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罗胖精选。
最近,我们发布了教育家李希贵校长的新书《家庭教育指南》。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呢?传统的家庭教育的书,都是先让家长变成教育专家,然后再教育孩子。这对家长来说,其实挺难的。一年前,我们在筹备这本书的时候,就和李校长有一个共识,我们要做一本让家长行动起来的书,要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行动中成为专家。
这周很多家长都收到了这本《家庭教育指南》,那怎么才能用好这本书,怎么在行动中完成家庭教育,我邀请了得到图书的负责人、也是《家庭教育指南》这本书的出版人白丽丽老师来给你讲一讲。好,有请白老师。
你好,我是白丽丽。
李希贵校长的新书《家庭教育指南》你可能已经收到了。打开塑封一看,也许你会懵,皮质包装,活页夹,活页纸,和常规的图书也太不一样了吧。这样一本书,该从什么地方下手读呢?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本书,但严格来说,它更是一份行动清单,一份写给家长的行动清单。怎么使用这份行动清单呢?我建议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使用方式是,拆开来读,千万不要从头到尾读。
你听得没错,拆开来读,而不是从头到尾读。
我知道你平时工作挺忙的,回家之后做家务、陪孩子,累了一天之后,要让你再去读一本厚厚的育儿书,恐怕不容易。
所以,这份指南我们希望为你提供尽可能轻量级的解决方案。
你可能会说,这书看上去老厚了,怎么会是轻量级的呢?别着急,听我一一为你讲来。
首先,这份指南,没什么复杂的理论,只有干干净净的行动清单。
李希贵校长在教育领域从事了三十多年的工作,对于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有精深的研究。但这次,他没有写任何教育的理论和流派,直接指向了行动。
这份清单里,只有54条指南,不涉及长篇大论,不涉及理论辨析,甚至连案例都没有涉及,而是直指行动——逐条告诉你,当一名家长该怎么做。“行动”是这份指南最核心的特征。
其次,这54条指南,每条指南都是独立的一页,只要看完一页,就可以开干了。
完全不需要看前情概要,或者后续发展,只要一页就足够。而这一页,可以是任意一页。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这份行动清单,我们连页码都没有设置,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前后顺序的问题,你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读起。无论你是行动起来再看,还是看起来再行动,都可以自由掌控,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为了方便你理解,李希贵校长还专门委托他的学生结合场景,为每条指南配上了插画。对着插画,看着指南,无论你喜不喜欢阅读,一条指南的内容,很快就可以看明白了。
此外,我们还将整本指南设计成活页夹的形式,方便你拆出相应的页面,张贴在家里。这也是它看上去厚的主要原因,因为加入了金属环,让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工具箱。
你拿到指南后,打开活页夹,如果想先从某个原则——“陪伴在先,教育在后”开始,就可以把这一页取出来,放到书桌上,贴到墙上,甚至吸到冰箱上——只要是家里你容易看到的地方,你都可以把它贴上去。我在文稿里放了几张图,你可以参考。
每天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你既可以看到大大的金句——“如果说教育是一件产品,那么它最需要的投资就是时间”,它会触动你心里小小的神经,提醒你,无论工作怎么忙,都要留出时间来陪孩子。
你也可以看到具体的陪伴建议——比如和孩子共进早餐,比如每天抽出哪怕10分钟来,放下手机,专心致志陪他玩一会儿,再比如定期带他去爬山、逛博物馆、吃美食。这些建议也会促使你积极行动起来。
你要相信,只要你迈出了这么一小步,就可以立即在自己或孩子身上看到效果,你会发现你和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你对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也更有信心了,这种美好的体验,会让你更有动力继续下去。
等这条指南你坚持一段时间,已经熟练掌握,孩子身上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你就可以再取出其他的指南操练起来了。至于之前的一页,你既可以把它收回活页夹里,也可以不要它。一份指南,如果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促使你行动起来,哪怕这个活页夹里最后一页纸都不剩了,哪又如何?这难道不是它最好的归宿吗?
