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间值得,我想要邀请你分享,在你家或者公司附近,一个你觉得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最近我在微信公众号一条(戳此查看)上面,看到一有趣的演讲。这个演讲的主讲人叫做李昊,他是中国城市规划院的规划师。在演讲中李昊说了一件事,那就是现在他们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会更多地考虑“人”这个维度。
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奇怪,城市不就是给人住的么?为什么规划师要专门强调这件事呢?
李昊在演讲中说,中国在城市规划上,走过不少弯路。
就比如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会把城市当做生产的空间。当时最出名的建筑形式,就是筒子楼,也就是每户家庭只有卧室,厨房、浴室、厕所都是公用的,这样的设计追求的是效率,但每个人都缺少一点私人空间。
后来,进入9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迅速扩张,比如北京,就有大量的外省市人口涌入进来。为了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这些大城市开始对郊区进行扩建。
要说什么是这个阶段的城市规划理念,你只需要了解北京一个叫“回龙观”的社区就行。
回龙观当时是北京五环外的一个新城,房租比较便宜,所以很多北漂的年轻人一来到北京,就会选择在回龙观租一个卧室。到现在,回龙观的常住人口有30多万。
但是实际上,回龙观是个特别典型的“睡城”,年轻人就只是在这里睡个觉,不会在这里消费。这就导致整个社区的发展非常缓慢:街上的餐厅,大排档居多;像是娱乐休闲的设施,比如酒吧、咖啡馆和剧院严重不足,到了晚上整条街特别安静,完全没有人气。
那你想,这样的社区,仅仅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但是年轻人喜欢的逛街、聚会,都满足不了。
而“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得满足一个人多维度的需求。回龙观社区后来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回龙观地区的很多住户,都在北京一个叫做上地的区域上班,因为那附近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后来,北京设计规划研究院提议,在回龙观和上地之间,修建一条自行车道。骑自行车不仅绿色环保,最重要的是时间可以自己掌握,对于上班族来说,肯定比开车堵在路上好得多。
经过北规院持续的推动,一条全长6.5公里的自行车道建成了。这么一来,在回龙观居住的程序员,只需要骑半个小时的车,就可以去上地上班了。
而且,这条自行车道非常有特色,我在文稿中插入了一张图片,你可以看一下。这个自行车道的一部分是一座高架桥,在上面骑车能够看到周围城市的景观。这本身也是一件享受的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周末,会专门跑到这个地方来骑自行车。
我觉得,这个自行车道给回龙观的居民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在家门口的不远处,就有可以享受生活的地方。他们想要追求更好生活的需求,被看到了。回龙观,也因此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其实在最近几年,我也总是听到身边的同事说,北京正在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城市的规划能够照顾到,人们心里一些很细小的情感需求。比如我的一位同事,他住在北京的护城河边,去年春天他发现,护城河两旁的栏杆上安装了灯带,这样晚上在河边散步、夜跑,路就不那么黑了,会让人很有安全感。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也发现过身边居住的环境出现一些很有人情味的变化,或者找到了一些很有人情味的去处,欢迎你把自己和这些地方的故事,在留言区分享给我。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人间值得#,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