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俱乐部」,每周有进步。
在「得到」学习,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学到了什么然后把它给讲出来,讲出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当着好多人把它给讲出来。所以「启发俱乐部」就是我个人的每周学习报告,所以是一个线下剧场版的知识脱口秀,你就这么理解吧。但是北京现在不是不让线下有剧场吗?所以没办法,我们只好在办公室一角,然后用发红包的方式诱惑我们的同事来当观众,我们来假装这是一个剧场版的知识脱口秀。
我们今天在这儿聚集,向过去一周我读过的那些书、请教过的哪些人、上过的那些课、所有给我致以启发的人表示感谢。
过去七天给我最大启发的一个人是他,我的同事作家陈章鱼。在办公室特别好找他,你到我们办公室去看,脸最大的那个人就一定是他。
过去一周,陈章鱼在知识城邦里写了一篇小作文,我们都知道过去一周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高考结束了。然后,陈章鱼老师在这篇小作文里说了一句“丧尽天良”的话,他说“多年之后会有一个瞬间你会发现,在此生遭遇的所有考试当中,高考是最简单的一场考试。”
这个结论不讲理嘛,对吧,因为谁都知道,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一生当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场考试,我们来看看这个脑洞是怎么开的,陈章鱼是怎么分析的。
他说其实很简单,高考最大的特征就是你们觉得难不就是因为人多吗?可是你意识到人多带来多大的好处吗?
首先你作为高考的考生你有特权,对吧。因为你要高考,连广场舞大妈那几天都得消停,你如果赶不到考场,你只要掏出准考证拦下一辆警车,警察估计也不会跟你废话直接送你去考场。这是特权,你一生之后遇到的所有的考试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优待。第二,因为参与的人那么多,万众瞩目,所以无论是出题、考试、阅卷、录取各个环节,你会享受到这一生可能再也没有的那个公平的程度,对吧。
人多还带来什么好处呢?就是哎呀这个跑道看起来人很多、竞争很残酷,但实际上这个跑道给你清扫的非常地干净。你在高考这样一个考场上你只有一个变量,就是你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你复习的勤奋不勤奋,几乎只剩下这一个变量,剩下那个跑道上什么小石子儿、无关闲人都给你清的干干净净的一条赛道。
这话说的还真是有道理,因为前不久浙江大学的罗校长我们有一次聊天,他就跟我说高考这件事,有一件事情我以前从来没想到过。他说高考命题很多省原来都想拿来自己命题,但谁最容易呢?发现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高考自己命题没问题,但是如果像什么河南、四川、安徽这样的人口大省,而且情况比较复杂,他们发现命题很难。你可能会觉得奇怪,高考命题,哪个省还没点特级教师?命一套题有什么难的?真的难。然后当时罗校长就问了我一个问题,说我问你,冰淇淋这三个字儿能出现在高考的试卷里吗?我说这有什么不可以出现的?他说当然不可以,因为有些穷困山区的孩子他就是没见过、没吃过冰淇淋,你不能因为他穷没有吃过冰淇淋你就在高考考题里面这么难为人家。
所以你看,高考命题是一个极高技术难度的活儿。所以有些省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这侧面证明了什么?就是高考因为参与的人很多嘛,所以这一场考试实际上是被精心设计的,你只有这一个变量,就是我勤奋不勤奋,然后直接带入就能得出结果。
陈章鱼其实就想提醒我们,这辈子再也没这好事了。因为他打了一个比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原来我们是千军万马,我们过去说是过独木桥,你就把它理解为过那个崇山峻岭里的山谷,过山谷人多所以形成了一支队伍。但是过了这片山呢?你来到了平原,然后大家四散奔跑,每一个人都走上了自己独特的小径。你不要以为这一辈子考试就结束了,这辈子考试还有很多种的:
同事们相约出去吃饭,你说带我一个,别人一定带你吗?带不带你这难道不是一场考试吗?
一个姑娘或者小伙子你想跟人家发展点特别的关系,这难道不是一场考试吗?
一个公司你想加入,面试官坐在对面,这难道不是一场考试吗?
请注意,这样的考试你很孤独的,只有你一个人。对,是没有高考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你觉得这些考试很简单吗?所以,陈章鱼才这么说,说高考也许是你此生最简单的一场考试,因为人多。而此后的考试变得特别的孤独。
这当然只是陈章鱼的一篇小作文,但是这篇小作文我看了之后受到了灵魂的报击,我突然意识到了一点东西,这是我这一周重点想的一件事,就是因为高考这件事在我们每一个当代中国人生命中扮演的那个角色我们低估了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高考实际上对我们一生太重要了,甭管你上没上过大学,大概率很多人是参加过高考的。也就是说,在我们求学小学六年、中学六年这12年的时间里面,高考作为一个模式,作为一个游戏的模式,是当作一个极深的烙印刻在我们生命里的,那12年还了得?那12年是我们心智成形的12年,对吧?所以它是不是会带来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因为这个游戏太重要了,而发生的岁月对我们又太重要了,所以我们一直在这个游戏里面,我们没有逃出来。
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就是两个游戏玩法不同,你逃不出一个游戏,第二个游戏你是玩不好的。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不是经常有一些段子去埋汰一些民国时候的军阀吗?其中有一个韩复榘的段子是最多的,说有一次韩复榘到一个学校看见学生打篮球,哎呀,可怜啊,这帮娃啊,穷成这样,就穿着个裤衩十几个人争一个球,来啊来啊,每个人发条裤子,一个人发个球。打仗的模式和打篮球的模式,就是因为两个游戏你只要看不懂它,你根本就进入不了另外一个游戏。高考因为如此重要,我们翻越了这座山,陈章鱼给我们的提醒翻过这座山到了平原之后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事?所以我觉得这事真的很重要。
我经常跟一些年轻的同事说,哎呀,不要把职场当考场,不要以为在公司还是在学校,那个行为模式不一样的。但是我姑且也就说到这儿为止,我没有试图总结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表面上的不一样其实很简单。
你们每个人都知道,高考看似是一场考试,但高考在“作弊”,帮我们“作弊”。
比如说,它会给我们出题,此后的考试哪有题?各位自己心里想想,那个题目是你自己找的,没有人给你命题,标准命题。
更要命的是高考还有标准答案,此后一生的答案哪有标准答案?女朋友说我现在病了,你以为标准答案是多喝热水。
更更重要的是,高考做了一个最大的弊,居然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权重和分数。这是一个多大的弊?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有很多,但是你真是每时每刻分的清你面对的问题的权重吗?这个题目10分,那个题目1分,然后你能按照自己的踏歌分值对它进行排序,我们做得到吗?
别说你们,我也做不到。每天到办公室把包一撩下,这个来了,罗胖,问你一个事,我约你个时间。只要我稍微丧失对我自己的生命和一天日程的控制,你会发现迅速就被扯的稀烂,更何况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我们都是有排名的哦,我们给你看这个短视频都是有用户根据自己的数值选出来的哟。对,你只要丧失对自己生活各种重要性的排序,别人的排序就会乘虚而入,把你撕的粉碎。
你想高考是不是在“作弊”?我们这一生后来的所有再面对的再复杂的再重要的考试没有人命题,没有人给标准答案,没有人给分数的权重。所以你看,这就是高考的问题。
但是,今天我们这个话题不能停留在这么简单的话题上。我们再试着往深想一想,高考这个游戏如果我们不能逃脱出来,我们会踏进什么样的坑?
