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人均张雪峰:怎样用好生活中的“信息差”?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日元汇率走低,间接带动日本旅游热。第二个是,今年5月,工信部启动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日本旅游业持续升温,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或多或少有所增加。根据携程的数据,在今年的几个小长假里,日本是国内最热门的出境游选择之一。而造成日本旅游火爆的关键原因之一,并不是日本本身多了什么景点,而是日元的汇率持续走低。

2024年以来,日元对美元贬值10.5%,对人民币贬值7.9%。上个月底,日元汇率跌到了34年来的最低水平。这就导致,本国挣钱日本花,成了一件挺划算的事。比如LV的包,在日本购买,汇率因素叠加退税优惠,相当于国内的价格打八折。这就导致,日本代购们也迎来了一大堆订单。

注意,这个过程中,涉及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这就是,信息差。你看,汇率是明面上的数字。但是,反过来说,假如一个人完全不知道汇率这个事,这些便宜不就白白错过了吗?

本来,信息差这个词并不新。但是,最近两年,这个词突然翻红了。在小红书搜索“信息差”,有240多万篇笔记,B站上“信息差”主题的视频,播放量超过100万的起码有50个。最热门的内容,大致分这么几类。

第一类,提供每日信息差,主打简单粗暴,直接上陌生信息,让你感觉,获得了新信息,就等于抹平了信息差。

第二类,提供打破信息差的渠道,核心思路就是,把能获取信息的渠道告诉你。

第三类,更细致一些,提供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是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信息差服务,比如针对消费者、针对求职者等等。

这里面最热门的,是针对大学生的内容。前段时间,自媒体“谷雨数据”专门整合了各个平台上关于大学生信息差的内容,并且总结了一份清单。

其中包括分享各种信息渠道、学习资源、工具和课程。还有一项叫“普通人进体制的19次机会”,也就是一年中19次编制考试的时间线。还有人“模板式的大学生活”,像是“大一,1:1模仿优秀学长学姐,成为专业第一。大二,开始了解学业保研、行政保研、支教保研等捷径,最终保研名校”。

抛开具体的内容不说,咱们单看这个架势,是不是有点人均张雪峰的感觉?

当然了,前面说的这些内容,有人从中获益,但也有人觉得越看越焦虑,越看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比如,黑龙江大学的一份学术问卷,调研了8所高校的498位学生,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中高信息焦虑水平。再比如,自媒体Take It Eeeeeasy调研了740名“00后”的上网情况,发现“00后”每天上网时间越长,心态乐观的比例越低,迷茫的比例越高。

你看,面对信息差,你不可能视而不见,但也不可能太在乎。换句话说,我们追求信息差,得有一个适当的度。怎么把握这个度?之前蔡钰老师在《商业参考》第三季中专门介绍过,有两套可以借鉴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只关注有价值的信息增量。比如,陌生认知,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系统之外的人带来的信息,就像俗话说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可以多留意跟自己不同的人,去获取自己圈层没有的信息。再比如,陌生参照系,也就是,把自己已知的知识,放到未知的环境里去验证,也能获得信息增量。比如,蔡老师介绍过,国产大飞机C919在试飞考级的时候,既要到内蒙古的极寒之地去试飞,也要到合肥的雷暴雨环境里去试飞,才能把性能调到最优。这就是把既有信息带到不同的参照系里去做交叉验证,带来的信息增量。

第二个建议是,想要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增量,可以侧重关注六种信息差。

一是关注差异,也就是关注两件相似事物的不同。比如不同菜系对同一种食材的不同处理方法。

二是关注变化,也就是同一件事在不同时段,或者不同情境下的状态。比如星巴克原本主打第三空间的功能,后来在同行的带动下,也开始在特调咖啡等产品上下功夫。

三是关注冲突,也就是针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解题思路。比如同样是做零售,盒马注重自研商品,而零食很忙注重经营大众商品,这就是同行里的思路冲突。

四是关注呼应,也就是两件事情的互相佐证。比如一条消息说,2022年全球跨境汇款的最大流入国是印度,另一条是印度往全世界输出了大量高端商业管理人才,这些人会往家里打钱,这两个信息,就互为呼应。

五是关注互补,比如了解了一个商业趋势,还要去了解怎么利用这种趋势的方法,让两者形成互补。

六是关注联动,也就是一件事对另一件事的带动。比如近两年大量人口退休对银发经济的带动。

其实,刚才说了这么多,本质上都是一件事。这就是,把握信息差的关键,不是关注信息本身,而是关注信息之间的互动关系。关键不在于具体的信息点,而在于将不同的信息点连起来变成线,再把线交织到一起,变成一张你的信息网。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这个5月,工信部发布通知,正式启动2024年的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活动时间从5月一直持续到12月。数字适老,说白了,就是让数字技术能更好地被老年人使用。比如,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告诉老人怎么预防互联网诈骗,针对互联网服务做适老化改造等等。

