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 阿富汗为什么是“帝国坟场”?

策划人:李仲轲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最近这段时间,我注意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总是出现在新闻媒体上:阿富汗。

就在3月2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到访阿富汗首都,讨论美国在阿富汗的撤军问题。

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可能还记得二月底,美国政府与塔利班签署了一份里程碑式的和平协议。根据协议,美国承诺将在135天内将驻阿美军规模从1.3万人减少到8600人,剩余的美军和北约联军将在14个月内撤离阿富汗。

其实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在美国国内一直被广为诟病。最主要的批评声音就是,美国在阿富汗打了18年仗,花费了2万亿美元,但只是将自己扔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最近,我在施展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施展世界”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给我提了一个醒,就是美国在阿富汗付出了那么重的代价,也不能全怪美国自己,因为阿富汗本身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甚至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帝国坟场”。

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结合施展老师的观点,来跟你分享一下,阿富汗为什么会成为“帝国坟场”。

说起阿富汗,很多人要么就只能想起本·拉登和恐怖主义,要么就是隐隐约约知道,阿富汗是个非常不发达的国家。

但是你琢磨一下,一个国家能成为所谓的帝国坟场,不得有一个首要条件,就是帝国得愿意来到这块地方啊?

没错,阿富汗虽然作为一个国家并不富裕,但是在地理上,它可是兵家必争之地。

跟你说说阿富汗周围的邻居,你就明白了。阿富汗的东边是中国,北边有中亚的国家,南边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西边是伊朗。只要你稍微熟悉一点历史,就肯定能听出来,阿富汗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好几个文明的交汇处,也就是所谓的中亚“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有什么意义呢?就是无论是哪一股势力占领了阿富汗,它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对周围的四个不同方向的文明产生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阿富汗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历史上,对阿富汗这片地区,争得最凶的恐怕就是沙皇俄国和大英帝国了。

18到19世纪期间,俄国和英国,都想成为世界霸主。巧的是,这两个国家位于欧洲的一东一西,但是它们的称霸世界之路却非常相似,都是做了两手打算。

一方面,它们准备让欧洲国家互相制衡,哪个国家冒头就打谁;另外一方面,它们要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后花园,偷偷发育,坐等时机成熟。沙俄找到的后花园是中亚,而英国找到的,是印度。

你如果看看地图,就会发现这件事很有意思,两个野心勃勃的帝国绕了一大圈,一个在阿富汗以南,一个在阿富汗以北对上了。

对于这件事比较上心的,是英国。我们刚才说了,阿富汗因为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一个势力占领了阿富汗,那它很容易南下,骚扰印度。

为了让印度这颗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不被别人夺走,英国一共发动了三次阿富汗战争,每次战争之后,都在阿富汗扶植了一个亲英国的政权。

在第三次阿富汗战争之后,干脆让阿富汗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样一来,无论是谁想要占领阿富汗,都一定会面临国际社会的谴责。

施展老师说,这些努力本质上都是一个目的:让阿富汗成为缓冲区,让这两个国家减少直接接触,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那问题就来了:英国和俄国,在历史上都是多厉害的国家,仗可是没少打,为什么在阿富汗这件事情上,就只是互相隔山打牛,宁愿让阿富汗独立,作为彼此的缓冲区,也不愿意一鼓作气把它吞下去呢?

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就要提到阿富汗作为帝国坟场的另一面了,也就是它非常难以被征服。

阿富汗虽然在面积上并不大,但它的地形十分复杂。今天我们看到的阿富汗,被一条高大的山脉从东到西贯通,把南北分割开来。这条山脉,就是兴都库什山脉,长约16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最高峰米尔峰海拔7690米。

这座山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其实,联想一下咱们中国,就能理解了:汉中和西安两个城市,中间只隔了一座秦岭,但是在文化上一个属于南方一个属于北方。这种规律在阿富汗也同样成立,因为兴都库什山的阻隔,导致高山南北两侧文化割裂,如果一个统治者想要统治阿富汗,需要多种治理方式。

除了文化上难以统一,这条山脉也给南北地区的交通,设置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儿,这使得在古代,很难有统治者能有效兼顾两头。

听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阿富汗的复杂地形,导致它不容易自我生长出一个强大的政权,但是为什么外来的帝国,也没能将它收拾服帖呢?

还是要回到阿富汗的地理特征上。阿富汗的地理不仅造成了文化分裂,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短缺。

阿富汗的耕地面积非常小,只占全国的0.2%,居民大多数都是以放牧为主。这是因为阿富汗境内,山地与高原占据了全国面积的80%。即使有平原,但由于阿富汗处于亚洲内陆,气候干旱,平原地区也多是不毛之地。

这带来了什么结果呢?

耕地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就导致阿富汗即使建立了政府,也会因为自身的造血能力很差,而没办法长久稳定经营。如果一个帝国想要扶持阿富汗的当地政府,成为自己的代理人,就必须长期、不断投入,相当于给自己的钱袋子,戳了一个永远堵不上的窟窿。

而且,虽然阿富汗在地理位置上非常重要,但是它在很多帝国的版图上,都处在鞭长莫及的位置。这意味着一个帝国即使想征服阿富汗,也必须走远路,把帝国中心地区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才可以。

这样一来,无论是扶持当地的代理人,还是自己亲自下场,阿富汗都会让帝国不断付出高昂的治理成本,成为帝国难以抽身的泥潭。

就算是在现代,阿富汗也是一个非常难以被统治的地方,因为它的地形,已经把“难以征服”这个基因,写在了它的骨子里。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循环:阿富汗地区因为地形原因,很难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府,这就导致当地人在性格上,非常桀骜不驯,不服管,而当地人的性格特征,又加大了后来统治者的统治难度。

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块“难啃的骨头”,阿富汗在过去这半个世纪以来,已经两次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次是咱们开头提到的,把美国拖入了泥潭。另一次就是针对苏联——施展老师在文章中说到,历史学界普遍认为,苏联在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随之而来的一场长达10年的战争,这样带来国力的巨大损耗,成为拖垮苏联的原因之一。

好了,总结一下。其实,要说阿富汗为什么会成为帝国坟场,8个字就可以概括:矛盾中心、帝国边界。

矛盾中心是指,阿富汗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让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让历史上的很多帝国,都想染指阿富汗;而帝国边界是指,因为阿富汗复杂的地理环境,再加上远离帝国的中心地带,这让阿富汗对于很多帝国,都是鞭长莫及,即使想要下决心征服,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关于阿富汗这个小国,如何影响世界格局,施展老师的原文中有更详细的论述。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施展老师的公众号“施展世界”。

最后我还想做一个预告。

在疫情期间,我听到身边的人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做“三观不合”。很多人发现,因为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自己在网上看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想过的声音,就连身边的亲朋好友,在面对同一件事,都可能有完全相反的理解。

面对这种意见相左、三观不合的情况,很多人都想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怎么处理?

本期的#邵恒帮你问#,我为你邀请到的驻场导师是刘擎老师。刘擎老师是我们得到上《西方现代思想40讲》的主理人,但他拥有的,可不是一个人的智慧。你可以这样想,韦伯、尼采、萨特等十几位西方思想大神,组成了一个智囊团,他们派出了刘擎老师作为代表,解答你的问题。

如果你在生活中,发现和别人“三观不合”,频繁出现了矛盾,甚至遇到了某些事,让你“三观碎裂”,那么我欢迎你向刘擎老师发问。

请教他,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可能会怎么看“三观不合”这件事?我们怎么来应对生活中的观念分歧和冲突,把握自己的观念呢?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