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全家的新年电影,人间值得

你好,欢迎回到《文化参考》,我是贾行家。

我们在准备过年期间的选题时,罗老师给了个建议:给大家找点儿适合春节时看的电影,难得有个长假,静下心来看几部片子,这个服务简单又实用。我把他的主意细化一下。首先,不需要推荐热门新片,那用不着我;另外呢,也不能是冷门到找都找不到的电影,还不能文艺到让人看到中途就犯困睡着了;第三,推荐要分出场合,过年时最主要的场合当然是全家人一起看电影,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既可以陪老人,又用不着撵走孩子的全家型电影,主要偏向喜剧。

电影院里放的影片分两类,一类是真正的电影,一类只能称为片子。这不是我说的,电影行业一直有这个说法。就拿贺岁片来说,那种纯粹图热闹、怎么搞笑怎么来,笑完了经不住回想的就只能叫片子了,英语里叫movie。而真正的喜剧电影是笑过了可以让我们反思的,它可以形成一种交流,让一起观影的人彼此对望时产生感动,这才能被称之为films,也就是值得被研究的电影。好的家庭电影还有种功能:即便是一家人,有些话也是不知道该不该说、该怎么说的,而一起看一部好电影,你会发现这些话已经被别人的故事说出来了。我看,不幸的家庭,也未必各有各的不幸,真拍下来也就是那么几大类问题。

专拍悬疑惊悚片的希区柯克说:“电影是人生减去了琐碎的片段。”也就是那种情节紧张,高度戏剧化的电影,后来成了好莱坞的标准套路,今天是越来越不新鲜了。

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对个说法就不以为然,他说电影应该去拍人生中那些琐碎的片段。再说,你怎么肯定哪些东西琐碎呢?有几个人能像悬疑片那样生活?电影就该捕捉日常生活里那些被人们视而不见的东西,让我们在导演的诠释下去体验其中的深意。

他说这话的时候,日本已经有了这种特定的电影类型。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就有一种叫“庶民喜剧”的电影,专门描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庶民喜剧里首屈一指的大师是山田洋次,他从1968年开始拍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30来年里拍了48部,一直拍到主演去世,创下了一项世界纪录。看《寅次郎》是那时候日本人的跨年方式之一。山田洋次既能导演又能编剧,被称为“日本人心灵的代言人”“喜剧山田”。他的严肃作品我们也很熟悉,像《黄昏的清兵卫》《远山的呼唤》。最了不起的是,山田洋次已经90岁了,今年还有新作问世。

我们先来说的电影就是他近年的系列新作,描写日本家庭代际关系的喜剧《家族之苦》。名字里虽然带着个“苦”字,但这属于轻松诙谐的喜剧片,适合全家一起看。第一部的开头,只见一个住在东京的退休老头儿平田周造,打了一天高尔夫球,又到小酒馆里调戏老板娘,醉醺醺地回到家,教训了一顿大儿媳妇,又奚落了一番妻子,因为这套三代同堂的小别墅是他当年建起来的。他正要得意洋洋地就寝,忍了他一辈子的妻子拿出张填好了的离婚协议书,请他把字给签了。因为她终于受够了,要寻找自己的幸福。消息传开,这个外人眼里美满的大家庭,变得鸡飞狗跳,风雨飘摇。同住的大儿子懒得管,只想着推卸包袱。出嫁的女儿女婿、小儿子跟着慌乱了起来,纷纷猜测到底是老爸还是老妈有了外遇?这样的事在日本社会比在中国更常见,对应的正是日本社会的老年离婚潮。就像《家族之苦》第二集讲的是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和巨大的社会压力;第三集讲的是家庭主妇的地位问题,都是山田洋次自己编剧的。电影里的情节看上去信手拈来,好像想到哪儿拍到哪儿,其实相当难实现。如果不能把人物情感和日常生活把握到细枝末节,就呈现不出那种自然的韵味和喜剧感。

2017年,国内翻拍过《家族之苦》,叫《麻烦家庭》,结果是画虎不成,让人越看越尴尬,怀疑主创是不是不知道中国老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拍得好的国产家庭电影当然有,我后面会说到。

如果你能接受更深邃、更沧桑的电影,可以看看山田洋次在这三部曲之前和原版人马一起拍的《东京家族》,讲的是两位老人去东京探望他们的几个子女,亲眼看见了他们在大城市立足的艰辛。子女虽然表面上对父母很周到,但暗中有一种疏远,不想为接待老人打乱生活节奏。你知道,这些心思可是瞒不住爹妈的。比较真诚的倒是那个不成器的小儿子。在人人心里都觉得烦恼落寞时,无可挽回的事发生了……