先说第一个,这一周我总结出来的。前两天我看了一条微博,有人说了这么个事,挺常见的一个事。他说:当年我在当销售员的时候,为了一个大客户,我跟我的竞争对手玩了命地争取这个大客户,使了无数的招,下了无数的工夫,但对不起,最后失败了。失败了本来无所谓,但是我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我失败的原因和我在意的那些事没关系,是因为我的那个大客户当中握有决定权的那个人他们家的孩子要上学,而我那个竞争对手能给他们家孩子提供一个名校的名额。就这么简单。
他说这个竞争从一开始我根本就没有希望。这样的事是不是生活当中还是挺经常遇到的?甚至这个事你也不能说人家就触犯了什么道德、刑法,谈不上,对吧,很正常的。就是这一个局你就不该上,上了一开始就注定输,而且你过程当中你就不知道。OK,这样的事我们遇到很多。但是请问,高考里面有这种事吗?就出了这道题,这道题无解。但是这是生活的常态,经常有的题就是,你在不知不觉当中,你根本就没法往下做。对,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
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就是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高考和科举制度,我们就把科举制度也接上,就一块儿算。就是它老在给我们一个暗示,所有的题都有解,对吧?你想过去科举时代,皇上都说了,你看这个,你不是,认真读书就能当举人,再认真读书就能当进士,这肯定有解啊,那么多圣贤,那么多前辈都解了啊,好好干,范进也有中举的时候。这就整个科举和高考模型给我们的一个暗示。
我看过的最悲催的一个史料是清代康熙38年,广东顺德有一位举子叫黄章,跟那个魅族手机的创始人黄章一个名儿,不是他,但是他俩都是广东人。广东顺德举子黄章进京赶考,赶考的时候多大呢?99岁。我们来看一幅图,这不是当年的照片,这是我们做的。他让他的曾孙子挑着一盏灯笼,上面写四个大字“百岁观场”。
场就是考场的意思,观是什么意思?就是看看,就是来玩玩。那真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因为那么大了就是考取了大概率也不会去当官了嘛。他就是觉得这道题有解,就是到最后什么都不为,我就把这道题解开,我就想爬到上帝的脚边,你把我命运的底牌掏出来给我看一眼,我这辈子有没有机会中举?考取?但是我们都知道,真实社会不是这样,一千多年的科举,几百万、上千万的人往上冲,最后冲出来多少人?十万进士,这个比例悬殊的不像话。但是一千多年的读书人都觉得这道题有解。你不觉得这事还是挺荒谬的吗?
我们生活当中就被这种科举或者高考的模型其实给我们设计了一个特别不合理的心理的鄙视链,两个词咱们搁在这儿,一个词叫坚持,一个词叫放弃,你觉得哪个是褒义词?
当然坚持是褒义词了,我们中国人都这样想的,对吧,就是死在阵地上,英雄,哪怕为了保存实力再合理的撤退,孬种。这是我们这个文化通过科举和高考这个模型训练出来的一个基本心智。你不要误会,你别觉得下面我劝你该放弃就放弃,不要坚持,我没有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当我们把一个正常的人生关头的选择,就是我该坚持还是该放弃,我们确立了这种褒贬的位格,确立了这个鄙视链之后,其实社会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就是它会遮蔽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理解,原来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去年我在「得到」里面上了一门课,施展老师的课,叫《国际政治学40讲》,我不知道你们学过这门课没有。他其中就谈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阿富汗这个国家,阿富汗这个国家我们都知道,它有一个外号叫“帝国坟场”,什么意思?就是只要是大帝国,只要你胆敢踏到阿富汗这个泥坑里,那你就死定了,此处是你的坟场。
你看,十九世纪英国人在那儿真的是一支部队进去打的片甲不留回来,然后俄国,后来的苏联帝国,现在我们知道美国人在那儿,阿富汗民族真的是一个战斗的民族,你穷吧,但是有抗争的勇气,就是打的这些帝国不能翻身,是条汉子。过去我们都是这么理解这件事的。
但是你要是学了施展老师的这门课你会发现,事实是这个事实,但是原因完全不是这个原因,你看他是这么个理解逻辑。
原来阿富汗没有这个国家,它只是在中亚地区那一片崇山峻岭当中的一些散碎的部族,没有任何政权的成形的统治,就这么一群部族,前现代化状态就在那儿。但十九世纪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北边的俄国和南边的英国,英国为什么在南边?因为当时英国占领了印度,所以英国在那边,北边是俄国。这个两强要争霸,要博弈,对,没错,历史上把英国和俄国在十九世纪的这一场争霸就称之为叫“大博弈”。但是这两个帝国到后来发现,俄罗斯发现我再往南我很难再进步了,我很难再往前走。英国人发现我再往北我也是叫“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我也到头了。那怎么办?中间有一片缓冲地带,两强一商量,我们给它起个名吧,叫阿富汗。我们给它建个国家,再弄个国王吧,这个国家叫阿富汗。
所以你看,阿富汗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这不是一个坚持直到胜利的故事,这是一个你不放弃你到这儿就会失败的故事。阿富汗这个国家不是由坚持的胜利带来的这么一个国家,它是由我们力尽了,我们放弃了,我们到这儿我们承认自己力有不逮,然后雕塑成形的这么一个国家。所以阿富汗为什么是“帝国坟场”?不是阿富汗有多厉害,是如果有一个帝国胆敢到这个地方再不止步的话,等在前面的是坟场。
我是第一次在施展老师的课里面听到了这条逻辑,我觉得很高级。这条逻辑它说明了什么呢?来,我们往下看。
其实就是乔布斯说过的一句话,乔布斯说,“我对我们做过的事情感到自豪,我对我们那些决定不做的事情也同样感到自豪。”
你要是放在一般的语境里看,乔布斯这句话说的挺怂的对吧,就是强行自我解释呗,你做过的事你牛你自豪,你没做你还牛?你还自豪。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这个事,因为我们有科举和高考,我们觉得你没做就是你怂了。但是你会发现,理解任何一件事其实都存在这两种角度,一种角度就是我们奋斗、我们努力、我们坚持我们能达到的地方,可是理解这个世界任何一个东西的样子,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既使努力了、奋斗了,也只好止步于此,到这儿的样子。对吧。
就像理解一个人,罗胖吃的这么胖,那你会问我一个问题,你吃什么长到这么胖?这是一个理解角度,对吧。但是,其实你再反问第二个角度,就是你天天这么吃,你咋没有变得更胖?你会发现第二个角度这个问题得出来的答案我们其实可以追溯的知识更高级,因为它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基因、人类的进化,你会得到更高级的答案。
所以世界的样子无非就是边界的轮廓,边界我们既可以从坚持它抵达的这个位置,从这儿来理解。我们也可以反过来,从它为什么在这个点上放弃了,不再往前走来理解。
你会发现很多人在我们因为有高考这个游戏,他其实很难理解后面这个逻辑。比如说在创业市场上我们经常见到那样的年轻人,觉得分分钟可以给马云爸爸和马化腾爸爸上课,觉得他一定有一些想法能够再造一个微信给张小龙上课。就这样的创业者我们过去几年见到很多。他们不问一个问题,就是你这么聪明,其他人为什么不干?你那个写在纸面上的方案那么的逻辑自洽、丝丝入扣,那些大公司为什么不干?你发现的这个领域机会如此的丰厚,腾讯和阿里为什么不做?
