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脱不花,这是我帮邵恒代班的第33 天。
我最近在我自己的知识城邦里开了一个标签,叫#小杨语录#,记录我的一位同事小杨的故事,对,就是当着我面说她自己、也就是我对面的那个工位是“大凶之地”的编辑。很多用户都特别爱看,还催更呢,每天都有人问我,小杨今天又干什么低情商的事儿了?
我其实特别喜欢小杨,她是一个智商非常高、情商低得恰到好处的编辑。情商低是缺点啊,为什么我要说她情商低得恰到好处呢?因为低情商的人有一种优势,就是直接。
比如小杨,她能够毫无心理负担地做到在参加了我的会议后,直接来跟我说:花姐,你刚才在会上说的什么什么没说明白,请你再说一次。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虽然我很烦她这个没完没了的劲儿,但是我会一直重视她的反馈,相当于照了个镜子,作为她的上级,团队里有这样一个员工可以促进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说实话,鼓励自己的团队队员保持低情商优势,是一名带队的人值得认真对待的事。如果一段时间后,我的团队里每个人情商都特别高、彼此之间相处都油光水滑的,那反而需要警惕。更何况有这样的同事在我们团队里,我们都挺快乐的。
当然,得到用户中还是情商高的人多,所以大家就做不到像小杨这样,可以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和上级相处。所以搞得自己心理压力都挺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去得到锦囊的后台看了看收到的问题,发现在职场分类中,有一类问题特别多,就是很多人都来问:我对我的上级有意见,但是很纠结、不好说,怎么办?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智囊团老师,管理专家闪燕老师,来专题解答这个问题。
闪燕老师说,“对上级有意见”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两种问题,一种是“我对上级的工作指令有意见”,另一种是“我对上级对待我的方式有意见”。我们应该把这两种情况分开解决。
好,闪燕老师先来解剖第一种情况,就是上级给我下了个指令,我觉得不合理,这时候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1.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不情绪化。而是带着建设性来审视这个指令,闪燕老师说,与其把这种情况看成一个难题,不如当作一个机会。为什么说是个机会呢?因为搞明白这个指令,就能够让你借此更“懂”领导。
2.第二点,每当你对上级的命令有不满的时候,请你先反复提醒自己一句话:领导不是傻子,领导不是傻子。他能当你的上级,肯定不是个傻子,你们的战场不同、视角不同、决策背后的逻辑也不同,所以也许你眼中的不合理安排未必真不合理。在他的视角看那样做才最合理。比如,你可能知道有一部电影叫《集结号》,这个故事中的连长,受命要带着他的47个兄弟对抗大规模敌人的进攻,只能在听到集结号之后才能撤退,而什么时候吹号,不知道。如果从连长的角度看,绝对是不合理,但局部的牺牲却让整个大部队得以顺利撤退。
3.第三点是一个职场基本修养,那就是在处理沟通时,不要被动等待,而是“谁比较迫切谁要负责发起沟通”“谁资源匮乏谁要发起沟通”。除了少数商业机密,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应该主动发起和上级的沟通。
4. 沟通的目的,是要去了解领导安排背后真正的希望达成的目的。
比如你可以说:“领导,您的要求我听明白了,为了后面更好的执行,我想再多了解一下您最后希望达成的结果/要求的标准是什么?”或者“您要求的这个时间点背后有什么特别的考虑或原因吗?”
5.当然,对于比较重大的任务安排,别指望一次就能彻底搞透,要用各种方式,努力再努力,多问一下领导这个安排或者决策背后的逻辑和关键信息。
比如:你作为分公司总经理接到今年销售指标是50个亿时,心里可能会暗骂:“疯了吧,你们上面就会拍脑袋。”上面领导可能是在拍脑袋,但更重要的是你们背后的逻辑和信息可能不一样。
比如在制定销售额目标的时候,你是依据上一年的成绩做参考,而领导首先看今年市场的盘子有多大,公司要想保住或提升目前的地位,必须占多少份额,反向推出公司/分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假如市场这个蛋糕今年预计扩大几倍,那么只保持10%的增速就可能意味着出局。而且公司今年的战略方向、产品、市场、渠道这些可能也和去年不一样。公司做出和你不一样的判断其实很正常。
又或者你们的这支团队可能正面临着更高层的检验,如果不能表现出锐意进取的一面,就会在办公室政治中败下阵来,这些微妙的背景都是你不知道的,所以,不要妄断,而是要抱以建设性的理解。
6. 而且,闪燕老师还提醒我们,如果你在承接任务时能展现出更多的建设性,利用这些机会去主动地多看看领导作出每一项决策时所使用的思维方式,那这就是最好的领导力学习,未来你成为领导的概率也会更大。
好,咱们把“我对上级的工作指令有意见”这种情况解决了,但是还有一种特别常见的情况,就是,“我对上级对待我的方式有意见”。比如,上级老安排干些打杂的事儿,我觉得自己的成长因此受阻,怎么办?
闪燕老师说,那句万能的鸡汤的确是有用的,哪一句呢?就是“先想想你为团队做了什么”。
1.你要让领导看到你在关心全局,要去关注公司/团队未来的重点工作。这是那些自己觉得自己在打杂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盯着自己手头的事儿,觉得自己和全局无关。如果你从来不做全局思考,那么,全局为什么要考虑对你的安排呢?你当然永远只能打杂。
其实,每个领导都焦头烂额、都有一堆想法急着落地。如果你能把你所在的团队的规划、预算、大项目好好研究一下,搞明白了团队未来的重点工作 ,那么你就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做什么具体贡献,然后,别等上级安排,把没人做的事情先做起来。
我要吓唬你一下,如果别人先于你这么做了,那么,你可不就只剩打杂了么。
2.多关注团队现阶段急需解决的痛点难点。如果你能主动出力、把事儿扛走,即便不在你的本职工作以内,上级也因此更看重你。
3.如果你觉得你的上级对你很信任,只是习惯了用你打杂,那么,你要慢慢地选择性拒绝,不要什么活都无条件接。由于你可能一直给领导“打杂”的印象,所以他有什么事情找不到人,还是会第一个想到你。你可以这么说:“这事儿我倒是熟悉,但是上次您布置的那个事儿我运作到了关键阶段,确实不敢松懈,要不您安排个其他人具体负责,他有什么不明白的,我随时帮他行吗?”
4.当然,拒绝也不是绝对的。有三种事儿,无论是否杂事儿,都要接。 第一,雪中送炭的事情要接。领导和同事都已经全身心扑上了,前线吃紧,的确需要补位,这种事儿不能推出去,推出去就是推掉了信任。第二,能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要接。第三,临门一脚的事情要接。足球比赛中,大家都能记住进球的明星。
闪燕老师的最后一个建议,特别好,就是别把上级当领导,要把上级当老师。带着自己的问题,找个时间点——最好是节点,比如半年、一年或者入职三个月的时候等,跟领导深入沟通一下。沟通的目的不是去要求领导改变,而是从自己希望更好完成本职工作的角度请教他:“您除了是我的上级,我在内心还把您当作老师,我做了个工作的复盘,跟您汇报一下我这段时间工作的主要得失。我发现我有个困惑,想请教您,看您对我有什么建议。”
在今天节目的最后,我想跟你分享一句话。阿里巴巴的彭蕾曾说:“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就是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是的,这就是每个当下属、当助手的人应有的目标。怎么做我们的工作,其实跟他人无关,只跟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有关。
好,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祝你能和你的上级成为战友。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