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语聊软件ClubHouse如何创造新的社交生态?

策划人:韩亮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这几天,有一款来自美国的新型社交软件。不光大批美国人“尝鲜”,在中国也有不少人讨论,我关注的几家科技自媒体最近都发了跟它有关的报道。这款App,就是Clubhouse。这个名字,如果特别简单粗暴地翻译过来,就是“俱乐部会所”的意思。

Clubhouse在美国究竟火到什么程度呢?我给你举个例子:Clubhouse要求新用户只有凭邀请码才能注册,导致网上一码难求。据说,现在eBay上,也就是美国版淘宝上一个Clubhouse邀请码已经被炒到了100美元,约合人民币六七百块。

说起来,Clubhouse的爆红还有特斯拉CEO马斯克的功劳。1月31号,马斯克在Clubhouse举办了一场语音直播,聊了一下火星计划、比特币、脑机接口等话题,结果现场太火爆,Clubhouse服务器几乎瘫痪。在这之后,Clubhouse就“出圈”了。

不过我注意到,Clubhouse的兴起其实早就有苗头了。Clubhouse从去年5月上线到现在,短短8个月时间,用户数涨了1000倍,如今超过了500万。今年1月26号,Clubhouse再次拿到1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换句话说,Clubhouse其实早已蓄势待发,而马斯克不过是那个帮它掀开了幕布的人。

那你可能好奇,Clubhouse到底有什么特别呢?说来也简单,它的特别之处,就是语音。Clubhouse是一款多人实时在线语音群聊软件,也就是说,就是你在App里和其他人进行的一切交流,全都是单纯靠语音来进行的,没有文字,没有视频,也没有表情包,只有语音。

你可能觉得,语音有什么稀奇啊,微信不也能发语音吗?但我想告诉你的是,Clubhouse还不太一样,它用语音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社交生态。而这种社交生态背后的增长潜力,才是Clubhouse真正受到各方关注的原因。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结合手里的素材,和你深入聊一聊Clubhouse在美国为什么会火。

你可能想问,人们在Clubhouse里到底玩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聊天。你可以就某个主题,邀请几个朋友建一个聊天室聊天,就好像在微信上拉个群,大家进行多人语音通话。但区别是,Clubhouse上的聊天室是开放的,陌生人可以随意进出、围观。

当然,你也可以单纯当个游客,去别人的聊天室听听他们都在聊些什么主题。打个比方,这就好像你在一所大学校园里逛,发现每个教室里都有人在开研讨会,什么主题都有,你可以随便进去听,听得过瘾,还能下场参与讨论。

那你可能会有疑惑,要是外人能随便插话,聊天不就乱了吗?其实并没有。Clubhouse有一套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每一场聊天都由一个主持人来主持,通常就是聊天发起者本人。而参与的人都会被分成三类:“发言人”、“发言人关注的人”和“其他听众”。只有成为发言人,才可以出声聊天,其他人是不能出声的。如果听众想参与发言怎么办呢?点屏幕下方的图标举手申请,一旦主持人同意,他们的身份就会变成发言人,也就可以加入聊天了。你看,这么一来,有人控场,聊天也就有了秩序,不会出现七嘴八舌的情况。

那你可能会说,Clubhouse听起来形式新颖,但说穿了不也就是一个语音聊天软件吗,技术上好像没有什么突破性创新啊?这样的语音聊天工具国内也有几个,比如语音房和YY语音,它们怎么就没有像Clubhouse一样火起来呢?就这个疑问,我也看了国内外很多篇分析文章,从里面挑出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和你分享。

第一个观点是:Clubhouse创造了一个内容平权的环境。

在Clubhouse出现之前,美国市场上以声音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产品,几乎都是播客内容平台,比如Spotify、苹果的播客等等,它们都一个特点,就是中心化。这是因为播客创作的门槛和成本都很高,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大部分用户只能单纯当一个内容消费者。而Clubhouse不一样,它虽然也是语音,但它创造了一个内容平权的环境,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你看,在Clubhouse上发起一场语聊,几乎不需要什么门槛。一场聊天,虽然有人控场,但大家是相对平等的,谁都可以申请上台讲几句,聊完了散场,也没什么“用户留存”的负担。这样一来,就和播客有区别了。播客是内容更重要,而Clubhouse是参与的人更重要。