你看,正是因为我们不承认世界上有无解之题,我们对那些撤退的人老是说胆小鬼,努力没有尽到,腾讯没有理想。就是我们经常会觉得,这是因为他的某种缺憾而导致他在此止步,我们怎么就不想想,那是人家放弃了,人家有放弃的理由,也许就是此题无解呢?要是理解不到世界的这个维度,哇,整个世界的真相根本就没有展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你看,高考这个游戏我们是不是应该逃开它?不逃开它我们是不是丢掉了很多理解这个世界的纬度?上一周我把这个道理想明白了,很高兴。但是这个问题又来了,那你会问我,那我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呢?这是一千古难题,我觉得没有人能回答得了。
我记得有一段我很喜欢的基督教的祈祷词,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以前在节目里也讲过,我特别喜欢这段话。第一句:请上帝赐给我勇气,让我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儿。第二句:请上帝赐给我平和,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事儿。厉害的是第三句:请上帝赐给我智慧,让我分得清上述二者的区别。
我原来特别喜欢这一套祈祷词,我觉得这说的多帅。但是后来岁数大了,觉得这套祈祷词其实啥也没说,为啥呢?你会发现但凡一个文章、一篇作文当中出现智慧这个词,就是智慧这个词你们不觉得挺讨厌的吗?什么意思?就是笨人没法理解,聪明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到了这种模糊地带,大家写俩字儿:智慧。就是我没法跟你讲明白嘛,所以我才说这是智慧的领地,对吧。所以,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坚持,这事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
上周我的运气真好,学习的运气真好。上周我还真的把这个问题摸到边了,我不敢说我解决了,摸到边了。
我们「得到」有一个产品叫“得到锦囊”,现在有10万会员了,然后这里面有一个老师,里面就是各种老师给你回答各种问题,其中有一位诸葛越老师,就是这位。
诸葛越老师回答了一个,那个原题目我不太记得清了,大概就是内向者应该怎么办,大概是这么个类型的问题。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是那么定义什么是内向。我们通常觉得内向你就看到这个人乍乍呼呼像罗胖这样的外向,然后坐那儿闷骚也不吱声只是在知识城邦写小作文,内向,对吧。是这样吗?但你会发现很多看起来外向的人都说自己是一个挺内向的人,比如我,我就觉得自己挺内向的,你别笑。(观众吁)
诸葛越老师给了一个特别好的定义,她是这么说的,她说什么叫内向还是外向?她说,内向者就是在和别人的相处中损失能量的人,什么是外向的人?就是在和别人的相处中,他能获得能量的人。
哇,你看这个是不是泾渭分明,马上就分开了?简单说就是,比如你现在特别累,你想休息,那你会采取什么策略?有的人说我约个局,跟朋友吃个饭,对吧,跟别人相处就能把这个能量给充电我能充回来,外向。你要是特别累就想,谁都别烦我,不要管我,不要招呼我喝开水,我就一个人找个地儿待一会儿,内向。因为甭管你在人前显得多么地活泼、可爱等等,你那是放电的状态,你损失能量了,你需要通过一个人静下来,一个人的独处来充电。所以两种充电模式决定了你是一个外向的人还是一个内向的人,这个分法是不是特高级?
这事和我们刚才讲的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有啥关系呢?我发现也一样。就是我们完全可以从充电方式来理解这件事。
比如说,我今年想做这个「启发俱乐部」,对吧。如果我觉得我做着做着我被充电了,就是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那个回路,回到我身上,它可能各种,可能是观众越来越多,也可能是「启发俱乐部」那个票价越卖越贵,也可能是我们家闺女或者是我媳妇儿表示,你因为干这个你在家庭中地位提升,不管。就总而言之我突然感觉到,我被很多人认可,嗯,那你就坚持。如果你觉得越干越抽抽,越干越放电,第一期充满了劲头,第二期就觉得,哎呀,我为什么起这么个事。第三期越来越没劲,你就该放弃。
所以,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这么一个公式:多助之事就坚持(中国人说嘛,得道多助),寡助之事你就放弃(失道寡助),其实就这么简单。
你说不对,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一些仁人志士就是在一个朋友都没有的情况下,孤立地像中流砥柱一样坚持在那些不太好坚持的事里面,傻!我跟你这么说吧,就至少我的观察,所有那些就别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坚持都一定有一条密道在给他充电,就是他受到这个世界的助,这个正向的充电的能量那是一条密道,你作为旁边的人你根本不知道。
就像中学的操场上在那儿打篮球的男生,你还真以为给他充电的是跟对手的竞争吗?有可能是场边的女孩儿的啦啦队呢?那都是密道,你不知道。
甚至是那些仁人志士在慷慨赴死的时候,他充电的那个密道可能是古代的某个圣贤,可能是他被家族看得起的一个很虚妄的一个想象,我不知道。反正坚持下去的事大概率是你在被充电的事。
确实我们这几年创业,包括做「得到」等等,也确实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就是一件事,不管你刚开始怎么想的,突然就觉得你就做吧,一做发现,哎,我怎么运气这么好?怎么想什么来什么,怎么一做好像就很多人来帮我。赶紧往下加大力气做。为什么?因为证明你做的这件事不是你一个人的想法,你一定突然瞎猫碰死耗子推开了一扇社会共识的窗,涌进来很多社会共识,大家都来帮你。那什么事能够做成?道理很简单,不是你有多能把这个事做成了,是你偶然地踏进了社会共识的主航道嘛。
反过来,如果你做一件事你自己原来想挺好,一开干你会发现什么都不顺,特别不走运。这也许反过来就证明了一件事哦,社会关于这一件事本身没有共识,不是说你想的不对,也许是时机问题,也许是这件事不该你做。这件事可能在纸面的推演都成立,也许是换个时候、换个人做,就做成了,那你跟它扛什么呢?你就放弃嘛。
所以,就在上周我突然看懂了一句话,那句话叫做:“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过去我们看到这句话是不是觉得特别不讲理?实力就是实力,运气就是运气嘛,对吧。但是这句话你要是倒过来理解就特别通,什么叫实力?实力就是把你的实力放到你觉得运气好的那部分去使用你的实力。对吧,这么倒过来一解释是不是也就通了?
哎呀,我们还是回过头来吐槽一下高考,高考从来不认这个事,因为觉得你做不出来就是实力不行,不存在运气,不存在逐步的凝聚共识,不存在走一步看一步,我看看能不能充上电,它不允许你失败。所以你看,高考这个游戏非常好,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要对它加以警惕?
我们接着吐槽一下高考这个游戏,请注意我不是吐槽高考本身,我是在说,如果你已经成功地越过了高考这个山丘,来到了人生真正的平原,像陈章鱼说的,你开始那些孤独的考试的时候,你在认知模式上,必须摆脱高考对你的哪些影响?
