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这两天,得到的知识城邦特别热闹,因为有148位领读人,正在一一领读和解读年度Top148榜单上的书,2周带你读完一本书。
在得到,解读图书一直都是我们特别看重的一项服务,也是一门手艺。这门手艺涉及到如何选好书;如何把艰深的内容融会贯通;如何把书里的观点掰开揉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转述出来。我们的听书团队,每天打磨这门手艺,因此我们在内部也把他们称作是得到最会读书的人。
本周的#邵恒帮你问#,我们就策划了一期特别的节目。我一口气邀请了5位听书作者,请他们来一一回答你的问题,并且跟你分享他们自己选书、读书的方法。
有一个方法我想跟你分享,那就是,找难的事情干。
为什么要找难的事情干呢?因为挑战一件超出自己水平的事,反而能加快做事的速度。
比如,弹琴的人可能都有这种经验,一首曲子始终弹不好,这时候找一个更难的曲子强行练,练一段时间,再回来弹之前的曲子,一下子就有进步了。
写稿子其实也一样,我一开始只读、只写自己熟悉的领域,感觉速度、质量都没什么突破。去年5月,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做一个什么领域都能写的听书作者。
一开始写科普、考古这类书,确实很难,要学很多不熟悉的东西,要咨询专业的老师,也没有自己长时间积累的领悟打地基,但是写了一段时间,再回来写文化、文学领域的书,也就是我本来擅长的那一类,确实能感觉到自己进步了,之前觉得难的事,也不觉得那么难了。
希望这个方法,对你有启发。
我现在选书的思路,是搜集三百六十行不同职业的工作心法。因为我一直非常好奇一件事:不同行业的人,他们的性格是否会因为职业而改变?
打个比方,虽然一千个老师肯定各有各的不同,但他们会不会存在某些共性?这个共性就是老师这个职业赋予他们的人格。毕竟很多时候,“我们”和“世界”链接的最主要的界面就是我们的工作。
我选书的标准是:这本书可以掀开他们世界的一角,窥见他们工作的心法和人生。
当然,我希望对于你来说,我选这些书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人类观察活动,说不定其他行业的工作心法,能够帮助解决你面临的难题。有时候自己遇到困难,看看别人,往往就会豁然开朗。
而且,我在选书的时候,除了遵循得到的品控标准,我还希望把自己更多地放进稿件里。
这么说吧,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贾行家老师那样的作者,看他解读一本书或谈一个人的人生,你能感受到他不但从道理上明白得透彻,而且从感情上理解对方,有悲悯和宽恕的质感。这种稿件是有能量的稿件,不只是冷静理智的能量,更是人文的爱的能量。我希望自己能写出这样有能量的稿件。
对于我来说,最难的是保持敏感。解读书这件事,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有点像美食鉴定。每周要品尝不同的书,要尝试不同的味道。但是,吃得越多,味觉越容易麻木。同样,一本书看得越细,越容易被作者带进去。钻得太深,就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觉得作者说啥都对。
对于这件事,我的解决方案是,在脑子里想象一个画面。想象自己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要对100个人说一段话。那么,在这个场景下,这本书里的内容,能不能说出口就成了一个评判标准。
假如我自己都觉得难以开口,那就说明内容一定有问题。假如我有充沛的表达欲,那么,这本书一定有它的价值。
希望这点心得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读文言文,办法只能是“多读”。
不过,你完全没必要去读五经或者王阳明、《日知录》,也不太容易读懂。你可以让兴趣来引导自己,尽情地去选自己最喜欢的书读。这么一来,读文言文就成了一件轻松的事。
比如,如果你喜欢鬼故事,那就去读《聊斋志异》,也可以读《搜神记》《酉阳杂俎》《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等。喜欢读历史,读散文,也各有经典之作。品读他们的原文,快感要超过白话。
能保留到今天的古籍,大多值得读一读。
我还有两个建议:第一,请一定选择比较权威的出版社,比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较完备的注释本。第二,如果想对古汉语有系统的了解,建议你买一套老教材,王力主编的四册本《古代汉语》。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应该读什么类型的历史书,如果你不是去钻研历史的话,最好不要一上来就啃大部头的作品。
比如,《历史研究》就算是历史学科的大部头了,有12卷本,读起来很烧脑。
我建议你可以选择小切口的历史作品去阅读,这样一来启动心理账户的时候,负担不会很大。
比如,通过某物的视角来打通一段历史,像《枪炮、病菌与钢铁》《甜与权力》《魔鬼的晚餐》。或者是从某个断面来分析历史,像《万历十五年》《大分流》,或者是读评分比较高的历史人物传记。
如果你读完了这些书,觉得还不解渴,就可以再找专题性的书去读。总之,读历史书,不论读什么,最终获得认知是一方面,但读书过程中的体验更重要。
下面我也分享一下我怎么选历史书。我有个倾向,就是认准三个“专业”,专业出版社、专业作者,如果是看外文译作的话,还要看专业译者。
这是因为,写历史体裁的书,很考验一个人的文献阅读能力和事实考据能力。这些需要常年训练,专业出版社严选的专业作品,更有质量保证。
我在文稿里为你列了几个我经常关注的出版社和他们值得看的历史书系列,你可以查看一下。
至于我自己是怎么解读历史书的,对于这点,我也有三个原则,那就是用户视角、客观性和丰富性。
“用户视角”,就是一定要跳出历史学专业去看这本书,否则就会陷入自嗨。用“用户视角”解读,也是得到生产内容的一个重要品控标准。
其次,是“客观性”,就是不能出现事实性错误,撰稿的时候,要不断复核订正。
第三,“丰富性”,是指在解读的过程中,尽可能补充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我在解读《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系列的时候,就采访了9位国内外顶尖的相关领域学者,请他们从更多维度,帮我们审视这套书,分析这些话题。
希望这些心法对你也能有所启发。
好,以上是得到听书作者们压箱底的选书和读书心得。
如果你听完他们的建议,你心里点起了一股小火苗,想立马找本新书看看,那么我推荐你跟着我们的148位领读人,咔咔开始刷Top148书单。领读人的名单和书的清单,我都放在文稿里了,欢迎你点击查看。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邵恒帮你问#,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