这种内容平权的环境带来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用户可以自定义Clubhouse怎么玩。我在Clubhouse看到了很多有趣的聊天室主题,有讨论时事热点的、有情感咨询的、有聊职场八卦的、有股市散户交流的,还有宗教人士一起祈祷的。最有意思的是一个静默聊天室,参与者谁都不许说话,大家共同创造一种“身边有人默默陪伴”的氛围。

Clubhouse很鼓励这种多元的玩法。我给你说个有趣的例子:如果你去美国应用商店下载Clubhouse,会发现它现在的图标上,是一个拿着吉他的黑人男子的形象。我一开始完全认不出这是谁,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是一位黑人吉他手,叫Bomani X。一开始,他就是在不同的聊天室里弹吉他,当谈话的背景音乐;再后来,他单独开设房间演奏,也找其他音乐家一起在线合奏,把聊天室彻底玩成了音乐会。后来,他就成了Clubhouse的图标封面。

可以这么说,Clubhouse创造了一种“场”,这种“场”能激发出什么,需要用户自己去创造。是用户自己,让Clubhouse的玩法不断丰富下去。这就是第一个观点:Clubhouse创造了一个内容平权的环境。

我看到的第二个观点是:Clubhouse将语音的社交优势彻底挖掘了出来。

你也知道,语音最特殊的一个地方,就是能展现人的魅力。和文字相比,它传达的情绪更丰富也更准确,和视频相比,它又多了一丝想象空间。有时候,甚至连无声也能产生重要的意义,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静默聊天室。所以你看,从社交的角度来说,语音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式。

此外,语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参与门槛更低。文字写作需要清晰、有逻辑的表达能力,拍视频又让人总要顾及镜头里自己的形象。相比之下,语音就简单多了,尤其是对话形式的聊天,几乎任何人都能轻松地参与到一段对话当中去。可以说,语音是最接近人类自然社交的形式了,而Clubhouse正是充分地挖掘了语音的优势。

我看到的第三个观点是:Clubhouse在做产品上相当克制,而克制,带来了优质的体验。

从做产品的角度来看,Clubhouse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克制”,它并没有追求功能齐全。比如说,Clubhouse没有文字或弹幕,不能点赞,不能发表情,更别说刷游艇火箭了。听众想参与,除了张嘴说话,没有别的方法,这是一种特别纯粹的社交体验。

与此同时,Clubhouse没有任何群内语音录制、录屏、回放的功能,一切都是实时发生的。一期一会,一听一过,这反而会让聊天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参与者的顾忌更少,也就更乐意参与。

在Clubhouse上,用户之间可以互相关注,却不能发私信,如果一定要交朋友,那两个人可以单独“开个房间”语音聊天,但同时必须接受其他用户的围观。我看很多玩过Clubhouse的人说,他们觉得这种社交方式特别新鲜。

有一个资深互联网产品经理对Clubhouse是这么评价的,他说:“很久没有看到如此克制的产品形态了,这体现了Clubhouse背后的团队对社交产品的深刻理解。”

我看了一下Clubhouse的团队背景,发现两位创始人在互联网和社交领域有着深厚的资源积累。Clubhouse的首席执行官保罗·戴维森(Paul Davison)之前创立过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产品Highlight;而另一个创始人罗翰·赛斯(Rohan Seth)也创立过一家研究用户社交行为的公司Memry Labs。从中你就可以看出,Clubhouse的创始人对社交产品和用户行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察,显然,他们将这份经验和洞察带到了Clubhouse上。

好了,总结一下,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跟你分享了最近爆红的语音社交软件Clubhouse是怎么火起来的。概括起来,目前市场上的分析认为它做对了三件事:第一个是,Clubhouse创造了一个内容平权的环境;第二个是,Clubhouse彻底挖掘了语音的社交优势;第三个是,Clubhouse在产品上的克制带来了优质体验。

从这三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款社交产品能成为现象级爆款,未必需要技术上有颠覆,但一定需要体验上有颠覆。在这方面,Clubhouse是一个好例子。它在美国的火爆,也让各大社交巨头看到了一条闪光的新赛道。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语音社交虽然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但也存在着监管的难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难题,语音社交恐怕很难成为下一个风口。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