高考它有一个支持系统,就是你别觉得高考是你孤独地在考场做卷子,它有一个支持系统,就是阅卷。你想,为了让高考显得公平,其实阅卷工作做了很多,比如说大量的题能变成客观题让你写ABCD的都变成了客观题,对吧。
现在为数不多的主观题比如说高考作文,那主观题会不会对我们不公平啊?你想大家都在高考考场上写作文,阅卷老师可不一样,而且我们曾经得知,其实也不是从别的地方,就是陈章鱼告诉我的,数字要说错了你负责,反正我从你那儿看的。他说高考语文一篇作文大概800字吧,老师居然用40秒钟就打了分数,平均。高考哎,作文题哎,大几十分,基本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的成败利钝,给我40秒?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所以高考的这个问题其实从我30年前高考的时候就有人在吐槽这件事,一直到今天只要高考完了大家都去讨论高考作文嘛,别的我们也不懂,都去讨论高考作文,所以批卷的这个时间问题,就这40秒问题一定会被拿出来拷打一番。
但陈章鱼在这个小作文里他提示我们,这不公平吗?40秒?过了高考你会发现,人生其他的考试如果你能够得到40秒的时间,别人才对你做出判断,那简直就是对你的尊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要跟一个人做朋友,别人一扑楞脑袋,不和你做朋友,需要40秒钟别人才能得出判断吗?
你追一个人,别人不干,需要40秒吗?有的女孩儿0秒就够。
你坐到面试官面前,你以为别人跟你聊上20分钟,那后面的19分钟都是跟你客气,你进门的时候他就知道你合适不合适。
人生的真相有时候极其残酷,别人不会给你40秒钟再给你得出判断的。
所以我们再回头联想,我们抱怨高考给我们的时间太少,这事儿真的是合理的吗?别人真的对我们不公平吗?其实我们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我们对他人做出判断既使给的时间很少很少,其实往往很公平。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本小说,李佩甫老师写的叫《城的灯》,就是这本书。
这本书里别的情节我大概都忘了,其实有一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深,他是写军队里面有一个参谋,这个人也是苦出身,就是一路向上奋斗那么个人。然后有一次呢,军队的首长晚上开会,突然一下灯灭了,停电了,然后这个参谋是坐在那个会议室的后排,然后他站起身,从兜里掏出了一截儿蜡烛,啪,点着,把蜡烛按在了桌上,然后转身出去。
那个时候其实不是停电,就是保险丝烧了,然后换上保险丝,几分钟之后会议室灯光大亮。要知道这个会议室从来没有停过电,没有发生过保险丝被烧了的事。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这个参谋到这个职位上几年来,他兜里一直备着这一截蜡烛,从来没有被用到过,今天被用到了。那么你想,在座的所有首长对他有好印象,觉得这个小伙子靠谱,然后提拔他、重用他,这个判断在那一瞬间就可以做出。
所以你看我们判断一个人真的需要40秒乃至更长的时间吗?不用的,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瞬间,我们看见某一个人的某一个动作我们就觉得,这人靠谱。我们人在走到任何一个判断的瞬间带着的是什么?是我们此前一生几乎所有的记忆和模型。
前不久听到,也不算是段子吧,就是一个导演,那个导演被雇去给人拍一个片儿,别人一看这报价单,怎么这么贵啊你这个导演,便宜点呗导演说,你不要以为你买的是我给你拍片的这段时间,我给你拍的片儿,其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是我这一生吃过的饭、走过的路、喝过的每一杯咖啡、谈过的每一次恋爱、每一次困苦、每一次辗转反侧积累下来所有经验都为你们在拍这部电影,拍这个片。所以你看,我们人去做判断的时候我们哪需要40秒,有的时候特别快。
但是呢,作为一个被考察者,就是在考场上的人,甭管是高考那种考场还是人生后面那种孤独的考试,我们总是担心,你是不是对我不够公平?就是这里面出现一个特别奇妙的小反差、小不对称。
前不久我们公司发生了一件事。我们公司真是,所有的同事就那么爱起哄,做近视眼手术你能信吗?我们这么小的公司居然凑了20个同事一起去做,也是跟起哄一样排着队去做近视眼手术。当然这么多同事们去做,我们就想尽办法托朋友找了一个水平特别高的大夫给他们做。做完之后,按照规定,是过几天要去复查,那天早上又20个人排着队去复查。人家大夫就把你眼睛扒开大概看个一两秒钟就说,OK,没问题,走吧。然后我们的很多同事就慌,这是我眼睛哎,花那么多钱做近视眼手术,你给我一两秒钟就告诉我没问题,走,你要不再仔细看看?我有什么要注意的?会不会还有什么后果啊?你想20个人,每个人都问,这大夫是不是特烦?大夫就说,不要问,我一年看一万双眼睛,我说行就行。
刨出这个大夫的态度不好,你觉得哪个人的行为是对的?是大夫的行为对的还是我们那些同事的行为是对的?大概率大夫是对的,对吧。他的经验就告诉他,我看就恢复的挺好的,不用跟我在这儿罗嗦。但你看这就是一个不对称,我们被考察的人总担心对方在我们身上花的时间太少,我们被不负责地对待。但事情的真相呢?恐怕不是这样的。
如果以前我也不敢这么说,但是因为做「得到」嘛,然后跟我们所有的同事都一样,我们每天就是在大量地看稿子的过程当中,40秒,别说800字的作文,几千字的稿子瞄一眼当然就知道靠谱不靠谱,打个分数是没有问题的,对吧。甚至我们天天生活在社交媒体的环境当中,微信公众号你看,你是真的把每一个字儿都看了,然后你才决定这篇文章写的好还是不好?你要不要打开它?你看那些短视频的APP,你决定看不看这个短视频你需要判断40秒吗?对吧,基本上有的一两秒钟就够了嘛。
整个世界的运行就是用极短的时间做出判断,而且这个判断事后发现还挺精准的。而且社会的其他的叠床架屋的工程就是建立在如此短时间的判断上,谁也没有吐槽过这样的判断是草率的,是不负责任的。比如说我们看一篇文章《震惊,刚刚发生!!》两个叹号你觉得这是好文章吗?既使我们实在忍不住被骗进去看,我们心里也是一边骂一边看。
所以你看这就是高考模式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问题,我们老会觉得你公平吗?你制度设计完善吗?你给我足够的注意力和时间了吗?你对我负责吗?你要不再看看?但是这个世界别人对我们做判断的时候,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过程。
多年前我在上海,我去一个婚介所。哎,我为什么要去婚介所,我忘了。我去一个婚介所,我就看见一个,其实挺可怜的,也不能叫老人家吧,大概50岁左右,长的,哎,算了,不说人长的了。他就在那个婚介所门口抱着一摞房地产,然后有同去的有同事跟我说,他每个星期都来,他每个星期都来,抱着一摞房地产要见姑娘,要结婚。但是从来就没有姑娘愿意跟他处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因为这个形象我那天见到他我觉得特别可怜,但是他影响了很多年,就是我一直在想这个人,就是在他心里他觉得这个世界对他多不公平啊,不都是说丈母娘图房子吗?我已经挣下这份家业了,好几本房地产啊,我都送上门了,你们怎么都不跟我往长了处处呢?我想,他心底的那个委屈,他觉得这个竞赛的不公平,他觉得别人没有给他足够的解释时间、足够的展示自己的时间,他可能这一生真的就被这种公平、不公平的怨念给耽误了。
所以高考模式如果我们逃不出来的话,还真是挺害人的,他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公平、不公平这件事,但其实真相是,世界上确实有不公平,但是我们被对待的那种方式远比我们预料的要公平。
刚才忘讲一个。我觉得那个材料是我这周看到的特别有趣的一个材料,就是这本书,我们「得到」电子书库里有。这本书其实很普通,它是丘吉尔的演讲集,演讲词的集。
丘吉尔这个人一生当中基本上就活在自己嘴上,他真的,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一个长的也不是很好看,然后发音据说还带一点毛刺得那么一个人,但是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锻炼自己的演讲术,然后他一生几千次演讲的,每次都是认真准备,等等。丘吉尔这一生基本上就是和口头表达、和演讲,丘吉尔和演讲这两个词基本上是绑在一块儿的。然后这本书就是他的一些最精彩的演讲的集子,我偶然翻开它,我在里面看到一句话,这句话是1935年一个人,这个人我也没查出来他是谁,叫赫伯特·萨缪尔,大概率就是跟丘吉尔一样在英国当年的下议院就是看他演讲的人,这个人就写了一句话说“当尊敬的阁下发言时,大家总是挤进大厅来听,他们聆听且崇拜,他们在他需要笑声时大笑,在他需要颤栗时颤抖,可是他们依然心有疑虑,(最狠的一句来了)最终他们投了反对票。”
就是这个世界我们经常会觉得,我们努力,然后这个世界以承诺我的方式,我演讲的好,你们是不是就被我煽动的好?然后我就会得到我要的结果。但真实世界真的不是这样的,丘吉尔是,没错你是著名的演讲家,但是你真觉得你的听众是那么容易被煽动吗?他们按照你的意愿被煽动的也许是他们主动地被煽动的。
事实上就是这样,那么伟大的演讲家在历史上可能最有煽动力的人对你的听众其实没啥效果的。我们知道,1945年5月份二战刚结束,对吧,7月份大选丘吉尔就被选下去了,丘吉尔当时自我解嘲引用古罗马普鲁塔克的一句话,说“对自己民族的英雄忘恩负义,是一个伟大民族成熟的标志”,当年的英国人民族,真是不接受一切忽悠。
这其实就是我刚才讲的,就是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在每一个考场上我们都应该被公平对待,没有那个事情,甚至你所做出的努力,你所做出的努力过去已经证明有效的那些方式随时都可能无效。怎么评判自己?不是公平保证的,而是自己的努力随时根据不同的条件自己争取的。
好了,我们接着聊下一个我过去一周受到的启发,也是关于高考这个模型。就是高考这个模式它还有什么BUG?
