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今天是大年初一,给你拜年啦!
过年回家,除了和家人吃吃喝喝、看看电视、唠唠家常,还能做些什么呢?我前段时间刷小红书,发现了有一件事挺流行,那就是为家人拍Vlog,也就是用视频的形式记录家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我看到了一位博主,ID叫做“阿飞的爷爷奶奶”。
阿飞是一位“90后”,之前他在大城市工作,但2019年的时候,阿飞辞职回到了自己的四川老家。他和养蜜蜂的爷爷奶奶一起住,拍摄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比如奶奶非常会做饭,阿飞就经常拍摄奶奶做出来的美食。我看她做的蒜蓉花生彩椒酱、剁椒鱼头、孔雀开屏鱼都特别诱人,简直是阿飞奶奶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在去年春节的时候,阿飞专门拉着自己的爷爷奶奶,拍摄了一段春节的拜年Vlog全家福。在Vlog中,阿飞和爷爷奶奶都穿着大红色的棉袄,非常有节日气氛。爷爷奶奶还在视频中,展示了一下才艺。爷爷一丝不苟地用毛笔在红纸上写对联,奶奶在一旁熬糨糊,然后一起贴在小木屋的大门上。最后,一家人站在小屋门口,用四川话对着镜头拜年,特别喜庆。
平时我们拍全家福都是用相机拍照片,但是照片毕竟只能记录那一瞬间的事情。换成Vlog拍的全家福,能记录的东西就相当丰富了。我在看的时候,觉得这些家庭Vlog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原来别人家是这么过年的。
不过要说,这些家庭Vlog有什么东西吸引我,那还不光是别人家过年的热闹。很多家庭视频很打动我,因为视频里记录的很多细节,都流露出一个家庭里成员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
比如阿飞有一个视频里,拍了这样一个场景:爷爷腿部有静脉曲张,他把裤腿挽到大腿根,上半身靠在墙上,奶奶蹲在地上,将两只手环在爷爷的腿上,用力地上下来回按摩。视频里,两个人没有说一句话,但任谁看了,都能感受到两个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我在小红书上还看到另一个博主,ID叫做“巴闭要瘦”。巴闭有一次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也就是深圳,然后他带着父母转转,体验自己一天的生活,巴闭把这个过程,拍成了Vlog。
在这个Vlog中,巴闭和自己父母有不少有趣的互动。比如有一段,巴闭带着父母去爬莲花山,巴闭的父母可能平时会锻炼,所以爬山过程中那叫一个健步如飞、有说有笑,而巴闭因为比较胖,跟在父母身后满头大汗,还不断央求着爸妈放慢点速度。巴闭的父母则一边嘲笑一边叮嘱他,让他之后多锻炼。
这个小桥段,一下子就触动到我了。你想,咱们中国人,尤其是父母那一辈往往比较含蓄,对于家人的关爱,比起直接用嘴说,他们更愿意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就算是用嘴表达关爱,父母也会有点别扭,会用类似于“责备”“叮嘱”“教训”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那自然,孩子一听到父母唠叨立刻不耐烦,马上捂住耳朵“不听不听”。
但是你想,假如巴闭隔上几天,再回看他给父母拍的Vlog,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父母的叮嘱听起来没那么刺耳了,巴闭能感受到的,更多的会是父母对他的关爱。
你看,Vlog就像是一个小容器,把我们和家人之间的爱保存下来,在之后慢慢拆封,慢慢品味。拍Vlog其实不仅是在“记录”,也是在“发现”。它会让你更留意那些淹没在日常生活里的小细节,重新发现那些藏在细节里细腻的感情。
当然,拍Vlog这件事本身也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一些新的互动。你想,拍完有意思的视频,自己简单编辑一下,配上合适的音乐,放在电脑上跟家里人一起回看,这也不失为一种家庭乐趣。
如果你没拍过Vlog,我从小红书上搜集了一些很容易操作的方法,分享给你。以包饺子为例,有三个节点很适合拍摄:一是家里人包饺子的时候,拍他们的手部特写,看他们怎么飞快捏出整齐的褶;二是开锅的时候,拍热气腾腾的饺子在锅里翻滚,把镜头拉近,剪辑时还可以放慢速度;三是拍夹起食物的瞬间:饺子上桌后,可以给家人迫不及待夹饺子的动作和脸上满怀期待的表情来个特写,一定很有感染力。
不过我知道,今年有一点特殊,我的很多同事都选择过年不回家,留在北京就地过年,没办法在春节和家人一起拍Vlog。如果你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那不如转换思路,给家人拍一条关于你自己的Vlog,让他们好好认识一下你。
比如你可以介绍一下你的住处,和家人聊聊,你最喜欢自己家里的哪一个角落。再比如,你可以请自己的朋友到家里,和家人介绍一下你和这些朋友是怎么认识的,你最欣赏他们的哪一点等等。
无论我们是写文字、拍一张照片还是一个Vlog,本质上都是想要传递、保存和记录爱的讯息。
在节目的最后,我想听听你对于给家人拍一条Vlog,有什么好的创意,欢迎你在留言中分享给大家。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