你不想帮这个忙,你可以这样说:“好啊欢迎(yes),(and)你把我们公司的情况做一个研究呗,把产品都研究一下,投简历之前我给你做个辅导。”而不用非得说“不行,我做不到这事儿”。当然了,“yes,and”大法挺反直觉的,需要一个人反复练习才行。你不妨把你曾经想拒绝但没张开嘴的那些情况都翻出来,没事的时候,一一演练一下。
5.内向者还容易遇到的一种困难,是存在感弱。无论是参加社交活动,还是在职场上,都容易变成小透明。通常内向者会把这个归因为“自己不会说话”,甚至有人为此专门去上喜剧班、背诵很多段子,为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幽默、会说话。学喜剧挺好的,乐趣无穷,不过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存在感弱的问题。
先说社交场合,除了会说话、能张罗,还有一种提高存在感的方法,就是用行动替代语言、用服务替代指挥。比如,咱们可以为别人多做些不需要说话的事,吃饭的时候多站起来几次主动为别人倒茶、临别的时候最后离开好帮大家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送客人的时候原地别动多目送一会儿、取快递的时候看看有没有邻近工位同事的东西帮他们一起拿回来,日积月累,都能提高别人对你的信赖,存在感其实是很强的。
还有一个大招,是外向者的大软肋、内向者的核武器,那就是——咱不擅长说话,咱们可以做一个完美倾听者啊。这个世界太聒噪了,能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人,太少了。而且,这会显得你非常稳重低调有内涵,是加分项啊。
6.再说职场上的存在感。你放眼四周打望一下,每个公司、每个机构里,威望最高的人都是什么人?肯定不是这个团队里最能说、最热闹的那个人,而是那种技术大拿、业务权威。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并不擅长职场关系,甚至情商都不怎么高。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成为备受尊重的人。看明白这一点,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了。不是逼迫自己变成一个外向的人,而是刻苦修炼,变成一个专业领域的高手。如果你还很年轻,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为高手,那么一个过渡期的方案是成为一个非常认真细致的人,这恰恰又是内向者的优势。
7.当然啦,我也不是说只懂业务、不顾沟通就行了。在职场上,沟通、交流的能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道难题,内向者只有一个解法,三个字:强准备。很多内向者会给自己贴标签:唉,我不擅长公开表达。打住,没这事儿。如果你在上一次会议上没表现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准备度还不够。对内向者来说,别让自己临场发挥,要让自己超前准备。我举个例子:我问你,白日依山尽,下一句是什么?无论你内向外向,都能脱口而出:黄河入海流。为啥?太熟了嘛。那么,你能不能把需要正式表达的场景,都视为一个任务,强准备,一直达到“黄河入海流”的熟悉程度?你还会紧张么?还会害羞吗?绝对不会。
8.做强准备,不仅仅是背词儿。
我以一个重要的客户会议为例,来为你拆解一下,可以做准备的空间有多大:首先,这个会议的每一个参会者的背景,你都是可以提前准备去研究的;其次,你可以模拟拉出一张清单,在这个会议上,最重要的客户或者领导,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将其穷尽,并列出来,然后要求自己把回答写出来,念一遍,修改一遍;如果你自己是发言人,把PPT做得精致一点,写逐字稿,修改,请领导过目,然后自己背下来,再讲给朋友或者家人听一遍;再次,这个会议进行期间,所有的空当、茶歇、就餐时间,都是社交任务,你可以把这些时间段精确到每五分钟一单位,分析一下一共有多少时间,多少个任务,给自己划定几个行动策略(哪怕是茶歇就要躲到洗手间也算);最后,在会议当天,你可以比其他人早到半小时,熟悉会场,甚至包括熟悉去洗手间的路线,找到自己的主场感;甚至,可以提前就把会议纪要的格式做好,只需要填写关键信息,这能让你在会后第一个把纪要发出来。你看,是不是准备空间无限大?而一个外向者,线条比较粗,绝对不会这么做准备,因此,内向者的优势在职场长跑中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9.当然,我特知道内向的人是怎么想的,无论说内向有多少好处,还是想让自己更外向一点。那么,我就提醒一句:给自己设定合理的打开目标。比如,千万别强迫自己变成个交际花,但是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下步步为营的最低目标。我当年特别怕参加社交饭局,尤其我闺蜜是一个呼风唤雨的白富美,我不仅内向,还自卑呢。当我下决心要改善这个社交能力的时候,我给自己提了几个底线要求。
我现在还记得这个脱小花闯天下的四部曲:高质量的社交聚会一定要去、去了只需待够一小时、每次只需要“搞定”其中一个人就行(就是让一个人对我有好的印象)、事后给每个人写个幸会短信(请注意,短信!多么古老)。就这样,我发现,足够了,并不需要玩命,没那么大压力。
最后,我想给你推荐一本这方面的名著,叫做《内向者沟通圣经》,得到电子书和听书都有,特别值得一看。
好,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在这个“内向者打开心扉日”,祝每位内向者都能打开心扉,度过美好的一天。请关爱你身边的内向者,他们是还没有打磨的钻石。我们明天见。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想在职场上被看见,怎么办?
从小性格内向,不愿和陌生人打交道,工作原因见很多客户,想克服社交恐惧,怎么办?
我很内向,因此躲避一切有陌生人的场合,怎么办?
参加饭局,因为比较内向,经常没有存在感,怎么能在这种场合给人留下好印象?
技术出身,比较内向,想做销售又怕不能胜任,怎么办?
性格内向,想变得不再“高冷”,但单位食堂吃饭,还是鼓不起勇气跟其他人交流,怎么办?
比较内向,特别不擅长和周围同事们“半生不熟”的交流,怎么融入团体?
我是内向话少的摄影师,拍摄时不会和拍摄对象沟通,很尴尬,怎么办?
刚进入保险行业,性格比较内向,同事们都很外向,有点融入不了,怎么办?
阴差阳错干了销售,自己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向客户推荐产品,怎么办?
孩子马上上小学,但他性格内向,担心换了新的环境,更没有朋友了,怎么办?
性格内向,大家庭聚会,不喜欢和亲戚说话,又不能不说,怎么让自己舒服一点?
老妈的强势造成了我内向孤僻的性格,我有了孩子后担心她影响孙辈,想好好和她沟通却控制不住脾气,怎么办?
孩子内向,不喜欢主动交朋友,担心孩子以后人缘不好,怎么办?
7岁男孩,在家和熟悉的人交流开朗大方,一出门面对陌生人就胆小害羞内向,想让他在外也自信大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