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 疫情防控有哪些原则?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这两天,很多人都在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闻。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关心的话题自然是,当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时候,如何才能有效防控?

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得到上《医学通识50讲》的主理人薄世宁老师。薄老师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在2003年曾经被评选为北京大学“抗击非典勇士”。

他告诉我,其实针对任何传染性疾病,都有三条最基本的防治原则,一切的防治工作都需要围绕这三条原则展开。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给你介绍一下薄老师跟我分享的观点。

一般来说,说到传染性疾病,很多人都会想到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但其实,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曾经暴发过的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是从1910年到1911年,在东北地区暴发的肺鼠疫。在两个月之内,这场疾病沿着当时的中东铁路蔓延,从海拉尔、齐齐哈尔到大庆,再一路传播到哈尔滨、长春、奉天(也就是今天的沈阳)。从暴发到结束,肺鼠疫在中国夺走了6万人的生命。

这个数字是非常可怕的,不过要知道,和历史上的鼠疫疫情相比,这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欧洲在14世纪暴发鼠疫的时候,死亡的人数有2500万人,疫情肆虐了3年。而在中国,当时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控制住了疫病传播,死亡人数下降到了0。

这是怎么做到呢?多亏当时一位医生,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措施进行防治。而传染病防治的原则,在他采取的措施里都体现出来了。

首先,很幸运的是,这位医生通过对患者尸体的解剖、显微镜观察,很快确认了造成疫病的细菌是鼠疫杆菌。不过,奇怪的是,欧洲的鼠疫是通过老鼠传播,但当时是在东北,而且又是冬天,老鼠不太可能有太多的活动。这一点让这位医生做了对后来的防治非常关键的判断:这次的鼠疫类型跟传统的不一样——不是通过老鼠传播的,而是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所以这一场鼠疫,被他命名为肺鼠疫。

紧接着,他立马采取措施,控制传染源。在当时,很多老百姓因为无知,所以会偷偷隐瞒病情或者把危重病人丢在街上,导致病人横尸街头,成为新的传染源。针对这样的情况,这位医生派出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病人立即送到防疫医院。另外,他还克服了民俗的阻力,对尸体进行彻底的焚烧和掩埋。1911年大年初一,两千多例瘟疫死者的尸体连续烧了三天三夜。用这样的方式,传染源被管控住了。

但这还不够。当时的鼠疫,有明显的沿着铁路线传播的趋势,所以还需要控制传播途径。这位医生调取了1000多名士兵,对铁路沿线进行交通管制。当时日本和俄罗斯控制的铁路相继停驶,在山海关设立起了检疫所,途经的旅客都要停留观察5天才能放行。

针对患病者和可疑病人,他专门在医院里分设了三个不同的机构,包括疑似病院、轻病院和疫病院,让病人能够根据病情分门别类地接受治疗或者观察,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还没有被传染的人群,他专门发明了一种纱布口罩进行防护。在两层纱布中间放一块吸水的药棉。这种口罩能很有效地阻断呼吸道传播,而且关键是便宜,普通人也用得起。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多管齐下,肺鼠疫才没有在中国全面暴发。主导这场防疫的医生是谁呢?就是中国流行病学的祖师爷,伍连德。后来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的中国人。

薄老师告诉我,别看刚才说的这些发生在100多年前,但其实到今天我们做传染病防治,基本原则和当时防治肺鼠疫是一样的,关键是把控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管控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容易感染疾病的人,简称易感人群。

这些不仅适用于管控疾病的医疗和政府机构,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切入,对自己和家人进行防护。

第一个环节,管控传染源。传染源到底是哪些?有什么特征?就拿新型冠状病毒来说吧,我们现有的信息是,最初感染的案例来自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到后期出现了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传染源可能至少有两类,一个是野生动物或者海产,另一个是可能患病者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传播性。但是这两种传播途径并未最后确定。

薄老师说,假如你怀疑自己接触过传染源,但是又没有症状,你可以自己主动在家里隔离。请家里人避免跟你亲密接触,戴口罩,勤通风。

如果你出现了一些疑似的症状,比如说咳嗽、咳痰、发热高于38摄氏度,或者感冒在好转之后加重等等,那么一定要及时就医。具体症状列表,我放在文稿里: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一般来说,如果传播途径是飞沫、呼吸道传播,那么就按照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管理。如果是水系或者消化道感染,那么应重点处理饮水、垃圾、粪便,管理食品和河道的排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体的传播途径目前还没有确认。薄老师说,如果是呼吸道传播,那么对于个人来说,尽量减少去人口密集,通风差的公共场所比如医院、影院等,以及戴口罩都是必要的防护方式。

通常情况下,医生戴的那种医用外科口罩,以及雾霾天戴的N95口罩,都可以用来防护,而且防护作用相似。不过薄老师说,由于新型病毒特性目前尚未完全清晰,为安全起见,首选N95。但注意,由于这种口罩密闭性好,长期佩戴容易引起缺氧,所以持续佩戴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对于严重慢性肺病、严重心脏病病人不适合。

还有一类口罩,是对于防护不怎么起作用的,就是过去那种棉布口罩,用棉布、纱布、帆布、毛线材料做的,这种口罩防护效果很差,避免使用。

另外薄老师也提醒我们注意,呼吸道传播可不仅仅是通过打喷嚏、咳嗽带来的飞沫传播。这类传染病往往也会通过黏膜接触传播,比如说用污染了病毒的手擦嘴、揉眼睛也会增加传播的可能性。所以在外出之后回到家,应该及时洗手、用清水清洗鼻腔。

第三,保护易感人群。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第一反应可能会觉得,易感人群是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说老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没错,这部分人群的确是易感人群,但薄老师提醒说,如果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病毒,那么这意味着在传播初期,人们对它的免疫力是普遍缺失的,人人都是易感人群。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按照前面说的方式,主动进行防护。

好了,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们通过20世纪初的鼠疫案例,给你介绍了防治传染病的三个关键原则:第一,管控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虽说这些是公共卫生机构采取的防治原则,但其实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拿过来,依照这些原则列一个自查清单。

像这样的医学常识,薄世宁老师在他的课程中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如果你想在家庭生活中,承担起“健康守护者”的责任,我推荐你去学习一下薄老师的《医学通识50讲》。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