说它是轻量级解决方案的第四个原因是,不同的家长,可以拆出不同的部分读。
这份指南里有10条原则,24种方法,10种任务和10种工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义不同的阅读顺序、方式和节奏。
如果你还没下定决心,从头开始学当家长,可以先尝试和孩子一起做个指南里的小任务,也就是指南的第三部分,看看孩子的反应,和家人的参与状态,自己掂量一下,按照指南做难不难。如果不难,你就可以一步步深入下去,从任务,到方法,慢慢去尝试。
如果你平时就是一位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家长,先不用急着做,把自己经常使用的方法,和指南里的24种方法对照一下,哪些和你的异曲同工,哪些是你没想到的,哪些与你有所不同,分别列出来,趁此机会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做一个反思和复盘,整理一下自己的方法宝库,然后再使用起来。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好家长,但一直没有找到蓝本,建议你先认真学习一下10条原则,看看哪一条自己最容易做到,给自己设定第一个小目标,比如第一个月坚持1条原则。你只要坚持一定的时间,就会收获好效果。事实上,10条家庭教育的原则,并不需要你都做到。选两三条,坚持做是最重要的。10条原则就是10个入口,它们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走通一条就会一通百通。
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种使用方式,拆开来读,不要从头到尾读。
我要说的第二种使用这份指南的方式是,不要只是一个人读。
夫妻俩一起读,和家里老人一起读,都是这份指南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人说,除了装修房子,夫妻俩在怎么教育孩子上,最容易有分歧。拿到《家庭教育指南》后,以后关于教育的事情,咱就别吵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解决。夫妻俩在同一套指导思想下,达成统一战线,劲往一处使。
除了你和你的爱人一起读,还可以叫上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起读。平时上班,孩子很多时候都是老人帮着带。两代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教育观念不一样,冲突不可避免。有了《家庭教育指南》,再遇到有争议的地方,你就可以说,咱们看看指南是怎么说的,照着指南说的干。不再拿你的理念去否定老人的理念,这样他更容易接受。
在家里形成共识之后,你还可以拿这份指南来对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语言:如果你不放心,在学校里老师怎么对待你家孩子,送他一本《家庭教育指南》,一方面老师会感谢你,另一方面,老师知道你对教育是有见解有要求的,对待孩子的时候,也会多一份心思。
我要说的第三种使用方式是,尽早开始看,早看早受益。
前些天,看到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是不是非常扎心?父母作为影响孩子一生的终身“职业”,居然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匆匆上岗了。现在,有人替你总结出了为人父母非常实用的行动清单,你可以省去自己摸索、研究的环节。
如果你刚刚结婚,或者还只是准家长,你可以提前读起这份指南来。相信我,早一点读,能让你从最初就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而不是把你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做法,不自觉地在孩子身上实践一遍。
如果你的孩子刚出生,或者刚上幼儿园,那是读这本书最佳的时机。你会深切地发现,你遇到的那些问题,这份指南里几乎都有提及。李希贵校长经常说:命运是由习惯决定的,但我们常常埋怨运气。怎么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怎么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怎么让孩子既遵守规则又发展出个性,这份指南里都有提及。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中学,学习会成为重要的内容。怎么帮孩子爱上学习,怎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激发他的上进心,这些问题,都是校长最擅长解决的。你会发现,他的解决方式很多时候四两拨千斤,关于孩子在学校的学科学习,他甚至建议你不要介入太深,只要把传递赞美的工作做好,把孩子和老师的关系润滑好就行。我的同事,最近用这个方法来赞美自己已经上初中的孩子和他的老师,据说效果极好。
当然,这本书你还可以作为一份郑重的礼物,送给你的亲朋好友。闺蜜新婚,除了送红包,附上一份《家庭教育指南》,让闺蜜先培训再上岗,这份贴心她自然能体会到;亲戚家添丁,再也不用发愁是送奶粉还是纸尿裤了,送他一本《家庭教育指南》,让他照着干就行;要去朋友家做客,他家只要有孩子,就可以带一本《家庭教育指南》,这比送一袋水果,让人觉得用心得多。
这就是《家庭教育指南》的几种使用方式,也期待你开发出更多的方式来。
在这份使用说明书的最后,让我再重申一下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不把它作为一本书来看,而是要像使用工具那样,把它拆开来,贴到墙上、白板或者冰箱上,促使你行动起来;
第二,不要一下做太多,先选一条原则或方法出来,坚持做一段时间,你会很快在你和孩子身上看到效果。
最后,祝你且行且歌,在行动中成为得心应手的好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内容听完了,我是罗胖。
现在,李希贵校长的《家庭教育指南》上市不到一周,首批3万册已经售罄了。有2万名家长,和30多所学校购买了这本家庭教育指南,而且开始了他们的家庭教育行动。因为这本书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周期也比较长,第二批的现货得等到20天后,也就是11月15号才能发货。我们会按照下单顺序,给先下单的用户优先发货。
如果您想早一点读到这本书,推荐现在就在得到APP首页搜索“家庭教育”四个字,拿下李希贵校长的这本《家庭教育指南》。
毕竟一本书,如果能对我们某一阶段的人生产生重要的价值,那么它就值得被等待。
好,罗胖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