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3月31日,教育部发布消息,2020年全国高考将会延期1个月,在7月7日到7月8日期间举行。
这条消息一发布,在家长、老师、学生当中引发了热议。有些学生觉得,延期一个月,心理压力太大了,绷不住那么久。也有老师表示困惑,不知道怎么安排多出来的一个月。总之就是,延期打乱了很多人的节奏。
针对这样的困境,得到上的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山东等等省市的20位校长,询问他们的建议。
我特意向沈祖芸老师要来了这份访谈记录,看完之后,我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疫情造成的一系列变化,可能会给今年应考的学霸们带来特殊的挑战。
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给你说说,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学霸们还能不能守住自己的优势。
我这么说,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学霸考起试来肯定是最得心应手的,按理说高考延期了,给学生准备的时间更充分了,学霸应该发挥更好才是啊?
这就要说到,这次疫情可能会带来的两个重大变化了。
第一个变化,是考题的难度。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说,疫情带来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今年的考题难度可能不会超出往年。因此,基础扎实不扎实、发挥稳不稳定、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否深入,可能就会成为决定考试表现的关键因素。李校长说,对于老师来说,这意味着在教学中重视解难题的老师,也会更多地转向帮学生打牢基础。
那你想啊,成绩越是出色的学生,平时可能越擅长解难题,考试中,难题会把学生的分数拉开。但按照今年的情况来看,解难题的能力反而不一定是最大的优势。所以,这是一个学霸需要格外注意的坑。
李校长的建议是,在返校之后,学生应该有意识地避免用力过猛,学得过难的补偿心态,始终记住,抓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的问题解决策略是关键。
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我们都知道,是准备时间拉长了。
沈祖芸老师跟我说,延迟一个月,其实学生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马失前蹄”。
此前,学生的学习节奏一直很快,眼看着距离高考只剩两个月了,马上就要进入兴奋期了。但是突然之间,高考宣布延迟。这时候,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的压力和忍耐力都快绷到极限了,精神已经进入了相对疲惫的状态。本想一鼓作气,结果反而再而衰,三而竭。
这种感觉恐怕就像是,3000米的长跑只剩最后100米,你已经在拼死拼活全速冲刺了,但赛程突然延长了500米。
那你可以想象,对前期跑得越快的学生来说,在这时候调整节奏、放慢速度就越不容易。所以这也是学霸要注意的心理坑。
这让我想到,在《哈利·波特与密室》那部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邓布利多校长宣布这个学期期末考试取消,所有学生欢呼雀跃,学霸型选手赫敏同学却惊呼:哦不!
越是学霸,临近考试才越容易兴奋,突然浇了一盆冷水,心态调整不好就容易泄气。
那么,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个学霸,这段时间,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呢?
就这一点,沈祖芸老师给了一些建议,我觉得这些建议,其实也适用于非学霸型选手。
前两天,我在得到上林特特老师的知识城邦里看到一句话,讲的是写作行业的奋斗法则,特有意思,说:关于写作,我们行业的秘密是,开始拼的是才华,同等才华拼运气,同等运气拼勤奋,同等勤奋拼健康,最后能赢的,都是身体最好的。
这句话,我觉得对学生来说也同样适用。健康不光是“革命的本钱”,也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专注力、记忆力。
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还能经常运动,让体力和脑力都保持充沛。
第二条建议:利用返回学校前这段时间,对所学的知识再进行一次排查,查漏补缺。
我和少年得到的董事长张泉灵聊起这个话题,她告诉我,很多高三学生只知道自己哪一科弱,却说不出自己的弱科具体弱在哪。比如,数学是弱项,那是立体几何不好,还是三角函数差?如果立体几何弱,到底是哪种类型的立体几何不行?是不是加某一类辅助线的时候,不太容易想到?
如果能对自己经常犯错的问题进行记录、梳理、复盘,在返回学校之后,就可以请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量身定做解决方案。
当然,即便你成绩特别好,没有明显的弱科、弱项,那你依然可以借用类似的思路观察一下,自己在什么类型的问题上容易粗心大意。
对于学霸来说,不在不该丢分的题上丢分,就是守住了自己的优势。
沈祖芸老师还告诉我,复学后第一周是适应期,这段时间,学校一定会在各门学科上展开测试,甚至地区也会增加测试频次。
这是学校和区域在帮每个人进行定位,因为老师需要像照X光片那样探测各种可能性,所以每次测试的难度设置都会不同。对于学生自己来说,这段适应期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好机会。
这是第二条建议。
第三条建议,我觉得简直是给学霸量身定做的,就是跟别人结成学习小组,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我自己有一段这方面的经历,我特别爱跟人念叨:大三期间我上过一门历史课,每周的阅读量在200-300页。你想,一个人一学期上四门这样的课,根本就不可能读得完。
没想到开课当天,教授二话不说,先给我们指了一条捷径。他说,我这门课一半的书单是英文的,一半是中文的。根据我过往教学的经验,我发现一般都是华人学生读中文材料,美国学生读英文材料,然后互相分享一下笔记。
后来我和我的同学也是这么干的,那门课可以算是我本科上的最轻松的一门文科课。
但是你知道么,这个过程最有价值的地方,还不是别人帮我分担了一半阅读量。
而是,我发现我需要把我一周读过的、学过的所有内容,梳理成逻辑清晰的笔记,分享给我的同学。有时候,我还要把总结过的材料复述给他们听,或者做成PPT,这个过程就逼着我更加深入地理解材料,在脑子里搭知识架构。讲完一遍之后我发现,这部分知识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
这才是组团学习对于个人的价值。
在校长们的备考策略里,有两位校长不约而同地建议,组团学习。
李希贵校长是这么说的,找几个相对固定的学习伙伴,一起梳理知识体系,在碰撞中相互启发,因为能够清晰地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
另一位校长,杭州二中原特级校长叶翠微是这么说的:高三学生要学会结伴而行,而且在结伴过程中要打开自己,把自己学习的小秘籍与同伴分享,千万不要自己捂着,觉得别人学了就超过了自己。
我觉得这些建议特别适合学霸型选手。一方面,你帮助了同学备考,收获了正反馈而提升了自信心。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加深记忆。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跟你分享的几项备考原则:
1. 这一次高考定胜负的关键可能不是难题搞不搞得定,而是基础扎不扎实,发挥稳不稳定。
2. 不要因为拉长的战线而泄气。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保持活力。
3. 返校前,对于自己的弱项进行总结复盘;返校后,利用好学校的集中检测期进再次排查,然后向老师寻求有针对性的辅导。
4. 组团学习,用分享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知识基础。
其实,说到这你可能也听出来了,虽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学霸能不能守住优势,但你发现没有,在特殊时期的这场高考当中,学霸的定义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一般我们觉得,学霸的核心能力是聪明,有天赋,会学习。但是这一次,要成为高考中的学霸,需要一个人能快速调整心态,能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设计策略,并且在整个过程中稳步小跑前进。每个孩子在这段时间里,都有机会训练自己成为这样的学霸。
关于高考筹备,沈祖芸老师还准备了一份更详细的“怎么办”锦囊,里面有家长清单和学生清单,非常实用。如果你关心这个话题,链接我放在文稿里了,你可以点击查看。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
关注沈祖芸,查看她给家长和学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