我印象特别深,我自己30年前高考结束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同学把他那个抽屉里的所有的书抱到了操场上,举行了一个古老的仪式,一把火给烧了。哎呀,当时我觉得这哥们儿怎么这样啊?后来我上大学的时候在宿舍里一聊我才知道,几乎每个班都有这样的人,据说最极端的有把那个课桌扛到学校后山的山上给烧掉。当然他烧掉是要和这个痛苦的高考的准备的岁月告别,而且他心里有数我已经考取了,这些都无可厚非,我觉得年轻人生命当中有这么一个休止符还挺好的。但是那把火一直在我脑子里闪现,就是它是证明了什么?证明了高考其实在我们心目当中是一个词,叫决战。就是不管我此前怎么样,我跟它较劲,这一战到此见分晓,对吧,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自己反正上中学的时候最大的道德污点就是爱看课外书,我还记得我们同学校的一个老师,那个老师不是我的班主任,是其他班的一个数学老师,他知道我,知道这个胖子爱看书。有一次就把我叫到路边上跟我说了这么一番话,我至今印象很深。
他说,爱看书是一件好事,因为看书会帮你更好的过完这一生,也会帮你提升社会竞争力。但你知道吗?你现在看书提升的这个社会竞争力相当于是在爬山,可是高考是什么呢?高考是直接坐飞机。你爬山你累死了,爬五百米。高考成功上了大学,直接就是一万米,而且人生就这一班飞机,你真的确定现在你要看书吗?他说我不否定看书的价值,但是是不是现在你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准备高考。
好有道理,好有道理。如果你们家有不重视高考还在看课外书的小朋友,这段话免费赠送。这段话到目前我仍然觉得它是对的。
但是高考结束了呢?你会发现决战这个模式好像不成立。人生除了高考哪有几次决战呢?你一把赢了你就中了彩票又怎么样?你下一局不还是面对输赢了吗?你这一局输了又有什么打紧?你只要不是说的特别彻底把你一枪崩了你还是有机会重来。就是人生真有的所谓决战模式吗?我觉得这可能是高考这个东西在我们心中种下的一个最大最大的不切实际的阴影,高考在我们的一生当中特别像是一局叫单机版的电子游戏,有地图、有确切的过关卡的规则,更重要的是有game over,赢了或者是输了都是game over。但是这不是人生的实相啊。
有一本书我估计大家都知道,叫“有限和无限的游戏”。这不是书的名字,书的名字叫《有限和无限的游戏》,这是一个美国的哲学家写的,书很薄,像格言集一样的东西,很多人被这本书震撼。
他就是把这个世界上的游戏分成两种,简单说有限游戏、无限游戏,什么意思?就是有限游戏拼输赢,无限游戏呢?无限游戏拼的东西很有意思,就是这个游戏本身是在继续。你可能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这种游戏?对,商业就是这种游戏,商业从来不是拼输赢,你这一局挣了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你这公司不还是得开吗?你这事还得往下发展。所以看人马云当年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说我们做102年,你真让马云活到102年,我们202年。做一个公司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赢,是让这个生意永续。人不也是吗?你这一局赢了输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人生一直好,一直是在一个良性的、善意的轨道当中。所以你看,我们经常用有限游戏的方式理解我们自己在社会除了高考之后的其他考试其实会出问题的。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原来是事业单位的,而后来就下海,然后他就认识了很多人,然后我就不细说,细说大概估计有人能猜得出他是谁。反正他通过几年时间的经营就变成了一个无中生有的中国的某个大行业的行业协会的会长,但是大家都认。我跟他认识之后我发现他有一个特别奇妙的事情,就是他帮人任何忙不要任何利益,就是白帮忙。
然后我有一次私下我就请教他,我说我理解一个好人应该怎么做事,但是你这,你不就干这么一个说媒拉纤的事吗?你也不要提成,也不要回扣,也不要朋友给你啥好处,你自己咋存活呢?然后他就跟我说,哎,他说 你误解了一件事,他说你看我干这行,行业协会的会长,对吧,那我经营的是什么?是人脉,那请问人脉的本质是什么?他说,很多人都搞错一件事,以为人脉是资源。错了,人脉是资产。
你琢磨琢磨有什么区别,什么叫做资源?资源就是我不能用啊,我必须把它变成别的东西它才是我的,煤我得把它挖出来然后发电,然后电我才能用嘛,所以煤是资源。所以,如果人脉对你是资源,你意味着什么?你一定要去开采它,然后把它变成实际的利益落袋为安。他说我怎么能这样用人脉呢?人脉是什么?人这一生是一直往前走的,人脉是我的资产,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我的人脉保值、增值,生生不息。他说你想吧,你买一个房,这个房涨了,涨了你就卖吗?不是啊,房是你的资产,它涨了,涨了不意味着什么,你的使命就是推动你的资产一直往上涨啊,他说这是经营人脉的态度。所以说,不要跟朋友做生意,就是这个道理。就很多老人跟我们讲这样的话,不要跟朋友做生意,什么意思?就是不要把你的人脉变成了资源。
所以你看,很多人干微商,当然我很尊重干微商的朋友,但是确实干这一行干的不好就会踏入把人脉变成资源。那资源和资产我们心里把这两个很贴近的汉语词汇我们再倒腾一遍,它其实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背后不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吗?就是你玩的是一个有限游戏还是无限游戏?有限游戏要赢啊,我认识你,我认识陈章鱼,我不从你身上挣点钱我不白认识你了吗?那你就是我的资源。如果我把我认识你当做资产呢?那我就要对你好啊,我就要看着你成长啊,你成长(英雄所见略同,对),你成长你变得更好,那我们之间做别的事情的机会就会变得越大,那你是我的资产。所以你看,这是无限游戏的玩法。
可是高考过来的一代人,我们经常会觉得这个世界,就眼下这一关我得想尽办法的过,我得不极其余的过,我得不惜代价的过。好像赢了这一把我就全有,但是哪有这回事,哪有赢了这一把你就全有了的事?下面的日子你还得过。
还有,再举一个例子,东东枪,我们都知道,东东枪是中国广告界的神人,牛萌那么高兴,来给牛萌一个镜头,牛萌是我们的同事。东东枪老师在「得到」的课程,东东枪的创意文案课的主编和产品经理。当然我不推荐你的课,我推荐的是东东枪老师的书,他写了一本书叫《文案的基本修养》,他在「得到」那个课其实脱胎于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件事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是一个老师在告诉学生,就为什么你不要考试作弊。你想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考试不准作弊是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第一,你对其他同学不公平,你破坏了考试制度,都在讲这些。我们在高考之前的人生里边关于为什么不能作弊,我们接受的道理就是这个,对其他人不公平,所以我们不能作弊,我们不能对抗那个大家都人的规则,那个帘儿。
