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脱不花,这是我为邵恒代班的第30天。
你可能知道,我有一个略显极端的“偏见”,就是我坚定地认为学习这件事是有“捷径”的。当然,捷径不是偷懒更不是弄虚造假,所谓“捷径”是指学习的方法有优劣之分。比如我个人就认为最好的(或者说最容易走入快车道的)学习方法是跟人学,特指跟活着的、能互动、能交往的人学,去世的不算。
跟人学的内涵很丰富,如果有条件的话,当然可以拜师,获得老师针对性的指导;没有条件的话,今天互联网上的学习条件也非常丰富,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寻找到在这个领域里值得信任的专家和行家,追随他们,阅读他们的著作、收集他们的书目、观察他们的话题、学习他们与外界互动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实现“跟人学”。而且,感谢万能的社交网络,我们可以同时拥有多个追随的对象,豪华导师阵容堪比西南联大。
带着“跟人学”这个目标,今天我想为你介绍一位老师。如果你想学习哲学,特别是你不是仅仅向往“纸面”上的学习,而是想要通过对哲学这个领域的学习来丰富自己对生活的思考,那么,和他交个朋友,真的很棒。来,请允许我隆重地为你介绍来自武汉大学哲学院的周玄毅老师。
你可能是从辩论节目里开始认识周老师的,而今天我非常荣幸地介绍周老师的另一面,也就是他作为一名专业的哲学研究学者的一面。周老师已经受邀成为得到锦囊的智囊团成员,关于怎么理解尼采、怎么犀利地谈论苏格拉底等等,他都有非常精彩的锦囊。不过,今天我想给你展示的,是他作为一名哲学学者对日常生活的关怀。
有人问:我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我到底要不要告诉他,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这个残酷的事实?怎么告诉他?
在周老师之前,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个问题最多就算是个朋友圈常见育儿话题。但是在一名严肃的哲学学者看来,哲学是无处不在的,不管是看似再平凡的生活,都可以闪现出智慧之光。周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太精彩了,无论你有没有孩子,我都邀请你听听他的建议:
1.周老师说,关于圣诞老人这件事,你想不想告诉孩子不重要,关键要看孩子想不想知道。所以除非孩子主动来问,你不要主动去聊这个话题,戳破这个美丽的泡泡。因为,归根结底,到底要不要相信圣诞老人的传说,这是一个完全对他人无害的个人选择。这不是你的人生,这是孩子的人生。
这一条其实对我们所有人都很有启发,因为不仅跟孩子的交往上是这样的,我们跟任何其他人的交往都是这样的。当我们想要给别人提供一个意见或者指导之前,先想一想,这是你的课题,还是他的课题?
2.第二个建议是,要非常隆重地对待孩子第一次问你“是非真假”的问题。比如当孩子开始提问,“爸爸,真的存在圣诞老人吗”“老师和同学都说这是骗人的”“礼物其实就是你们送的”等等时刻,千万不要简单给出一个答案,或者把你认为的真相和盘托出。而要抓住这次机会,训练孩子运用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当孩子第一次问出“是非对错”题的时候,这是非常难得的,引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的好机会。
3.那到底怎么引导呢?周老师建议,你可以要求自己去扮演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苏格拉底”,也就是说不要把你的答案强加给孩子,而是反过来向孩子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我也不一定知道地球上所有的事情,我更想知道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为什么同学说是骗人的,你就认为不可能存在圣诞老人呢”……推动孩子说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这样不仅是在引导孩子做思维训练,更是一种测试——通过孩子的回答,你可以明显判断出,目前他的思维水平,是否已经可以独立进行逻辑推导。如果不能,那么你就可以发起一些更简单一些,但是需要逻辑思考的话题,与孩子展开对话。结论并不重要,这个过程中的对话才重要。
4.如果你发现,孩子一直在强调他人的看法和行为,比如“同学们都笑我”,或者“他们都说不存在”,或者只能对你的提问进行简单的回复,比如“不知道”“没想好”,这代表孩子暂时没能力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性思考。那么,你就需要转换你的沟通频道。
5.对于还不能独立理性思考的孩子,你也别着急,他只是年龄和思维方式还没到而已。这时候你要把谈话的重点主动地进行调整,从“论证圣诞老人存不存在”,调整为“展开讲讲圣诞老人故事里温情的细节”。比如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跟孩子说:“其实很多复杂的问题,我也不是都明白,但是我小时候呢,你爷爷奶奶,或者你姥姥姥爷是这样跟我说的……当时我们在圣诞节的时候是这样过的……”通过多讲些自己和圣诞老人之间的互动的关系,你可以帮孩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毕竟,“温情”“家人之间的美好”才是圣诞老人存在的真正意义。
