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大刺激时代”开幕?带你看懂“轰鸣的股市”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是国庆前最后一天,也是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咱们来说说这几天热度很高的,经济政策方面的消息。

上周A股的热度,估计你注意到了。9月26日,A股大幅上涨,过了3000点。27日,A股继续上涨,收盘达到3087.53点。当天市场火爆到什么程度呢?很多券商的交易系统出现了拥挤和延迟,甚至上交所的系统都出现了宕机。

投资者的热情相当高,你可能在朋友圈看到了“千军万马来相见”这样的说法,大幅上涨带动了很多人加入市场。除此之外,很多外资机构也给出了看好的信号,比如高盛说,建议股东战术性购买中国股票。摩根士丹利说,中国股市迎来了十年来最佳一周,沪深300指数短期内还有上涨空间。

这个程度的热度和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下一步经济工作。

有关这次会议的分析也很多。比如,这次会议的时间很特殊,过去讨论经济问题的政治局会议,通常在4月、7月、11月召开,而这次放在9月末,很少见。再比如,这次政策的力度很深,会议文件1200字,很多措辞简短直接,一些关键用词,是又新又准,还有很多细节,市面上的分析也不少。

这背后还有哪些深意?我们专门请教了一名政经研究专家,马江博老师,请他来为你做深入的分析。

马江博老师是资深的政经研究学者,也是国家行政学院首届精品课优秀奖获得者,曾经培训过数千名领导干部和大型企业负责人,有20年的政策研究经验。

马江博老师说,股市的热度,来自多方面的政策举措。他重点分析了这么三个会议上的结论。

第一句是,会议上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马江博老师说,这就是“放水”,并且不是牛毛细雨,而是有力度地“放水”。放水这个词咱们经常听到,可能有人觉得,放水就等于印钱。其实准确来讲,它指的是一类货币政策。降准、降息,让更多的钱涌向市场,还有直接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的量化宽松,都属于“放水”。马老师认为,这回放水的目的是让股市扩容,让它水涨船高,能更好地匹配市场上的融资需求。

第二句说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严控商品房增量”。马江博老师说,在这么高的层面提到要让房地产“止跌回稳”,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这等于在说,中央层面认为,房地产已经调整到位了,再往下跌是不行的。所以这个政策一出,A股上的整个房地产产业链都迎来了大涨,包括房地产、金融、装修、建材、家电等等。

第三句,会议上说,“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马老师认为,这更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信号,就是要推动更多的增量资金入场,形成财富效应。财富效应,指的是资产增值带动消费增长,当一个人持有的资产上涨时,他会觉得自己变得更富有了,所以愿意增加消费。同时,政策也很罕见的在这么高层面提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说白了,就是要建立信心。

好,这是政策的直接信号,也是这一轮股市热度的关键根源。估计听到这,有人可能有点按捺不住,想往股市里冲一冲。但是,我想提醒,任何时候,都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千万别拿自己的劳动所得开玩笑。而且更重要的是,假如我们只是把这一轮股市发出的轰鸣声,当成是炒股的机会,那可能就错过了这背后更大的发展机遇。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听听来自马江博老师的洞察。马老师说,剥开信息,这背后其实隐隐包含着一个很关键的趋势转变。马老师认为,未来的重点,或许会从“楼市”转向“股市”。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第一目标,是保障民生,而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会提上来,形成新的社会财富逻辑。而这个转变,也很可能会推动股市之外的,很多行业的新一轮繁荣。

具体怎么理解这个转变?马江博老师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分析。

第一,在经济发展层面,发展模式到了转变的时候。

过去,我们的发展模式是“债务+房地产+基建”的债务推动模式,通过债务来推动大规模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拉动经济。这种模式在发展初期有非常大的优势,造就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但是,这个模式有一个关键条件是,GDP增量要能够覆盖全国债务的利息。2000年到2020年这二十年,咱们的经济增长飞轮转得相当快,GDP总量涨了10倍,大部分年份的增长率都在7%以上。增速足够高,加上债务总量没那么多,所以GDP增量覆盖利息。而最近几年,GDP的增速在5%左右。做一个粗略的测算,GDP总量大致是130万亿,5%的增量就是6.5万亿。加上全国的债务余额,差不多达到350万亿,那么利率超过1.9%时,GDP增量也许就无法覆盖利息了。这有点像,存款利息,不够付贷款利息了。

而当下的经济问题,包括房地产、地方债、内需不足,都跟这个有关。要解决问题,得从模式上去改变。发展资本市场就是其中一种模式。马老师认为,未来的重点,在资本市场,经济的引擎要从债务推动,变为资本推动。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新质生产力”这样的资本创新模式,用先进生产力、先进产业、先进企业去带动经济的发展。