但这位老师呢他是这么说的,我念给大家听,他说“作弊会把你困在一个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职业,困住你真正的人生追求。作弊成功,那些假的成绩,就会带你到一个你根本不想去也不该去的地方。”哇,你看,第一次有人把作弊的真正的后果表述的这么简洁。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就在这两天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了一些例子,有的小孩因为父母亲帮他作弊,其实毫无必要,一个小学生说他能够研究什么癌症、科学成果,一个小孩非说他一天能写2000首诗,你好像在面对那次大决战的时候,你有了一些充足的弹药,你好像能赢掉这一局,真的好吗?你是让那个孩子,就是这句话,带他到一个他根本不想去也不该去的地方,你用一个虚假的东西来困住了他。你看,这是不是就是有限游戏的玩法和无限游戏的玩法?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得到大学”上海六期二班,上海的张绮,张绮实际上是业内很资深也很棒的培训师,他给自己起个外号叫销售赋能师,当然我没有完整听过他的销售课,但是我听过他的PPT课,就是教人怎么做提案,怎么做销售提案,尤其是当着甲方爸爸做的那种销售提案,那个PPT该怎么写。
其他的不说了,我就说到我在那节课当中记住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教训,他说你们所有人写PPT最后一页是不是都是谢谢?或者是Thanks,或者是Thank you?错,都错。也不是谢谢你们,都错。
他说为什么?因为只要你的PPT最后一页是谢谢,那你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叫:我的表演结束,现在请下判断。OK,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残忍的甲方爸爸们立即切换心态,不管刚才他听的有多嗨,他觉得我该上场,我该Judge你了,你了,我该判断你了,那我不给你挑点错,对得起老夫这一身本事吗?他立即就切换到一个判断、阻抗、挑刺这么一个心理模型里。所以,这位张绮同学说,不要写谢谢,他说你最后写啥都行。你比如说最后一页可以是这样一句话,我们来看看刚才这个方案咱们怎么抓抓落实,挺好的。
我听了这段话之后我觉得张绮给了我一个重大的启发,就是人生不允许关闭,既使需要一些仪式性关闭的时候,咱能不能不关闭它?咱能不能想办法对未来打开一个口子?钱钟书老师的《围城》大家都看过对吧,男女谈恋爱最好的方式不就是借书吗?为什么好?因为开放啊,后面还得还书啊,还书还可以再借啊。对,人生是无限游戏,你让它一环一环的往下走就好了,为什么你要发一个清晰的讯号,说OK,我的表演结束,请给我打分呢?不要,这是一个有销售经验的培训师告诉我们的一个经验,但是我们人生当中这个经验都是可以用的,不要让它结束。
最近我在咱们「得到」的电子书里面还读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真的是奇葩,我提到它我头都疼,来看这本书,你看我们公司的同事都是这副表情,这本书特别奇葩,因为它的名字实在是配不上我们「得到」的格调,这本书的名字叫《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我原来没看过这本书,我觉得哎呀这个标题党,对吧,然后它一直在我们「得到」电子书的阅读当中名列前茅,我们又是一个诚实的公司,对吧,我们从来不改数据,所以它一直名列前茅,我们也没辙,多次想通过什么运营手段把这本书打下去,无数次可耻的失败,这本书坚持的在排行榜第一名,后来我实在忍不住的去看了一下,到底是什么,发现这本书真挺好的,特别好。因为它不是在教你谈恋爱,它其实是在教你两性之间的那个沟通技术。
我就跟大家说其中的一个,就是你盘咱们中国人,比如说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有人夸你,呀,这位小姑娘你长的真好看,这位小伙子你真帅,你们一般啥表现?就是如果遇到了?害羞,哪里哪里,别人说哪里都看好。对吧,我们中国人的反应基本上就是害羞、哪里哪里、没有啦,这种。
美国人稍微开放一点,美国人基本上也就是谢谢就结束了。就这本书的作者说。
他说,法国人有一种表达习惯,这时候他不会说哪里,也不会说谢谢,他说,嗯,你真是太好了,或者是说,很高兴你能发现这一点,你真棒。
哇,你说他这句话的话术和前面的表达它的区别在哪?它让这个互动可以持续,你夸我,我反过来夸你。前面两种方式甭管是哪里哪里还是谢谢,你不管态度有多好,你不管表现的有多么的合分寸,你导致了一个悲催的结果,就是把天儿聊死了。别人说你真好看,你说谢谢,那别人只好说别的了。就是你没有让你这个沟通往前走,OK。
所以你看,用有限游戏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急于关闭,你夸我好看我也不知道怎么对答,所以我用一个办法让它关闭。而真正好的方法是我勇敢地向那个未知的未来、那个互动、那个绵绵不绝的此后的人生和我们之间关系的那种可能性,我打开它,让它变成一个无限游戏。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当然,你说到这儿,我估计有的人心里会反驳,说人生怎么会是无限游戏呢?人终有一死啊,你死的时候你还不结束吗?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假装自己是哲人我还说过一句混蛋的话,我说人这一辈子就是为那个东西奋斗,什么呢?就是为临死的时候死在哪张床上奋斗,是草席子一裹扔了给野狗吃了,还是躺在一个豪华的大床上死掉。那是我上中学不成熟的时候说过的话。
人一生到底为啥?也是这一周我看到了一篇文章,那个文章是一篇公众号上的叫“王陶陶”,我挺喜欢这个公众号的。他里面就分析了拿破仑的遗嘱。
我们都知道拿破仑被英国人在那个著名的战争叫滑铁卢战役打败,然后就被英国人流放到叫圣赫勒拿岛上,然后一直活到了1821年。他临死的时候他就留下了这么一份遗嘱,但是请注意拿破仑这份遗嘱他是字斟句酌的,他先是口述让人记下来,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改,然后在临死前的几天,他是1821年5月5号死的,临死前几天,大概十几号吧,就是4月中旬去改的。
王陶陶就分析拿破仑的这个遗嘱,他说原来我也觉得这个遗嘱挺普通的,但是因为我常年研究政治学,他说现在我再打开这份遗嘱再看,哇,拿破仑真是一个权术高手。这份遗嘱体现了什么?他里面是这么写的,我捡其中最重要的给大家说。因为他毕竟当过法国的皇帝有很多的遗产,但是他不是像一般的政治人物把自己的遗产安排明白,这个人送点,那个人送点,给自己的儿子留多少,亲戚留多少,谁给我多少恩惠留多少,不,拿破仑的遗产总额大概是两亿法郎,他把它一分为二,一部分给追随他战斗,从1792年开始一直到1815年他战败,跟随他的军官留了1亿法郎。还有剩下的1亿法郎呢,是给他最后在1814年到1815年,就是滑铁卢之前他不是被流放又回来吗?很短的那个时间,法国领土被侵略、被入侵的那部分领土上的人民,他给他们留了1亿法郎。
这个背后的政治意含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拿破仑是开创了现代政治格局的一个人,那个时候现代作为一个政权,他的两根支柱是清晰的,就是你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而你获取合法性的手段来自于军队。所以拿破仑临死的时候把财产一分为二,军队一半,人民一半,获取支持。他为什么还要获取支持?他已经到油尽灯枯的时候了,这就是我们讲的无限游戏,拿破仑还有儿子,他的儿子将来会东山再起的,靠什么?就靠这两亿法郎,如果能够买来军队的支持和民心,多便宜啊。