同时,从这个信息里,我们还能明显感受到一个趋势。适老化改造,范畴在变宽,程度在变深。

今年4月,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设计服务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要在两年里,建设上百个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同样是在4月,广州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为当地60岁以上有居家照护需求的老年人住宅,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话题延伸到自己。今天,咱们主要就说说,怎样给自己家做适老化改造?前段时间,《虎嗅》旗下的《那个NG》发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首先,适老化改造,什么时候开始?不是老了以后,而是越早越好。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一来,很多改造趁装修的时候顺手就做了,可以降低成本。比如,扩宽那些两边不是承重墙的通道。在墙上加装扶手等等。这些设计假如单独做,就需要破坏整体墙面,不如趁着装修就一并搞定。

二来,假如家里有老人,可以把适老化改造放在平时,逐步推进,尽量别一次性地大拆大建。因为在老人看来,突然把家里装修得像养老院一样,会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失去行动能力了。同时,很多装置本身,还能延缓衰老。比如,换上软木地板,老人走着舒服,身体机能退化得就慢一些。而且提前改造,还能让老人更好地跟这些设施磨合。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改?按照我们通常的想象,也就是多装几个扶手,多买几个智能开关。但事实上,没这么简单。适老化改造,不仅要考虑装置本身,还要考虑到具体的使用场景。

就拿门来说,比如把手,不能选圆的,不方便老人抓握。也不能选直的,容易勾到衣袖,可能把老人带倒。最好选一个向内弯的圆润直把,封闭式的设计既不会勾拉衣服,同时也方便抓握。我在文稿里放了一张图片,你可以点开看看。

但是,到这步还不够,还得考虑一些意外状况,比如摔倒之类。你看,假如把摔倒这个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只在门的中间安装一个把手好像就不够了。万一老人不小心摔倒,他够不到把手,打不开门。而且,假如门是朝里面开的,那么倒下的老人还会堵住门口,阻挡救援。因此,这个时候,门就需要在底部加装一个推拉装置,老人哪怕不小心摔倒了,只需要向外一推,也能把门打开。

关于防跌倒,咱们再多说几句,冯雪老师在《家庭健康管理100讲》里也给了专门的建议,有这么几个注意事项。比如,把生活物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登高,翻找东西带来的危险。再比如,做好防滑与防磕碰处理。厕所最好干湿分离,或者铺一张大面积的防滑地垫。再比如,在坐便、淋浴附近,安装紧急呼救装置;还可以安装毫米波雷达,远程监测老人的生理体征,把异常信息同步给子女。

最后,特别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改造一定要顾及老人的情绪。比如,要设计足够多的储物空间,来放很多看起来派不上用场的老物件。按照人大哲学学院的副教授王小伟老师的观察,老年人之所以舍不得扔东西,是觉得这个东西将来或许还能派上用场。比如,厚衣服舍不得扔,万一我今年冬天要去东北旅游呢?太阳帽舍不得扔,万一我今年去三亚看海呢?你看,这哪里是一个简单的物件,它代表的是老人对未来的憧憬。扔掉东西,就意味着,这个可能性消失了。这个感觉换谁能好受?

换句话说,适老化改造,不仅要关注身体,更要关注情绪。最后,关于适老化改造,还有个宝藏推荐。咱们得到的雷啸光同学,是适老化改造方面的专家。他常年在自己的知识城邦里,发布关于适老化改造的相关信息。咱们今天提到的很多细节,都参考了雷啸光老师的设计。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多关注他。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怎么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差?关键不在于关注信息本身,而是关注不同信息之间的互动关系,把信息点勾连起来,变成信息网。

第二,怎样做好家里的适老化改造?首先,适老化改造最好从日常做起,而不是等老了之后集中做。其次,适老化改造不仅要关注功能,也要关注老年人的情感。

好,今天的正式内容就到这,接下来还有一件事想跟各位同学同步。

就在今天,《得到品控手册10.0》正式发布了,结合过去一年的实践,我们的品控体系新增了“效率品控”,这意味着在打磨知识产品的同时,除了“金线品控”“红线品控”之外,还要注意效率的提升。同时,今年的《品控手册》中,还增加了关于AI的部分,包括《怎样通过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等等。

同时,在今年,我们还把《品控手册》的核心内容,做成了一门课程,就是《做课的方法·线下精讲班》。用脱不花老师的话说:我们公司攒了这么多年的家底儿,这回真是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了!

一个月前,我推荐过这个线下课,目前他们已经举办了两期。看了课后同学的反馈问卷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再跟你推荐一次。

在课后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回忆本次课程的内容,你觉得你的哪些认知被刷新了呢?”

同学们是这么回答的,有的同学说:“以前觉得做课程这件事儿很随机,但现在发现它也可以工程化、标准化。”还有同学说:“这回掌握了很多新工具,比如感性材料、路标语言、挑战、旧答案等等。”当然,这些词我都很熟悉,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就是用这套方法来打磨得到的课程的。

假如你也想掌握一套工程化的方法来打磨课程产品,在这,我再次向你推荐《做课的方法·线下精讲班》。而且这一次,除了在北京开班之外,我们还在成都和杭州要开班。时间紧、不能去北京的同学可以考虑。关于更详细的课程信息,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介绍海报,可以来查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