第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层面,也需要资本市场的推动。

科技自主和产业升级,这是当下的战略共识。而其中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比如,创新药的研发,向来有“十年十亿美金”的说法。再比如,脑机接口技术,从研发、应用,到落地、上市,整个过程的花费也很大。科技企业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资本投入。说白了,就是要不停地投钱。

那么,这个投入怎么保证呢?过去的资金模式里,有着各种矛盾。银行贷款是一种方法,但是,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它期限短、抵押难,债务刚性,存在限制。创投是另一种方式,科技企业是能拿到钱,但投资者缺少良好的退出机制,权益无法保障,因而也影响出资。

科技企业需要获得稳定投资,投资者需要收益获得保护。怎么解决?马老师认为,给股市扩容,就是一种方法。通过前面提到的“放水”政策,把股市的体量撑起来,体量大了,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能够更好地获得满足。

这一点,咱们还可以结合另一个信号来看,9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创设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简单说,互换便利是一种“工具”,让金融机构能够抵押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资产,获取流动性更好的资产,从而更好地在资本市场投资。潘功胜还表示,假如这个工具效果好,还可以再来第二个、第三个5000亿元。

马江博老师认为,这个力度,有点“无限供应”的意思,未来更长远的目标很可能是,通过资本市场来推动科技创新,让市场能够自发运转,自我造血、孵化创新。

当然,再强调一下,咱们不是给宏观趋势下定论,这只是马老师给出的一种分析思路。

咱们接着看第三点,在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的层面,也需要资本市场来拉动,实现财富效应。

内需不足、消费信心不足,这也是今年两会以来一直在讨论的问题。背后的原因之一是,过去二十年,房地产是居民财富的主要贮存方式。房地产在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中的占比超过70%,大量的资金是通过房贷借来的。然而,房地产市场一旦开始下跌,就意味着,居民会面临财富缩水和债务刚性的双重挤压,房贷还是那么多,但财富缩水了。和财富效应相对,这里就容易形成“负财富效应”,因为持有的资产可能贬值,居民就会降低消费意愿。这是居民消费不振的一个来源,目前急需转变。

同时,房地产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它不再适合当货币投放的蓄水池。过去,政府通过大量印钱来刺激经济。不过,大部分钱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因此虽然货币量高,但没有太过影响商品市场,通胀并不严重。然而,现在,房地产不再是一个适合大量资金流入的地方。如果继续让房地产吸收大量的资金,让它继续金融化,很可能会形成泡沫,泡沫一旦破裂,就有可能带来经济问题。

当然,市场没有钱也不行。市场需要流动性才能正常运转,假如不印钱或者不让钱流动,经济可能会出现停滞的风险。房地产不适合再当蓄水池,市场就需要找到新的蓄水池来承载这些资金。马江博老师认为,股市很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咱们老百姓的劳动性收入,也就是工资,不太可能一下子大幅提高。但是,股市是能带来财产性收入的。假如居民能够在资本市场赚到钱,就会对自己的财富增加更有信心,也就愿意多消费。

马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能让市场进入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人们在资本市场投资,获得收入增长,有了更多的钱也愿意去消费。消费增加了,企业赚到钱,它的股价会进一步上升。股价上升了,居民的投资收入又会进一步增加。这种方式,既能解决货币流动的问题,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咱们往回看,20世纪后期,美国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就是靠着这一套体系发展成了现代消费型国家。

最后,第四点说的是,在财政转型层面,要“城投变产投”。

城投债指的是,地方政府设立城投公司,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的基建,比如道路、桥梁、地铁、学校,以及建设房地产项目。过去,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城投公司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但是,这也让城投债变成了地方隐形债务主体,其中存在无法忽视的偿债风险。因此,今年的城投监管在收紧,地方的主要目标是化债,而不再是发债。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马老师认为,城投转产投就是一个方法,把投在基建上的钱,投在企业上,尤其是科技企业上,通过企业的壮大来做大财政蛋糕。像合肥就是一个例子,合肥投资了众多科技创新企业,被叫做“最牛风投城市”,其他城市也可以借鉴。

而要实现这一点,同样也需要一个繁荣庞大的资本市场。只要资本市场繁荣了,能够让地方在对企业的投资中看到回报,那么,为了更好地增收,地方就会不断支持企业,发展创新,搞活科技。城投模式,也就能尽快地转为产投模式。

总结一下,马江博老师认为,促进资本市场繁荣,能够让居民提高收入,企业获得融资,地方拿到税收,这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正循环。而要启动这个循环,就需要中央先带头出钱来进入股市。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正在发生的事情。央行大力降息、降准、提供流动性。目标是,先把容量扩大,再吸引投资者进入,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好,以上就是我为你转述的,来自政经研究专家马江博老师的思考。希望能够给你一个理解趋势的视角。就像马江博老师说的,剥开现象是本质,咱们要看清形势,进而看到趋势。

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先说到这。最后提醒一句,明天开始就是十一长假。我们为你准备了连续七天的特别节目,别忘了回来看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