然后拿破仑在遗嘱的第一句就写过,他说“50年前,我生于教会的怀抱,也死于教会。”这当然指的是罗马的天主教会,我们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拿破仑跟教皇之间那个矛盾那个深,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教皇给他加冕他根本就不耐烦一把抢过来自己戴头上。他跟教会完全不是那个一个虔诚的信徒的关系,但你看拿破仑在遗嘱的第一句话先给自己做宗教归属的定位,我跟天主教庭和解,将来我的后人东山再起的时候,我希望天主教不成为他的负担,因为我留下一句话,我生于天主教会的怀抱,也死于它的怀抱。
再来,他接着写“对我亲爱的妻子玛丽·路易斯我是满意的,我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请她悉心保护我的儿子。”你要是了解拿破仑的婚姻都知道,这是两段婚姻,原来有一段婚姻,后来解体了。这个玛丽·路易斯实际上是奥地利,奥匈帝国皇帝的女儿,是一段彻彻底底的、百分之百的政治婚姻,谈不上什么感情,而且事实上拿破仑东征西战的过程当中,这个玛丽·路易斯也出轨了,而且出轨的情况拿破仑是知道的,她只不过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所以他临终的时候在遗嘱里要特别注明,我对她是满意的,直到临死的时候是怀有深厚感情的,紧接着就是一句,请她悉心保护好我的儿子。
再来,“我嘱咐我的儿子”,他的儿子就是小拿破仑,也就是历史上那个很著名的罗马王。这个时候只有10岁,就是拿破仑死的时候他其实不在他身边,这时候只有10岁,跟他妈在一起。“我嘱咐我的儿子千万不要忘记,绝不能成为压迫欧洲人民的工具,一切为了法国人民。”把民族主义,拿破仑家族是法国民族主义代言人这个旗帜往这儿一插。但是后来我把拿破仑的遗嘱经王陶陶的提醒翻过来整体看了一遍,那里面你都要从一个政治家的基心去看,你能看出很多门道。
我们回想那个时间1821年的4月份,在拿破仑知道自己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他在干什么?他在布局,这局游戏不可能结束的,你以为你把他困在那个荒岛上他就结束的吗?当然不会,后面的政治游戏他不能活着看它往下演化,所以这个时候他要尽自己生命的最后一丝光把那个布局完成。当然后面的故事拿破仑是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人算和天算加在一起在历史的车轮里面往前演化,拿破仑最在乎的他那个10岁的儿子,不好意思,在10年之后死了,死于肺结核。但是拿破仑当然没有料到的事情是30年后,拿破仑的侄子,叫拿破仑三世居然靠着拿破仑当年的威名,靠他是拿破仑侄子的血缘,靠他对于军队的那个支持,靠那个被入侵地方人民的选票,居然从法国共和国的总统一直当到了法国最后一个皇帝,而且这个皇帝一当是20年,一直到普法战争、色当战役失败他才退位。
所以你看,就这个跨越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布局,你作为任何一个人,你真觉得叫死后原知万事空,有那回事?没有,无限游戏。所以高考给了我们一个特别不好的暗示,什么决战?什么不惜一切代价?什么搞定这把再说?你看,很多人做坏事往往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他觉得我暂时损失一点,我暂时背离一点人伦道德我来获取这个阶段的成功,然后我就好了,这是决战。所以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所有做坏事的人本质上都是智力缺陷。
刚才说的是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我们往往以为人生是一个战斗,是有输赢。但其实本质上是一个你根本散不了的牌局,对吧,连死了都散不了。
好,我们继续来看高考这个游戏给我们的心智当中还种下了什么BUG?这个BUG挺严重的,就是高考把我们十几年的人生,12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把我们的人生抽象成跟一套卷子之间的关系。
你不觉得吗?在高考这个像太阳一样灿烂的目标面前,我们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工具。我们为什么上学?为了考试,我们为什么跟他一个班?跟他是同学,那是老师分配的。这不重要,所以我们事后回想起来高三的时候有那种特别可笑的人,是吧,明明头一天晚上自己复习到深夜,第二天到班里说昨晚没复习,昨晚玩来着,这种人特别讨厌,因为他误解了他以为我们在竞争,我们同班同学不在竞争好吗?我们的关系不重要,我们是参加全省全市的大竞争,你把我骗了有什么用?不影响你的排序,所以我们老觉得这种人很可笑。
但是今天我想反过来看这个问题,难道这不是高考可笑的地方吗?我们人生当中几乎是最重要的12年,我们对身边的真实的人际关系是视而不见的,我们不觉得身边的人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或者有什么用,我们的12年心智最重要的成熟的和被培植的那个过程当中我们死死盯住了一个不是人的东西,就是高考的试卷和最后的那个分数。着当然没有错,但是高考结束了,我们再一转头看这个世界,它的实相是什么啊?我们今天都知道,这个世界是我们和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又因为高考太重要,它在我们人生当中刻下的这个印记实在是太深了,所以有的人一辈子都走不过来,他一辈子都在跟公司定的KPI,丈母娘说的你一定要买房,各种各样的目标较劲。他忘了人,但这个听起来是一个特别大的和虚妄的道理,我就说说这一周我受到的启发。
这周我看到了一个新闻,我的一个同事给我看的,挺有意思。安徽有一个长丰县,安徽中部的一个县,这个县它的政府在推进一件事,什么呢?就是男女平等。那你说政府咋推进男女平等?所以他们出台了一个政策,什么呢?就是如果一个家庭生了孩子跟妈妈姓,政府奖励一千块钱。
这个政策看了我之后哭笑不得,这个政府你这么干有什么意义吗?妈妈就金贵一些,你是要追求男女平等,你是好像不跟爸爸姓爸爸还吃亏了,我们男人不平等啊,你就想这种政策出来是不是要被很多人吐槽。
但是,后来记者就采访了长丰县主持这件事的一个官员,我记下了他的名字叫龚存兵。龚存兵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这么说的,他说我们并没有指望这个政策本身改变什么,我们只是指望这个政策发布之后在这个县的每一个家庭针对这个问题发生讨论。因为这个政策很奇葩,对吧,生了孩子之后,我们要不要跟妈妈姓?我们要不要挣这一千块钱?不管你最后的决定是什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县家家户户在生孩子要跟谁姓这个问题上,他们觉得这是个选择、这是个问题,我们要讨论,我们要做决定。而不是这个事天生下来就应该跟爸爸姓。龚存兵说,我只要做到这一点我就够了,我不指望男女平等这件事我们政府一届就出台一个什么政策然后迅速就达到效果,那不切实际,重要的是,让人发生讨论。