6.如果孩子已经能够逻辑清晰、相对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孩子的思维能力已经比较成熟了。那么接下来,你就要把探讨的问题,从“圣诞老人是否存在”,转到“圣诞老人的意义是什么”——这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思维模式。你在给你的孩子进行人生中的第一次哲学启蒙。
7.听到这里你可能要说了,我知道这种哲学的思维模式很高级,但是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周老师特别关心你,给了一个具体的话术:对于这种已经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解释“圣诞老人的意义”:圣诞老人不是香蕉或苹果这样具体的东西,它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在圣诞节那天,所有那些愿意给别人带来惊喜和欢乐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圣诞老人”。你还可以向孩子提议,下一次圣诞节的时候,让孩子为他的亲朋好友,甚至家里的猫猫狗狗,当一回圣诞老人。
8.当然,孩子所面临的挑战其实可能不是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因为在很多小孩子眼中,“不相信圣诞老人存在”是件非常酷的事情,所以在孩子们中间,关于圣诞老人的话题很容易引起争执。所以你的孩子面临的挑战,可能是他的同伴怎么看。如果你既希望孩子保有温情和爱心,又让他免遭同学的嘲弄,一定要教给他如何与别人聊这个话题。你可以这样教孩子说:“相信圣诞老人存在很幼稚,不相信圣诞老人存在也很幼稚。圣诞老人就是个抽象的概念,存在和不存在,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周老师说,一定要相信他,如果你的孩子能把这句话捋清楚,别说震住同学了,连班主任都会刮目相看的。如果你想进一步引导孩子深入想想这句话,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电影,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然后问他:“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有老虎的,一个是没有老虎的,你相信哪一个?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这问题有点难,而且周老师说,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重要的是你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就好。多年后孩子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这跟圣诞老人的问题,是一回事啊。
9.跟着周老师的这些建议,你会发现,哪怕只是一个圣诞老人的问题,家长可以做的事也很多。如果孩子已经识字了,你可以帮助他发起一个研究课题,你和孩子一起在互联网的资料库里查一查“圣诞老人”这个象征的演化历程,帮孩子准备一个可以讲给小伙伴或者家里人的小课程。相信我,你会发现,关于圣诞老人的演化史,足够你写一篇社会学、人类学或者营销学论文的,你自己也会有很多收获。请注意,这个过程中,孩子究竟记下了多少新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恰恰是他们的学习过程。他会观察到你跟他在一起学习,碰到新东西的时候,你也会觉得津津有味,或者大吃一惊。因为在很多很多年以后,等他们长大了,他们可能会觉得关于圣诞老人的讨论幼稚得不值一提,但是他一定会记得,你作为他的爸爸或者妈妈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不懂的事情就要去查去学的这种态度,以及他还会唤起一个深刻的记忆,每当他这辈子遇到挑战的时候都能唤起,就是无论在任何年龄,都要保持好奇,保持学习。这才是你所能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
你看,仅仅是关于要不要跟孩子谈圣诞老人,这么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我们的哲学研究者周玄毅老师就给了我们这么一个意涵丰富的锦囊。说实话,虽然我早就不是个孩子了,但是他的这篇文章,还是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
你我可能都一样,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曾经想过,我能不能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去生活?但是那个时候,我自己不明白的是,这句话的重点,其实不是哲学家,而是“去-生-活”。对有的人来说生活是随随便便就发生的;对我辈中人来说,生活,是带着十二分的觉察和热爱,去度过、去开启的。而我们学习哲学的意义,就是爱智慧,就是为了过更有觉察的生活。
好,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快去知识城邦关注周玄毅,和哲学家交个朋友吧。我们明天见。
周玄毅老师精彩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