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这几天最受瞩目的国际新闻,毫无疑问是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冲突。上周,美国在巴格达国际机场实施了无人机空袭,击杀了伊朗的高级军事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
对这场争端的影响,我们很难在10分钟之内就面面俱到把它说清楚,因为这里面牵涉到整个中东的政局、核武器问题以及美国跟中东国家多年的恩怨。不过今天,我可以带你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跟你一起看看这场争端的复杂性。
什么角度呢?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冲突发生之后,我看了不少美国媒体和学者对这件事的分析,我发现在美国和伊朗的冲突之间,其实也有一个渔翁。而这个渔翁如果得利,结局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今天的《邵恒头条》,我就结合《纽约客》杂志以及《纽约时报》的报道,来给你说说,谁是这个渔翁。
关于苏莱曼尼本人在中东的影响力,你肯定已经看了不少材料,但是在这我还是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美国中央司令部这样一个机构?这个司令部相当于一个对外作战的指挥机构,美国在中东、北非、中亚等等这些地区的国家行动,都有中央司令部的参与。像是我们所熟知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央司令部的军队正是这些战争当中的主力。
为什么要介绍这个机构呢?因为苏莱曼尼在伊朗的角色,就是伊朗版本的中央司令部总指挥官。他指挥的是所有伊朗对外的军事行动,从军事打击,到情报收集到安全策略,都是他负责。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里,他跟中东那些主要国家的军事领袖、领导人都打过交道。像是叙利亚的总统阿萨德、以及伊拉克历任总理,都跟苏莱曼尼有私人关系。
所以说,虽然苏莱曼尼是一个伊朗人,但是他的影响力却辐射到整个中东的核心地带,包括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地。事实上,他领导的不仅是伊朗的武装部队,而是一个由伊朗牵头的中东跨国网络。
而这个网络,除了维护伊朗本国的利益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对抗我们所熟知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 ISIS。
《纽约客》杂志在袭击发生之后,第一时间采访了一位中东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瓦里-纳斯(Vali Nasr)教授。这位教授是伊朗裔的美国人,被认为是世界级的中东和伊斯兰世界的学者。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他曾经担任美国国务院外交政策委员会的成员。
纳斯教授说,你别看在美国人眼里,苏莱曼尼是个十恶不赦的敌人,又屠杀美国士兵、又策划袭击美国无人机、还想把美国赶出伊拉克。但是在伊朗人和伊拉克人眼里,苏莱曼尼一直都担任着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抗ISIS,伊斯兰国。
如果想全面地理解苏莱曼尼遇袭对于国际政治的影响,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视角。
为什么这么说呢?纳斯教授在访谈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如果没有苏莱曼尼和伊朗,那么ISIS很可能轻而易举地拿下伊拉克。
你肯定也知道,伊拉克一直都是ISIS在中东的核心战场。美军现在仍然驻扎在伊拉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对抗ISIS。此外,打击ISIS另一个重要力量就是伊朗。在ISIS发动袭击的危机时刻,苏莱曼尼屡次支援在伊拉克的针对ISIS的打击,甚至亲自领兵作战。
比如说,在2014年,ISIS控制了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之后,开始向更北边的库尔德自治区侵入。当时,库尔德自治区的武装部队没有任何美军的支持。但纳斯教授说,在两个小时之内,苏莱曼尼就亲自抵达了库尔德自治区,带着两架飞机的军事援助。这让前线的士兵士气大涨。所以在库尔德自治区,当地人认为是因为有苏莱曼尼保护他们,才从ISIS的猛烈攻击当中逃脱。
再比如,在另外一场袭击当中,ISIS的队伍已经攻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门口。而苏莱曼尼靠着手里一个什叶派穆斯林精神领袖发布的法条,调动什叶派的民兵出去跟ISIS打仗,击退了ISIS的部队。
纳斯教授还说,有一段时间,苏莱曼尼甚至还和现在的死对头,美国军队联手打击ISIS。由他带领的伊朗部队在地面作战,美军派出空军辅助作战。
听了这些例子,相信你也明白,无论是苏莱曼尼本人,还是伊朗整个国家,在对抗ISIS上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在过去这些年里,跟ISIS在地面作战的主要的武装力量,是由苏莱曼尼牵头、由伊朗支持的当地什叶派民兵组织。在这股力量的帮助下,ISIS被赶出了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主要据点。
所以,尽管苏莱曼尼这个人有很多争议,美国人认为他是恐怖分子,伊朗人认为他是国家英雄,但他作为左右中东格局关键人物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那你肯定也可以想象,现在苏莱曼尼遇袭身亡,对于持续打击ISIS是非常不利的。
注意啊,这可不是简单地说,因为他一个人死了,他领导的军事力量,对ISIS的打击会减弱。
《纽约时报》在周日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分析这个问题,开头一阵见血,说:“对于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来说,美国杀死苏莱曼尼的空袭,是一场一箭双雕的胜利”。
为啥说一箭双雕呢?因为一方面,ISIS借美国人的手,除掉了他们在中东最强有力的劲敌。另一方面,此次袭击在中东引发轩然大波,美国在伊拉克估计也呆不下去了,很可能会自顾不暇。而这显然会把美军的注意力,从彻底根除ISIS这件事上转移。
所以,我们前面说“一箭双雕”,一个是苏莱曼尼和伊朗,一个是驻伊拉克的美军。美军的袭击,毁人的同时也自毁,一下子冲击了两股能遏制ISIS的力量。在所有人都在讨论美国和伊朗孰是孰非的时候,ISIS这个渔翁已经悄然得利了。
这是否是杞人忧天呢?如果你关注反恐进展,你肯定知道,今年ISIS所谓的“哈里发国”,也就是他们的领土据点已经被摧毁了,听起来他们似乎已经是苟延残喘,不值得担忧了。
但是,如果你听过《反恐为什么越来越难》那期节目,你一定知道,尽管ISIS在战场上损失惨重,但它仍旧能通过精密的潜伏组织和媒体运作,不间断地进行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力。根据美国高级政府官员估计,现在仍然有1.5万名左右的武装分子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活跃着。
更何况,如果美国和伊朗因为此次袭击爆发武装冲突,那么所造成的混乱,恰恰也会成为新的恐怖主义成长的温床。对于美国来说,历史经验已经反复给了他们这样的教训:当一个被看作是“敌人”的政府被击溃的时候,带来的连锁反应往往比这个敌人本身更麻烦,比如说大规模的难民,以及更强大的新对手。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情况不都是这样吗?
好,通过我上面分享的这些学者观点,我希望能给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看懂美国袭击苏莱曼尼的后果。国际政局只能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讨论谁对谁错解决不了问题,更关键的是,怎么能迅速理清这里面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我自己看完这些分析,也有一个感受:很多时候,我们看问题用的是“点状思维”或者“线性思维”,但复杂世界的真实情况,往往需要动用“网状思维”去思考。就像梁宁老师在她的课程里说的,当你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