电影虽然拍的是东京,但和中国大城市的家庭很像,其中的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承认。有些话、有些事,我们不知道怎样和父母讲,也不知道父母想和我们讲什么,那就不如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

《东京家族》还不是这类故事的起点,它是一部经典电影《东京物语》的成功翻拍。《东京物语》拍摄于1953年,讲的是70年前的日本家庭问题,在很多视频网站都可以免费看到。导演是日本电影之神小津安二郎,他创造了日本电影的独特美学。看电影看到了小津,可以说是真正进入影迷段位了。因为小津在二战里的经历,我们对他和他的艺术的评价需要分开看。我个人更多地会去看受他影响的两位后辈导演的电影:一个是是枝裕和,一个是三谷幸喜。

是枝裕和在中国观众中间很有号召力,近年来是文艺青年的最爱。小津和是枝都在片子里表达日本家庭中的冷漠和疏离问题,在小津的时代,这是由于战争引起了传统家族制度和农村生活的改变;在是枝的年代,这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下的连锁反应。小津的情调是缅怀过去,而是枝一直在思考怎样重建人和人的温情关系。他的电影经常是从家庭的残缺和感情创伤开始,走到一个温暖的和解。他也和山田洋次一样,对日常琐事有很深的审美体验,你能感觉到他们的片子拍得很慢,但一点儿也不沉闷,应了美学家朱光潜的那句呼吁“慢慢走,欣赏啊”。如果你打算看是枝裕和,我首先推荐他的《步履不停》和《如父如子》,如果你想知道日本美人的家常生活,可以先看他的《海街日记》。

咱们再说回到喜剧,三谷幸喜是位特别的导演,他的电影《大空港》,在100分钟里一镜到底,非常炫技。他的喜剧电影《魔幻时刻》和《有顶天酒店》都适合阖家观看。

我先推荐一堆日本家庭电影,是因为日本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比中国要早上几十年,对这类问题思索得更久。庶民喜剧的诞生,是因为全社会熟悉中产阶级的生活问题。而且东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接近,在生活态度上有同样的柔韧。

刚才我们说到,中国导演也一样能拍出好的家庭电影。比如三十年前有一部黄健中执导的《过年》,讲的是北方的农村家庭,年轻的朋友没看过,这部片子有很多喜剧手法,可又不算喜剧。它讲的是一对老两口盼着儿女们回来过年,结果他们回来了又各怀鬼胎,惦记着怎么从老人那里抠出钱来,最后,年夜饭结束在了一场混战里。这片子看着有那么点儿扎心,多少家庭是想勉强掩盖矛盾,最后又没维持住那一团和气。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自己家没闹到这个地步,看看这部电影也挺好,从虚构里获得优越感没什么道德负担。再说了,光看赵丽蓉、李保田、葛优、梁天这个演员阵容也足够有吸引力了。

说到葛优,还有一部我很喜欢的《大撒把》,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出国潮,里面有孤独的人如何过年的情节,那个年代的电影都有种朴实的真诚。那一代的演员,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个个都性格饱满,能分得清清楚楚。

台湾导演拍家庭题材的成就特别高。最有名的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但是李安很可能要算好莱坞导演,他的三部曲里讲到了中西文化冲突和同性恋话题,未必适合和老人一起看。我在这里推荐杨德昌导演的《一一》,这部电影被视作华语电影界的家庭史诗,艺术成就不在小津的《东京物语》之下,没看过的话就有点儿遗憾了。

香港导演的作品里,我们可以一起来看许鞍华导演、萧芳芳主演的《女人,四十》,年过四十的儿媳尽心竭力地照顾患上痴呆的公公,老人最后对她说:“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啊,是很过瘾的。”这样的人情和温度,也是我们中国式的。

咱们前面说的大多是讲述中老年人的电影,最后来介绍一部讲少年人的美国电影,叫《怦然心动》。这是部温情的家庭喜剧,讲的是纯真的初恋。同时,也是在讲获得幸福和尊严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今天我们说的都是家庭题材的电影,故事琐碎,格局却不小,至少比《钢铁侠》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它们都有近似的价值取向:生活是不完美的,但我们能在家庭中寻找到和解和慰藉,遇到寒冷时,可以和身边那些宝贵的人相互取暖,去尽可能地笑一笑。就像那句台词所说的:“人生啊,是很过瘾的。”

今天提到的片单,我附在了文稿的最后。期待你的不同感悟,我是贾行家,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