哇,我很高兴,就是看到政府的官员用这种思维模式去做他们的公共政策的决策,这件事本身对不对我觉得可能个人有个人的想法,但是你发现它和其它的那些决策的区别在哪?就是它不是要结果,他想作用于人。就是你们讨论,你们觉得这是个事,我这个政策就没有白出。我们也想的出来,一个县你说有多少人贪图这一千块钱真的让孩子跟妈妈姓呢?没有多少,其实政府用很少的一笔财政的成本就撬起了一个巨大的一个讨论的杠杆,但这个县后来又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非常的感慨。
也是在最近我听到了另外的一个故事,也是我的同事告诉我的,你看生活在「得到」这样的公司就特别幸福,经常会被各种东西启发。我们都会抽象地谈论说不要直奔目标,我们要关照人,但是如果你没有听到一些特别具体的故事,这个道理不会被点亮。
最近我的同事熊静如跟我讲了这么一个事,她说有一些公益组织在农村里想推动村民们干一些事,比如说想组织村民们清扫清扫垃圾,把这个村的环境变得好一些。公益组织哎,公益组织本身就穷,对吧,而且很多公益组织是一些什么大学生,就这些人构成的。他们也没有什么号召力,大学生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当他们到农村面对那些农民,告诉你,来,我们来组织起来清运垃圾,我们把这个村变得更干净、更好看,你觉得村民们会鸟他们吗?根本没人鸟他们。所以就很痛苦。
但后来公益组织就找着了一个办法,很简单,他们在这个村庄的外面,我们给大家随便找了一幅图,很多村庄的外面很多这种花,然后他们就采一些花,每天编成花束然后送到这个村每家每户,送到他们的堂屋里。那发生什么呢?好像跟他们的目标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只要你坚持,天天送,就会发生很多微妙的改变。因为堂屋里有了这么一束花,所以村民们会把堂屋打扫得尽量干净一些,因为堂屋里有这么一束花,所以家人之间说话语调会稍微亲切一些。因为堂屋里有这么一束花,所以孩子们放学在堂屋里会跟大人多待一会儿,哪怕几秒钟。这就是这束花的作用。
时间长了,因为这帮大学生,这帮公益志愿者不断地给村民家里送花,所以他们拥有了一个东西,用我们熟悉企业的话语的人知道的那个词,叫领导力。所以他们在号召什么,说咱们清运个垃圾,就愿意听他们。跟这个事道理本身该不该清运垃圾没关系,是因为你们改善了我们生活,我们喜欢你们。所以你们发出号召,我们更愿意配合,就这么简单,这个村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个故事我听说之后,我觉得我一下子把所有背后那些道理,我不敢说我是把它想明白了,但是就真的变得更加的清晰可见。这个道理其实说出来特别像鸡汤,就是这个词,叫“与其直奔目标,不如直指人心。”
高考这个模式一直给我们一个暗示,就是其他的人实际上是工具,老师是我的工具,同学是我的工具,辅导班是我的工具,甚至父母都直接告诉你的孩子,说我为你怎么样都行,我为你把所有的钱花上,你只要考取大学。我们这代人的父母都跟我们讲过类似的话,他给我们的一个暗示就是,这个世界其他都是工具,只有那个目标是对的。但是你听完了这个故事你就知道,在真实世界里不是这样的,那些目标才是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
好了,今天我们花了这么长时间,好像在吐槽高考,其实不是的,其实不是的。我在以前的「罗辑思维」节目里多次为高考几乎我说高考特别好,它是这个大国保持它的公平、它的阶层流动性一个你看似好像不怎么样但实际上非常重要的工具,这是一个民族智慧来的。
而且,高考在我们人生当中给我们上了极其重要的课,它甚至在雕塑我们这个民族的很多文化特质,比如说我们这个民族都知道,我们要向上,你别觉得向上这件事是所有民族共享的价值观,不是,我们中国人在12年排队高考的过程当中我们就知道我们羡慕那些考得好的孩子,我们知道那些勤奋的人,既使我们自己懒惰,我们会佩服那些勤奋的人,这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色被高考和科举这么多年塑造过来的。
高考还告诉我们,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高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精心准备,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高考还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规则,我们不应该作弊。
对,我们个人得很多道德信仰和这个民族的问题底色是高考这堂课告诉我们的。
所以,我们不是在吐槽高考,我们只是在说,高考结束,大学走完,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世界其他的游戏模式,世界不只是高考这一种模式,而因为高考这座山实在太大,它打下的印记实在太深,以至于我们看不见其他的模式。
我总结一下今天我说的,我不敢说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我就给自己提建议,假设我能穿越回30年前,我正好是1990年,整整30年前我高考完毕。如果我有机会穿越回去,我对那个胖子,那个时候比现在胖得多,我对那个胖子我会说什么呢?
我会告诉他,高考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游戏,而这个游戏你现在打通关了,祝贺你。后面,你可能要记住几件事,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人给你出题了,这个世界不会有标准答案的,这个世界很多问题的权重是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和定义的。还有刚才我们说的,不要看不起放弃这件事,尊重放弃的力量是你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还会告诉他,你不要抱怨别人给你打的分数,那也许就是你应得的。还我回告诉他,不要追求什么决战,人生是一场又一场你想散都散不了的牌局,打下去吧,打到生命最后一刻,然后为子孙万代还要再算计算计。
我还会告诉他,不要直奔目标,就像我刚才说的,人不是目的,人本身就是目标。那你们猜如果我真的穿越回去了,我针对30年前的罗胖我讲这番话你估计他会是什么反应?他会说“啊呸,哪来一老胖子跟我讲这堆鸡汤。”
这又是我最近看到的一个启发,有一个日本老太太,其实我不知道她是干吗的,据说是日本很著名的一个影星叫树木希林,前几年她因为癌症,很老,在东京的家里去世。
但是我印象深的不是她的戏,而是她临终前有一个记者对她的采访,老太太嘛,国民女神嘛,岁数大了,就是你对年轻人有什么忠告啊?树木希林说了这么一段话,她说:“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也不会听的。”
所以我在准备这期「启发俱乐部」的最后的时刻突然看到老太太这段话,说的我也是心里拔凉拔凉的。但是没关系啊,什么叫「启发俱乐部」?「启发俱乐部」就是一个今年47岁的罗胖,47岁这个年龄那还是个宝宝对吧,我也要成长啊,就刚才这件事我自己把它想清楚,也很重要啊。高考这个牢笼、这个游戏的暗示,我今天逃出来也很重要。
好,这就是第三期在北京的「启发俱乐部」,「启发俱乐部」目的很简单,我要把自己过去七天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因为学习而得来的每一个变化,因为感恩那些我遇到的人、遇到的课、遇到的书给我带来的变化告诉你们。
下周三晚八点「启发俱乐部」再见,谢谢各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